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主題博物館展覽的載體,其裝飾藝術能充分反映出地域性民俗文化發展的人文歷史演繹。本文將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應用到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不但分析非物質裝飾元素的形態的藝術表現,還通過設計應用方法和設計體現,賦予了主題主題博物館戲臺藝術新的生命力,將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不斷的繼承和發揚。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趨勢逐漸增大,由以往的單個項目保護逐步走進整體性、系統性的主題博物館里多項式保護階段,從原來的戲曲藝術,拓展到囊括民間美術、手工藝、民俗和曲藝在內的多個類別,所帶來的文化價值豐富多彩。如何將非物質文化其的裝飾元素呈現出來,本文借助于主題博物館舞臺設計的應用來實現非物質文化裝飾應有的價值。使其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主題文化上是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能更好地從事著遺產的繼承與保護工作,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交流發展的文化創意舞臺。
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的形態
1.非物質文化裝飾符號
非物質文化裝飾符號為裝飾元素的組成之一,不同的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具有不同地域性文化的韻味與美感,它是民俗文化傳承的產物,更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寄托和愿望。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設計師借助非物質文化裝飾符號中的視覺形象為載體,將非物質文化裝飾中的“形”、“意”元素合理地呈現于戲臺設計中。
(1)“形”元素
非物質文化中“形”元素裝飾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點、線、面的符號語意,是構成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視覺空間的基本要素。點、線、面的構成手法,在藝術設計中早已得到廣泛的運用,比如戲曲唱腔中韻律與節奏、雕刻中對比與統一、剪紙中平衡與對稱等,這些構成元素在裝飾藝術和工藝技術上都有強烈的符號語意。同時,“形”元素裝飾在視覺藝術中沉積著非物質文化豐富多彩的內容,能通過它符號語意的認知,使人們達到情感共鳴、表征語意和價值效應等信息。
(2)“意”元素
“意”元素裝飾是非物質文化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主要體現了一個地域的民俗藝術風格、審美情感和美學,是非物質文化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產物。非物質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傳統文化現象,它對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的影響也至關重要。比如將非物質文化中的某事物的崇拜、工藝、技法、材料等傳統民俗,深深地在人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尤其是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如民間戲曲、剪紙、雕刻、刺繡等能提供大量“意”元素裝飾藝術效益,才能呈現出主題博物館戲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得非物質文化裝飾藝術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增添傳統的情趣與戲臺的共同存在點,呈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充滿積極喜悅的情感。
2.非物質文化裝飾色彩
裝飾色彩作為設計中對人們感官刺激感最重要的一種裝飾元素,是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深受中國民俗文化的影響,非物質文化裝飾色彩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色彩,體現出非物質文化的獨有特色,主要有民間文字、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戲曲、傳統美術、民俗等固定色彩。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設計師將諸多非物質文化裝飾色彩元素進行加工與提煉后,再通過設計手法運用于戲臺設計中,將非物質文化裝飾色彩價值賦予了強烈的時代感。如非物質文化裝飾色彩的裝飾性設計,將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艷麗、對比鮮明,充分呈現出民俗喜慶吉祥的裝飾色彩元素。在戲臺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設計師分析人們對裝飾色彩的刺激感,推陳出新式結合非物質文化裝飾色彩表現出文化內涵,散發出強烈濃厚的非物質文化風味。
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應用于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
1.應用方法
(1)直接結合
非物質文化資料極其豐富,裝飾元素的直接結合應用上分為造型的直接結合和題材的直接結合。在裝飾元素的直接結合上,是以非物質文化造型為基礎,大部分裝飾元素均帶有民俗文化寓意的內容,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如戲曲服飾上的圖案和色彩樣式等可以直接提煉與加工結合式應用于主題博物館戲臺承重柱的設計裝飾,另外一些民間裝飾性文字也能直接結合。而對于裝飾題材的直接結合,設計師往往是將非物質文化動物題材、自然題材的裝飾元素直接結合應用于戲臺的各建筑造型中。如吉祥神獸、花鳥蟲魚、服飾紋樣、神話傳說等自然裝飾文化題材直接結合于戲臺屋脊、屋角的設計上。這些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直率、純真的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體現出來,給人們以安靜、舒心的心情,與現代文化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的非物質文化主題性更得以突出。
(2)間接結合
對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裝飾元素的間接結合就是在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的基礎上,應用人們對人文思想和傳統理念元素上再結合創作,也就是對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的繼承與發展。在當今多元性社會文化中,能繼承與保護傳統文化,突顯出非物質文化主題,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以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打造的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不僅要遵循戲臺功能性要求,還得考慮戲臺視覺美感,演出的空間形式、戲臺陳設布局,建筑構造裝飾等藝術手法來賦予主題博物館戲臺中非物質文化內涵。以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的間接結合的表現形式,通過對主題博物館戲臺的構造柱、地面、立面造型、平面等空間的不同處理手法,使得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得到傳承與保護性應用,表達出非物質文化的地域性民俗文化特色。
2.設計體現
非物質文化經過了歷史的演變與發展,其精致的裝飾元素也隨之保留下來。在現代設計中,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與現代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能否相適宜,設計師只能突破民俗傳統局限,應用現代的材料與工藝技法相結合的手段,在戲臺整體設計構思、藝術造型設計上進行突破,才能在功能需求和審美意識上達到人們的思想共識,使整個戲臺設計裝飾古為今用的效果。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合理應用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進行裝飾設計,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在主題博物館戲臺平面布局設計中,復制和仿制一些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的形態及細節部分,在戲臺表演區域和承重結構上,為了表現出戲臺臺面材料的節奏和韻律效果,選用瑞昌竹編的原材料和編制的紋樣相結合式的方法,進行臺面鋪裝,整體效果美觀。
(2)在主題博物館戲臺整體造型設計上,根據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中的特點形象進行重組與進化,結合戲臺功能性要對這些元素進行重新構成設計,打破傳統固有的設計理念,將寓意性強,色彩獨特的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重新闡釋設計,合理的應用于戲臺各造型設計里,使之形成特有的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風格。
(3)借助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尋求構思啟發,創新利用。如戲臺造型中的古琴藝術中的琴,青陽腔戲曲表演中的戲服、面具等非物質文化裝飾元素,賦予了設計師的創新意識,充分體現出地域性非物質文化內涵。
結語
非物質文化是人類傳統民俗文化發展的組成部分,其裝飾元素沉積著豐富的民俗美感和創作手法。在主題博物館戲臺設計中,戲臺作為主題博物館文化宣揚的舞臺,地位和作業至關重要。而在主題博物館現代設計發展思潮下,戲臺設計也有了更新的要求,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作者單位:九江學院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2014年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項目批準號:YJ2014207。2015年九江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批準號:2015skyb22。
作者簡介:何 勇(1983-),男,湖北武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