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紅艷?萬萱
地鐵作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人居環境的地鐵室內空間,承載著城市交通壓力的同時,它的舒適度及視覺美感越來越多的被大眾所關注,它不僅僅是可供出行的交通工具,更是人們短暫停留的空間,我們要努力使地域特色與環境完美的展開,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伴著人們對精神文化追求的提高,人們對人居環境質量的訴求日漸強烈。從實際發展來看,地鐵傳統的僅供出行的機械功能組合已不適宜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也忽視了使用者及地方之間的情感。利用地鐵資源構建有效的城市文化體系,成為了地鐵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考慮到地鐵文化的重要性,在城市文化體系中應積極建設地鐵文化,使地鐵文化成為促進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滿足城市文化發展的需要,為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文化服務。我們應認真分析地鐵文化建設的現狀,并制定具體的對策,提高地鐵文化建設質量。
地鐵記憶主題視覺表達設計研究的重要性
成都是一個歷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城市,很多個歷史的足跡的都在這里留下了文化的烙印。然而今天這個獨特的文化品牌正在轉變,也丟掉了成都的文化身份。如果我們能夠去重視那些燦爛的歷史中的文化遺產,成都就很可能再度是充滿希望的。文化的流失在于文化沒有一個好的傳承,我們既然有這么多元化的文化傳統我們就應該把它展示出來。我們當然是要用用自己多元化的文化身份來相關的地應對今天時代的變化。用設計去改良成都的傳統文化,由此可以讓傳統的文化應用到生活空間中。將它作為一種生活常態推廣出去,讓人們將成都的傳統文化帶到世界各地,讓成都的文化永遠流傳下去。增強城市風貌和地域特色,體現地鐵地域區位、人文藝術特征和歷史文化感。
地鐵記憶主題設計表達研究
基于文殊院站點導向系統分析
成都文殊院作為前年古寺,地鐵空間設計自然不能脫離歷史文化、人文古街的背景,在與之相互呼應的同時也要體現作為地鐵的空間現代性表達。成都地鐵一號線的文殊院出入口形式較單一,想要把文殊院地鐵站點打造成現代風格且不失具有歷史文化感的導向設計。為了增強城市風貌和地域特色,體現地鐵導視的地域區位、人文藝術特征和歷史文化感。使地鐵空間與周邊建筑與環境相互融合、協調。基于文殊院站點導視系統做了分析。
1.裝飾紋樣
文殊院地鐵站導視系統的風格不夠統一,站點不夠突出地域文化特征,紋樣單一。歷史人文風格不能體現,可以以懷舊情懷作為改變標準,表達出歷史的滄桑、也加入現代化表達因素。因此改良的紋樣設計是從文殊院內部建筑裝飾紋樣,汲取歷史文化感素材,包括色彩,圖形的提取,重新設計文殊院站點,是之擁有文殊院的獨特特征。能夠使乘客準確識別文殊院站點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實用及美觀性,使導視系統突破簡單圖形,結合地域文化以及現代圖案、材料,使其更符合現代性。
2.裝飾色彩
文殊院地鐵站選用的色彩搭配上也不夠統一,無法體現出文殊院的地域及文化特征。色彩搭配上也不夠統一,無法體現出文殊院的文化特征。這里在色彩、圖案上重組分析出現代感造型設計。能夠使乘客準確識別文殊院站點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實用及美觀性,使導視系統突破簡單圖形,結合地域文化以及現代圖案、材料,使其更符合現代性。
3.材質應用
文殊院地鐵站本身材質上構成上選擇呆板,沒有新意,無法體現出歷史文化感。這里改良材質上選取現代感十足的鋁板,通過切割焊接,底紋、圖案均為絲網印刷。構成形式具有現代化,字體內部加入燈箱,突出字體,使應用效果顯著。
結語
通過一系列設計的途徑表現它歷史感與現代感的高度統一,在傳播它的條件下同時也去繼承與創新,符合時代特色,因而選用傳統圖案現代化的形式展現,加入現代材質、構成形式等方式來展示,佛教元素的表現形式,濃烈的佛教色彩,加上現代感十足的人物表現與構成等,我相信這既是對歷史的一份敬意,也是接近今天新時代的表現趨勢,兩者的結合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接受,從而了解到我所表達的思想。保護成都文化,也發展地鐵特色,這也是我設計的意義。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