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在望奎縣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前來參觀的客人隨機從展柜上拿過一袋大米,用手機“掃一掃”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大米的產地、環境和種植情況便一一呈現。
“我們構建了全縣首個‘寒地黑土綠色生態安全追溯體系,實現了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管控?!痹摴究偨浝淼郧灞蠼榻B說,通過云智慧追溯系統平臺,種植基地遠程管得到、生產加工實時看得見、產品運輸查得著?;诖耍褒埻堋碑a品備受青睞,遠銷全國20多個省區市。
這正是龍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變的一個縮影。
廣袤的龍江大地是名副其實的“壓艙石”——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連續五年全國第一,僅綏化一地,一年310億斤的糧食產量便超過貴州和寧夏兩?。▍^)的總和。
土地廣闊、地力肥沃、水系發達——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讓農業成為龍江發展的一大長處,但是,如何才能“揚己所長”呢?
“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的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
在省委出臺的《關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的決定》中,著重從“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深化現代農業改革”“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等四個要點做出部署和要求,力求“加快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從“農業大省”到“農業強省”,一字之差,便道破了龍江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空間。
從“大糧倉”到“綠糧倉”,龍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變。我省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三減”行動,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肯定。尤其在佳木斯市,綠色優質農產品一直是當地的主打品牌。目前,該市共有有機食品標識13個、綠色食品生產企業46家,綠色基地耕地面積為860萬畝。而在全省,這一數字已達到7155.6萬畝。
從“大產量”到“大產業”,龍江農業結構體系在變。以綏化市為例,當地通過工業拉升、依農興工、以工補農的農區工業化發展路子,變初級加工為精深加工,加工轉化能力由“十二五”之初的825萬噸增加到1380萬噸,農產品精深加工率達38.5%。而全省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率則已達33%,極具潛力。
從“旗艦”到“航母”,龍江現代農業規模水平在變。說起大農田,不能不提到墾區。在七星農場,一架小型直升機每天作業面積在3萬畝左右;在八五二農場,“亞洲第一犁”一天一夜可翻地1600畝……現代化大農業離不開農機投入,僅2015年墾區農機更新總投入就達20億元,墾區人正朝著習近平總書記“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的期望提速前進。據省農委農機局7月中旬發布的消息,黑龍江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已達到95.05%,位居全國第一。
從“小牧場”到“綠色廚房”,龍江畜牧業在變。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把發展現代畜牧產業作為全省戰略性產業來抓。齊齊哈爾市則是龍江畜牧業的典型代表。早在“十二五”期間,齊齊哈爾就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奶牛產業示范園區。如今,齊齊哈爾市重點提高畜產品加工水平,僅今年畜牧產業重點推進項目就有44個。2016年上半年,該市32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畜產品加工產值126.7億元。而在整個龍江,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超過40%。
9月21日,省委常委會專門討論《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意見》。這也意味著龍江農業的轉型探路,不僅是為自身發展提供支持,也是在為全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經驗。
讓我們通過一組來自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的數字感受一下龍江農業的潛力:到2020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將達到8300萬畝;食品制造業占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比重將達到45%,雜糧雜豆加工率將達到50%;綜合機械化程度將達到96%以上;全省將出欄生豬5000萬頭、肉牛300萬頭、家禽3億只,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力爭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