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文
明代的導引、按摩繼有新的發展。據《明史·百官志》載:“太醫院有十三科。”當時的醫政分為十三科: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針灸、眼、口齒、咽喉、傷寒、接骨、金鏃、按摩、祝由等科。其中又設立了導引按摩專科(明以前多稱按摩,自明代起,按摩有時又稱推拿)。
小兒內源性醫學、按摩在明代亦有所前進、發展。據日本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引亡名氏《小兒推拿秘訣·自序》曰“……余惟小兒無七情六欲之感,弟有風寒小濕傷食之證,且初生藏(臟)府(腑)脆薄,不經藥餌,稍長又畏藥難投,惟此推拿,一著取效于面步掌股皮骨之間,蓋面步掌股,與藏(臟)府相連……”;“儻能察其病證,循其穴道,施以手法,而汗吐下三者,尤能得訣,大者又稍兼以藥餌,未有不隨試而效者也……”。此時按摩手法亦較各前朝代豐富,計有按、摩、推、拿、掐、揉、運、搓、捻、分、抹、搖、擦、彈等,并對按摩手法之補瀉作用有了認識。
明代出現的一些內源性醫學、按摩的著作頗多,這些著作對古代內源性醫學、按摩(特別是小兒方面)的應用和保障兒童健康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如《小兒推拿秘訣》云:“其去輕病,如湯之潑雪;其去重病,如苕之拂塵漸次亦凈?!弊钤缬涊d小兒按摩療法的專著,大約是徐用宣(浙江衢縣人)纂編的《袖珍小兒方論》,可惜已失傳。
《針灸大成》,著名針灸家楊繼洲著,楊氏十分重視內源性醫學——導引醫學的研究,《針灸大成》是其兼論內源性醫學的針灸名著,書中很注重用古代內源性醫學來調理五臟,在卷六、卷七與卷九中,較為詳細的闡述了肺經導引、脾經導引、心經導引、腎經導引、肝經導引與小周天功法之關系;如導引心經應“燕居靜坐,調神息氣……返光內照,降心火于丹田,使神氣相抱”; 導引肺經應“想氣遍毛孔出入,通用無障,令息微微”等,至今仍頗有價值;其中保嬰神術《按摩經》(見《針灸大成》 卷十),還是現存最早之內源性醫學、按摩專書之一。
《類修要訣》,導引養生專著,明代著名文人兼藏書家胡文煥著,胡氏頗為喜愛研究導引養生,其集前人養生導引之歌訣、格言、警句于一身,內容豐富精彩。強調養生要旨在修煉精氣神。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云:“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痹凇疤ハ憽敝薪榻B導引健身延年方法,云:“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于喧雜,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辈⒅赋錾鲜龇椒ā熬镁眯兄?,名列上仙”。頗有見地。對指導習練導引、推廣導引醫學防病治疾、養生益壽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道藏本《四氣攝生圖》,乃養生學著作,兼收導引論述。作者與成書年代不詳。主要論述了四季變化和臟腑、五官、五味、飲食、睡眠、情志等的密切關系,指明了攝生方法與禁忌。倡導“發欲(宜)多梳,齒欲(宜)多叩,泄(液)欲(宜)多咽,氣欲(宜)常清,腳欲(宜)強(常)行,手欲(宜)在(摩)面,耳欲(宜)常按,眼(宜)欲數摩(運),所謂子欲不死,修昆侖之法也”;并提倡習練“六氣法”來防病治病。很是簡便易行、實用有效。
