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路生
賀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教育,堅持教育規劃優先實施、教育經費優先安排、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育用人優先補充、教師待遇優先落實、教育問題優先解決。這是賀州教育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近年來,賀州市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突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市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為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的實際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增強。
一、認清形勢,整體規劃謀發展
賀州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小、財政收入少、社會發展滯后的基本市情及教育基礎薄弱、水平不高、“欠賬”過多等狀況,決定了賀州教育發展面臨諸多先天不足。因此,要發展賀州教育,必須認清形勢、立足實情,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針對性地補齊教育發展短板。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賀州市加快改革創新全面振興教育行動計劃》以及《學前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導意見》《高中教育突破發展工作方案》《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確了各項教育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有計劃、分階段推進各項教育規劃的實施。
在教育投入方面,賀州市在統籌用好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的基礎上,市、縣(區)政府足額落實本級財政承擔的配套資金,嚴格落實“三個增長”,保障教育財政撥款增長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同時,多方籌措教育經費,加強推進重點和特色教育項目,積極向上級爭取教育項目、資金,并嚴格經費預算和撥付程序,杜絕經費的擠占、截留和挪用,切實增強教育發展經費的保障能力。
在教育項目建設上,賀州市依托“全面改薄”“校安工程”等教育專項計劃,建立“申報一批、落實一批、建設一批、補充一批、儲備一批”的教育項目梯次推進滾動發展良性循環機制,通過深入實施校舍標準化建設、學生設備更新、中心城區教育項目建設大會戰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四大工程”,有效改善了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極大擴充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進一步夯實了賀州教育發展的根基。
“十二五”期間,我市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多渠道籌措資金8億元,新(遷)建了賀州高中、龍山小學、八步三中等10所城區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學校學位7 000個,結束了賀州自2002年建市以來,城區沒有新建一所學校的歷史。
二、抓住核心,轉變理念促發展
區域教育發展,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四方。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變化,是坐等其成還是主動適應,考驗著一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智慧。實踐證明,要轉變校長、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校長的管理水平和教師的專業技能,必須把目光瞄向教育發達地區,借助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帶動促進后發展欠發達地區教育實現優質、跨越發展。
近年來,賀州市通過實施“引智入賀、結對共建”和學校內涵發展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借助外力,苦煉內功,走出了一條區域教育優質發展的新路子。市政府組建了教育顧問團,搭建發展高端服務平臺。教育顧問團由國內教育界的10位高水平專家學者組成,定期對賀州市的教育發展進行指導,為全市的教育發展出謀獻策。
2014年7月,賀州市教育局與北京市西城區教委簽訂教育改革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借助首都的先進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培養一批本土的優秀校長、教師,進而帶動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在教育顧問團專家的指導下,賀州市還實施了學校內涵發展教育質量提升項目,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全市各中小學的辦學水平。
校長、教師的教育理念逐漸轉變后,賀州市又以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為核心,利用教育信息化平臺開展高效課堂建設試點,逐步縮小城鄉學校教學質量差距,通過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和評價體系改革,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同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體育、美育工作方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化學校內涵發展,促使基礎教育辦學質量穩步提高。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隊伍素質決定教育質量。近年來,賀州市創新中小學校教師補充、交流、培訓和激勵等多項機制,通過實施“優招優培”“支教走教”“支持改善”三大計劃和“引智入賀”工程,實現了教師隊伍增量提質。在教師培養培訓方面,賀州市通過“國培”“區培”等五大平臺對教師隊伍進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培養培訓。通過賀州市名師工程、農村教師培訓工程以及校長培訓工程“三大工程”,依托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資源,致力于培養一批賀州名師。目前,賀州市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城鄉師資配置逐漸趨于均衡,有力地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三、關注全局,各類教育齊發展
近年來,賀州市秉持“關注全局,重點突破”的發展理念,圍繞國家、自治區教育改革的相關部署,結合本市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改革措施,促進全市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
一是以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推進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堅持學前教育規模擴大與提高保教質量并重,深入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學前教育資源擴張工程,師資補充和素質提升工程,辦園行為規范工程”三大工程為載體,大力推進鄉鎮公辦園和農村學前教育項目建設。深入開展集團化辦園試點和多元普惠幼兒園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優質園的示范帶動作用,提高薄弱園的保教質量,使全市越來越多的適齡兒童享受到了普惠、優質的學前教育。
二是以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指南,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制定出臺《賀州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指導意見》,啟動實施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不斷加大投入,優化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均衡配置資源,逐漸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基本均衡。同時,推進“學區制”改革,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推動學區內校長、教師交流和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有效解決了“擇校熱”、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超大班額”等難題。
三是以提升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為目標,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大力實施普通高中基礎能力建設,成功遷建了賀州高中、平桂高中,擴建賀州二高,實現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優質化。推進普通高中課程和教學改革,創新教法、學法,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獎勵制度,促進普通高中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個性發展,探索區域高中多樣化發展和學校特色發展的模式和辦法。近年來,賀州市高考成績碩果累累,一本上線率、上線人數連年攀升,2016年一本上線人數更是首次突破千人大關,連續八年保證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四是以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導向,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制定出臺《賀州市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方案》,整合6所市直中職學校,組建成立賀州職業學院,有效解決了賀州中職學校規模小、專業弱、吸引力不強等問題。同時,圍繞本地重點產業發展,全面調整和優化本市中等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和設置,形成若干服務本市重點產業和社會事業發展需要的骨干專業和特色專業,有力地促進了產教融合,為構建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了新路子。
……
風正好揚帆,策馬啟新程。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上,賀州教育工作者將不忘初心,直面挑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繼續創新體制機制,著力解決教育布局、學校管理效能、優質資源供給、教育質量提升等問題,推動全市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全面完成《賀州市教育強市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形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公平教育,實現賀州教育現代化而繼續奮斗!(本文作者系賀州市教育局局長)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