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在新中式室內設計風格應用較為廣泛的今天,從中國古典家具入手探索更好應用中式室內設計風格的方法,探討更適合于當今社會的新中式風格的樣式。
1.選題背景
(1)新中式的出現和繁榮
“新古典”風格是將古典裝飾符號與現代材料相結合,我國則產生有別于傳統中式風格的“新中式”。單純的居住功能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開始重視居住的舒適程度、居住環境的品味和品質,新古典風格的出現也是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
(2)中式室內設計風格存在問題
我國室內設計行業不乏運用新中式風格較成功的案例,但從行業整體上來看,對中式傳統元素的提取較為隨意。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極為豐富的裝飾資源庫可以利用,而這一資源庫并沒有進行系統整理,對于“新中式”風格的界定和進一步歸類都極為模糊,造成設計者們隨意使用而不能統一風格的結果。能否按照朝代,形成像西方那樣的屬于每一時期的獨特風格呢?如同西方的哥特風格、巴洛克洛可可風格、裝飾藝術運動風格那樣。
2.選取中式家具為入手點的原因
家具是室內裝飾中的重要組成要素,是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具不僅具有使用功能,還為室內空間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和觸覺上的舒適感,能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審美意識和精神需求。
傳統中式室內硬裝是基于建筑外皮的一種風格的延續,并無更多設計;軟裝對室內空間風格則起到關鍵性作用。從另一角度來說,探索室內設計風格要從室內空間的要素出發,室內設計要素包含空間、色彩、光影、界面、家具、陳設、綠化。家具對于室內空間有著形式和功能的雙重作用,其紋理和擺放方式還體現著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內涵,所以從中式傳統家具是探究中式室內設計風格的好方法。
3.中式家具發展研究——對傳統和歷史的總結
我國家具大致可分為椅凳類、床榻類、幾案類、箱柜類、其他類。中國家具起源于夏朝,經歷了七個階段的發展歷程與變革:第一階段為夏商周時期,是中國早期家具產生雛形的時期,開始將第一個家具命名為“榻”;第二階段是春秋戰國和兩漢時期,產生了比較低矮的家具;第三階段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較高的家具出現;第四階段是盛唐及五代時期,高型家具繁盛,高矮家具并存發展;第五階段,宋元時期,高型家具的使用多了起來,樣式也趨于繁雜;第六階段是明朝,是中國家具最為鼎盛的時期,工具、材質和工藝都發展與成熟,是我國家具發展的巔峰;第七階段為清中晚期,是家具發展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仍是中國家具最具有影響力的代表。
“坐”的行為方式與生俱來,原始社會半坡人使用的僅有10公分的土坑,開啟了席地而坐的歷史。椅凳類家具起源于“茵席”,漢代之前人們習慣席地而坐。后來的茵席附屬于高凳、床榻的組合使用,脫離其原本的家具范疇。經過五代的發展椅子才逐漸普及并從床的范疇中脫離出來。到了宋元時期,家具的種類有所增加,椅子也出現了交椅、圈椅、官帽椅。
漢代以前的床榻既是坐具又是臥具,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傳統家具有著普遍的升高趨勢,睡眠用床也不例外;兩宋時期的床榻保留著五代遺風,大多無圍子,俗稱四面床;遼金和元代大都使用帶圍欄的床榻;明式床榻可大體分為架子床、拔步床和羅漢床,其具體的裝飾和形態又是極為豐富、數不勝數。
桌案的起源可追溯到漢代的“俎”“案”和“幾”;隨著宋代的發展,家具品種增加,應用也更為普及,形態也產生了豐富的變化。
屏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甚至更早,當時叫做“邸”,是天子專用設置,即在座后的大方板,多用斧紋裝飾;南北朝時期屏風朝高大發展,使用也更為普及;明代的屏風不僅為實用家居,更是室內空間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可分為座屏和曲屏風兩種。
在我國家具用料方面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多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等配以少量金屬裝飾,使得傳統家具的裝飾細節更為豐富;我國古人崇尚自然美,自然元素的裝飾圖案也在家居裝飾中占據主要地位;更與我國的抒發、繪畫、漆藝等其他技術手段相結合,反映出我國多民族的多樣的生活習俗和審美取向。
總結
1.我國未形成每一時期獨有風格的原因
縱觀我國家具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一發展進程中,即便歷經朝代更迭也并沒有像西方那樣在家具風格方面產生翻天覆地的變革,也并沒有藝術思潮或是風格運動等使家具裝飾發生徹底變化。我國家具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發展沿襲的過程,是生活方式的進化和生活品質的提升。由席地而坐到矮型家具直至高型家具的形成;由茵席到椅凳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家具的種類在不多擴充,功能在增加,其上的裝飾也更加精美和豐富。
2.中式室內設計風格探索
在現代室內設計中,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但并不能簡單得“拿來主義”而是要選用合適的裝飾符號或者裝飾元素進行現代形式的簡化以及新材料如鋼鐵、玻璃、塑料凳的配合使用,這便是“新中式”。新中式有兩方面意義,一是中國古典家具的文化特征在當前這個時期情境下的闡釋;二是當代中國文化語境下對文化情景的充分理解。當然了,唯有在對歷史和傳統更加詳細系統的總結的基礎上才能對現今的新中式風格進行更好的改進和創造,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