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菲菲?朱濟辰
章通過分析現有智能產品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設計問題,通過運用場景檢驗的方法,使智能硬件產品還原用戶典型生活場景,幫助設計師挖掘智能產品的需求缺口,更好地引導設計開發策略。
著“物聯網”概念的不斷深化,“互聯網+”戰略的粉墨登場,智能硬件領域迎來了大爆發。國內外市場不斷告訴我們正在經歷著新的藍海市場,以往沒有哪一個時代能使自主創新變得如此便利,工業設計憑借其系統的思維方式,正在行業再造的浪潮里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主導著開發的思路,控制著設計的質量。
智能硬件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智能硬件與以往的傳統產品有著很大不同,傳統產品所要滿足的是單向的人與產品自身的聯系,而智能硬件依托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分析,以及傳感器的多樣化等技術,建立起人,產品,場景的多維度互動關系,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提供特定的服務去滿足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在技術公開化,同質化的互聯網時代下,以往以技術為主導的產品在對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影響顯得越來越小,相反以設計體驗為導向對產品的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其中用戶黏度的高低往往成為衡量智能產品用戶體驗的重要指標,而用戶不會對沒有需求的產品功能產生黏性,至此如何洞察用戶的剛性需求,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從而產生穿透性的突破就成為了智能硬件能否在市場上獲取成功的關鍵點。以Cuptime智能水杯為例。設計之初,開發者找到一個“健康”的訴求點,立意在智能家居的大背景下,喝到健康的水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是用戶平均使用一段時間以后便不再熱衷于其“智能”,出現黏度低的問題。其原因是提醒用戶喝水的場景自身就不成立,需求與功能不對等,因為用戶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體驗不再新鮮,在用戶看來,是否擁有這款設備,并不影響其喝水。喝水提醒的功能并未構成用戶的剛性需求,產品自然在市場上的表現不盡人意。
場景與體驗
場景的本質是關于人及其活動的故事,在其中包含用戶、產品、環境事件三者之間的互動聯系。它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內發生的行動,或者說因為某種關系構成的一個畫面。GO總結了關于場景的更具體的描述場景關于(1)用戶,(2)用戶及其環境的背景信息,(3)用戶的目的或目標,(4)一系列活動和事件等的描述。真實生活中處處都是場景,例如:與家人在超市購物,和朋友在KTV唱歌,早上焦急的等待公交車等等。而產品設計作為一種審美文化的造物活動,自然置身于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環境中,在相當程度上產品本身構建了人們生活的場景,每一件產品,既是作為一件單獨的對象存在,同時也作為一種場景中人和環境的關系存在。大量的互聯網產品和實體產品在開發中借鑒了場景驗證的方法。在設計開發的過程中,幫助設計師準確定位人群和描繪場景。以喜馬拉雅隨車聽為例。隨車聽對于場景的描繪和定位十分明確,針對全國堵車現狀的日趨嚴重,“堵車煩躁癥”已然成為廣大車主的一塊心病。 為了應對堵車途中的無聊與焦躁,60%的車主選擇收聽車載廣播,這一比例遠高于“刷社交軟件”、“看電視劇”等其他選項。以司機路上堵車的真實場景下喜馬拉雅FM推出隨車聽,以“堵車不堵心”為販賣點,引起市場的青睞。
場景中的情節構建
情節是指人與產品在場景中聯系而產生的細節,在場景構建中設計師描繪人與產品具體的行為狀況和情感變化。情節刻畫對于整個場景構建很重要,在多數場景中,產品是以道具的形式默默無聞推動場景發展,但價值就存在與此,IDEO的前總經理湯姆·凱利曾說過“要善于觀察一般人習以為常之事,從細微處入手,才會擁有打破常規的能力。”而如何在用戶場景構建中有效的刻畫“情節”,這就需要設計師具備洞察用戶日常行為的能力,理解這些行為背后的更深層意義如社會規范、使用者情感和性格等,從用戶的習慣和規則出發,尊重人已有的生活習慣,設計的每個聯系行為給使用者帶來熟悉感,在整個情節設計中,都要思考如何在系列聯系過程中讓使用者享受操控的愉悅感。由此可見只有在真實合理的場景中,產品、人、環境事件三者才是以自然的關系存在并相互聯系。只有在場景中人的需求和情感才是自然而然的流露產生真實的產品體驗。所以設計師在構想用戶需求之后,應該進行場景檢驗的“回想”,對于用戶使用產品功能的場景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嚴謹的分析。在拿掉形形色色的構想之后,回歸到簡單的真實的步調上。
結語
通過場景分析,設計師關注到生活的各個細節,設計合理的功能滿足用戶真實的需求,帶來的結果不僅是產品的人性化設計趨勢,也使設計成為生活的積極引導者。智能硬件所帶來的未來生活是會如神話般實現,還是沖突重重、分崩離析?這都需要設計師有更為謹慎的態度,如何在設計的開發階段通過有效的方法確定開發的正確方向?基于場景下的需求驗證從而把握用戶的剛性需求,提高產品的可行性的做法為設計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論。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
作者簡介:盧菲菲(1979-),女,漢族,吉林長春,碩士,長春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朱濟辰(1992-),男,漢族,遼寧沈陽,長春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