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娟
凡是可以緩解壓力,撫慰人心靈的有形物,無形物都可以稱作治愈系。治愈系所提到的治愈是心理上的治愈,由于詞匯為引進詞匯,所以治愈系并不同于中文的“治愈”,而是傾向于心理上的解放與緩解,甚至有些治愈系被應用在心理治療上,治愈系有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有文字,音樂,漫畫,圖畫等等。但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中,沒有多少人有充足的時間閱讀文字漫畫,而一幅簡單的繪畫可以快速的轉換心情。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逐步提高??旃澴嗟纳钭尙F代人背負著更多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是用何種方式快捷有效的緩解身心。人們嘗試著尋找“真正的自我”以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使得治愈系插畫有了發展的空間。
治愈系
治愈系的原文healing。在90年代末的日本開始流行。原本是指一種音樂門類,不過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把節奏舒緩,放松心情的音樂都歸到這一門類。溫暖人心,凈化心靈,能夠治愈自己心靈的創傷,彌補自己的缺憾。比如能夠讓人溫馨一笑的生活細節,詮釋現實的生活。
治愈系插畫
插畫已經是現代設計的一種重要的視覺傳達形式。其形象性的直觀性、真實的生活感以及美的感染力,在現代社會中有了特定的地位,因其直觀快速的表達方式,迅速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各個方面。治愈系插圖是一種藝術治療的方式。能夠使讀者在觀看到畫作的時候聯想到美好的回憶或者正向積極的事物。運用藝術特有的非語言溝通條件,借助藝術特有的美感經驗讓讀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圖畫中的溫馨畫面來減輕自己身心的痛苦,并進而發現自己的潛能,肯定自我。
依照治愈系插畫之所以風行的原因、插畫市場的創作熱門趨勢,以及治愈系插畫通常的繪畫風格與審美特征,能夠總結出治愈系插畫的定義:因為社會生活的壓力增加,給了成年人一些負面的影響,導致成年人的心理狀態不良,所以對治愈系方面有所訴求。將治愈心靈的醫療特點運用于插畫中,形成治愈系插畫。
1.合理的構圖讓人易于接受
治愈系插圖造型多種多樣,和繪畫者當時繪圖的心理和對讀者心理感受體會也有很大關系,一個好的插畫師能直擊讀者心靈,能明白讀者在什么時候喜歡看什么造型什么構圖的畫。一般人心情失落難過時看到瑣碎、零散的東西心情會顯得狂躁不安,所以選擇飽滿構圖的插圖師一般將人物放小,將場景放大。在人們生氣的時候,看到大腦袋萌物會立刻轉換,心情也會變好,所以讀者出現了某種負面情緒往往會體現在紙面上,人在緊張與煩躁時會在紙面上畫圈,而不同的顏色也會對讀者有不同的暗示,采用環形框式構圖,易于讓心情煩躁的讀者接受。
2.暖色調是緩解情緒的關鍵
治愈系插圖色彩偏向于綠色、藍色、黃色,和紅色為主。這些顏色都和生活溫暖的東西有關,這些東西能讓人心情好,綠色代表葉子和希望,藍色代表開闊和海洋,黃色和紅色給人燭光和溫暖的感覺。治愈系插圖是一種藝術治療,通過視覺形象的創造,來幫助讀者樹立正向上升的觀點,使讀者在藝術與美感體驗的互動過程中,輔助生命中產生偏差的心理和欲望得到合理的轉化,心靈得以得到安慰,進而借由藝術,邁向身心健康之道。其關注的側重點是人的內在,其治愈的每個環節和內容與聯想都能反映出人格的發展特質和潛意識。治愈系插畫的內容往往是簡單輕松,能夠使讀者放下內心的防線,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正向面對現實世界。
3.積極的內容是治療的關鍵
平緩的線條使人心情平和,有是覺得延伸感,多用來表現遠山或者慢節奏的心態,緩和的線條無刺激,不會帶給人壓迫感和緊促感,用了緩和的延伸線,讓人感覺緩慢,清幽,與城市的急躁正好是互補的狀態。在高壓之下回歸自然和渴望自由的心態占了主流。治愈系插畫的設計是在人的審美基礎上喚回其本能。在插畫的繪畫與讀者的欣賞過程中,通過具體的形狀顏色等等來體現無形的精神狀態,能夠呼喚讀者的正向情感。在創作過程中,治愈系插畫師鏈接創作者與讀者的紐帶,是創作者與讀者內心的具體表達。這要求創作者對自己的畫作有足夠的了解,除去一般插畫關注的畫面效果,治愈系插畫更加需要通過畫作來體現背后的心理活動。治愈系插畫在必要的過程中展現人格素質,能夠讓讀者情緒平穩。
結論
此次研究對于治愈系插畫特點進行了描述,分別為:能夠給人帶來記憶快感的體驗性特征;能帶來得利快感的撫慰性特征;能帶來感官快感的生機性特征;能給人交互快感的趣味性特征;能帶來超出常規的快感的超常性特征;帶給人解碼快感的意味性特征;能產生藝術想象的審美性特征。從色彩、構圖、情感三個方面探究了治愈系插畫中的畫面要素與成年人心理的關系。對有較大精神壓力的承認對治愈系插畫的觀點進行調查,顯示出成年人眼中治愈系插畫應該有什么樣的偏好。經總結,發現應對治愈系插畫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1.色調偏向于綠色、藍色、黃色;2.構圖以平行或三角構圖為主;3.主題為自然的;4.內容為意境的或情節性的。這些結論作為研究的結果被設計成了針對目標人群的治愈系插畫,通過對少數人的訪問做出了相應的驗證。 這次對治愈系插畫進行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能夠彌補現代成年人對插畫的治愈需求實踐和理論。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