文/夏 莉
T細胞殺手養成記
文/夏莉
T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它們通常是幫助人體擊退病毒和細菌,抵抗傳染病的主力軍。近幾年,隨著基因療法、細胞生物學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免疫T細胞引發了新的研究浪潮。
在最近一系列令人精神振奮的新成果中,都可以見到T細胞的身影。科學家希望,經基因改造的T細胞在未來能被用于治療包括癌癥、HIV在內的多種疾病。
T細胞在人體血液中大量存在,別看它們個頭小,每個僅長約10微米,這些靈活移動的“連環殺手”卻是人體健康的一大保障。具有很強細胞毒性的“殺傷性”T細胞(CD8+T細胞)則堪稱其中的精銳力量。人體免疫系統會向T細胞下達“犯我者必誅”的軍令,讓它們隨時消滅包括癌細胞在內的侵入者。然而這套天然的防御系統并非萬無一失。
為更好地對抗疾病,科學家開始尋找各種方法,期望聯合T細胞守護人類健康。近期,美國天普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解救”被病毒束縛的T細胞的方式,在艾滋病治療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試驗使用特定的基因編輯系統,揮起“基因剪刀”把已整合進人體T細胞中的HIV病毒給清理掉了。如此被“解救”出來的T細胞,便能繼續發揮抗感染以及腫瘤免疫的作用。
除了像這樣幫助切除束縛T細胞大展身手的鐐銬之外的辦法,還有人思考著如何為T細胞“加強武裝”。比如,有科學家提出抗癌新方法——使用人體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癥。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度大會上,來自意大利和美國的2個科研團隊分別提交了各自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告中的“主角”就是T細胞,它在人類的抗癌征程中讓我們看見了曙光。
美國西雅圖福瑞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的斯坦利·里德爾領導的團隊證明,他們對T細胞進行編輯,讓其能發現并且攻擊癌細胞,這種T細胞療法在特定血液疾病的治療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隨著腫瘤的演進,基因突變會不斷地發生和積累,這可能使得某些腫瘤細胞隱藏起可能被T細胞認出的身份特征,變身“披著羊皮的狼”。成功逃過免疫系統識別后,這些腫瘤細胞便開始快速擴增,為所欲為。里德爾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有效地攻克這一難題。
與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不同,這一回,里德爾讓參試患者所經受的治療,不過是被抽取一小管血液。隨后,研究人員從中分離出免疫T細胞,并通過一道精密的基因編輯工程,為這些T細胞配發先進的武器——“嵌合抗原受體”(CAR)。它是一種人工整合的膜蛋白,可以讓T細胞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質(抗原)并下達“處決”指令。
在實驗室培養生長一段時間后,達到數百萬之多的“升級版”T細胞被注入回患者的身體。這些帶著先進武器的“殺手T細胞”就像手持著“照妖鏡”和沖鋒槍,能一眼認出精心偽裝后的“敵人”,進而展開攻擊。
一系列以上述技術開展的臨床試驗已經顯示出不可估量的潛力。初步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在29位接受治療的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患者當中,有27位的病情有了某種程度的緩解,有效率高達93%,其中超過一半的患者甚至達到了“完全緩解”的程度。在受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身上,有效率也分別達到80%和50%以上。
里德爾表示:“在晚期癌癥患者身上取得這樣的效果在醫療領域史無前例。”需知,這些實驗對象在開始臨床治療之前,全部接受過最先進的大劑量化療,而后又被證明醫治無效,被醫生宣判只能再活2到5個月,其他療法已經對其無能為力了。
雖然T細胞療法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但仍有癌癥專家呼吁要對T細胞療法的早期嘗試持謹慎態度。他們指出,并非人人適用這一方法,而且,很多患者會遭受有毒的副作用并且死去。
對此,里德爾也承認,T細胞免疫療法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首先,目前來看,這一療法主要對治療白血病等“液態”類癌癥有效,對于癌癥中的“大戶”固態腫瘤尚無數據。而且,“同化療和放射療法一樣,它無法拯救所有人。但我認為免疫療法或將成為癌癥療法的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