明代另一些醫學著作,如朱棣著的《普濟方》,徐春甫的《古今醫統》,周恭的《醫說續編》,周岳甫輯《小兒推拿秘訣》一卷;龔云林著《推拿活嬰秘旨》三卷;陳氏《小兒按摩經》、《秘授保嬰推拿法》(見殷仲春編《醫藏書目》,可惜原書已失傳);鐵峰居土《保生心鏡》;還有韓懋的《韓氏醫通》與一些文人筆記,如鄭暄的《昨非閹日纂》等中,對古代內源性醫學、按摩(特別是小兒方面)等均有論及。
明代還有不少有關明代內源性醫學——導引醫學的名人與名著。
王蔡傳著《修真秘要》中,對起居飲食等調養作了全面之論及,尤其對吐納導引,有精當之研究與闡發。強調調氣之重要性。如云:“靈龜所以千歲不食者,為其鼻息也。”其法如:“正仰臥,徐徐潄咽澧泉(唾液),澧泉者口中津液而咽之??诘職?,鼻但內氣,徐徐縮鼻引之,莫令太極(急),極滿則難還,數至五鼻可也,息至九十息可頻神訖,復更為之。滿三十六息,每口吐氣輒一咽之,乃鼻內氣?!鄙杏浻猩裣呻s術與導引方法。值得后人學習與研究。

▲著名針灸大師楊繼洲及其著作《針灸大成》
藍茂著《性天風月通玄記》中,以戲劇形式,通俗易懂,倡導“性命雙修”。
傅仁宇著《審視瑤函》,是兼論古代內源性醫學之中醫眼科專著,論述了古代內源性醫學防治眼疾與五官科雜病,如:“動功六字延壽訣”等。
臞仙著《神隱書》,對古代內源性醫學之功法與“三寶”理論之論述精深妙微,并介紹了導引功法。云: “雞鳴時, 起坐床上(調身), 擁衾調息(調氣), 叩齒;聚神良久, 神氣既定(調神), 方行火候搬運數十遍?!阌X周身和暢, 血脈自然流通, 當此之時, 華池生水, 神氣滿谷, 便當大漱咽下, 納入丹田, 以補元陽。……以兩手摩擦令熱, 乃行導引之法, 行畢徐徐下床, ……遙逍步庭,約行百步。……食畢以手捫腹, 又行二、三百步?!藭r天地之氣尚清, 陽氣方盛, 感得此氣, 令人可壽?!?/p>
翟祐撰《居家宜忌》中,介紹了一年中生活起居養生注意事項、元氣與神形保養之古代內源性醫學方法。
萬后賢撰《貯香小品》中,對辨證施功之五臟病的古代內源性醫學方法等作了闡發,有一定實用價值。
周履靖著《赤鳳髓》中介紹了李真人長生十六字訣、胎息秘要歌訣、卻病延年六字決、五禽戲圖、八段錦導引訣、動功功法、睡功等,文圖并茂,內容頗豐,言簡意賅,注重實際,至今仍頗有參考價值。
中醫學家龔居中,對古代內源性醫學方法頗有研究,著《紅爐點雪》,又名《痰火點雪》,書中提倡預防為主之思想、論述“守丹田”,對祛病延年、痰火病之防治與古代內源性醫學養生方法等的重要性,均很有見地。如導引養生六句術:鼓呵消積滯法,叩齒治牙病法,運睛除眼疾法,掩耳去頭旋法,閉摩通滯氣法,凝抱固丹田法,都很經典。
朱載瑋編《諸真玄奧集成》,收集了張伯端《金丹四百字》、石泰《還源篇》、薛道光《還丹復命篇》、陳楠《翠虛篇》、龍眉子《金液還丹印證圖序》、白玉蟾《指元篇》、肖廷芝《金丹大成集》、趙友欽《仙佛同源》與《石函記》等著名古代內源性醫學——導引醫學著作,其珍貴價值可見一斑。如《翠虛篇》載有:紫庭經、大道歌、羅浮翠虛吟、丹基歸一論等部分,以七言句或散文的形式闡述了內丹煉精化氣凝神的方法,練導引的呼吸運動之過程、感覺、注意事項與不正確的練功方法,十分精彩與寶貴。正如真息子王思誠在序中所說“誠學仙之捷徑,度世之妙道,其精微簡要之語盡在乎翠虛一篇”。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鑒。
綺石著《理虛元鑒》,系虛勞病專著,對古代內源性醫學調身、調神、調氣之功與理,貫穿在防治虛勞病之始終,自成體系,如“……精病者,必本于神治……神病者,必本于氣治,蓋安神必益于氣,益氣必補于精”等,均是著者寶貴的經驗之談。
袁坤儀著《攝生三要》,是古代內源性醫學養生專著,著重闡釋了聚精、養氣、存神與三者之相互關系等。
沈士著《攝生要錄》,主要論述七情與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古代內源性醫學養生之功法、功理與注意事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