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從禪茶文化入手,闡述了禪文化的含義,分析了禪與茶文化的關系,指出了禪茶文化對現代茶館設計的影響,提出了進行禪意茶館設計的的主要方法,對現代禪意茶館設計的應遵循的設計原則進行了闡述,對現代禪意茶館設計有一定幫助作用。
“禪茶”的含義
“禪茶”與佛教文化息息相關。禪,其在新華字典中的釋義為:“佛教指靜思:坐禪。參禪。禪心。禪機(佛教禪宗啟發門徒悟道時使用的隱語、比喻以及帶有暗示性的動作等)。禪宗。禪定。”禪是一種靜思,所有緣境皆需靜寂,恬淡安靜,超然自若,無分別心,無得失心,無取舍心,平常本真,自然和諧,既是“禪”。在 《六祖壇經·坐禪品第五》中有曰:“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也就是說,當一個修行者對外在影響不動心,對自我內心不貪染,就達到了禪定的境界。
在這種思想修養下,中國古代僧人將茶和佛聯系在一起:“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唐代人封演《封氏見聞錄》),茶之恬淡品性,與佛之平常本真,自然契合,成為僧人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的佳品。
最早的佛茶來自于公元前的甘露法師,他修行與蒙頂山,與蒙頂茶種植、飲用一起,形成“佛茶一家”。到唐代,南禪宗與茶的關系更加密切。河北趙州禪師接待新到僧人,喚其曰“吃茶去”,成為《景德傳燈錄》中記錄的一段經典案例。
隨著文人、士大夫、貴族與佛教人士的往來,品茶從寺廟逐漸普及到社會大眾,“茶堂”、“茶寮”成為品茶的專門場所,甚至遠傳日本。禪寺庭院中的茶亭建筑講究清新雅致,其環境講究清凈幽遠,契合“禪”的意境。
禪和茶,兩種不同的文化,由于其內在精神的和諧、統一性,經由在歷史發展中的相互滲透,最終融合,形成“禪茶一味”的文化現象。“禪”是禪茶一味中的心境,“茶”是禪茶一味中的外在物化,“一味”則是指心境與外在物化的統一,是心與茶的相通。
禪茶文化的特點
“正、清、和、雅”,是禪茶文化的核心內涵。“‘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凈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脫俗。”
八正道是佛家的修行態度,意指修行者應有正確的生活標準,要有正念、正心。這與品茶的要求不謀而合。品茶時,要求人們放下雜念,集中精神,已清凈之心細品茶之色、香、味,品茶與修禪在這一層面上來說是一致的。
清凈心,重點突出人們對榮辱、煩憂的處置態度,失意不悲傷,快樂不放縱,不抱怨,不怨恨,對任何事都可以淡然處之。落到禪茶文化中,就是讓人們的在品茶時靜下心來,沉浸茶中,“凈”對一切。
六和敬,大意是指與人要和善,要包容別人的缺點,贊同別人的正確觀點,與人共同分享利益,理事圓融。“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白居易的這首詩非常符合“和敬”的精神內涵。品茶即和敬之事,平和、從容、淡雅,可以修生養性。
“雅”就是脫俗,也就是指要有高尚的情趣,要有深遠的意趣,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要有不卑不亢的精神內涵。品茶,不僅僅是“品茶”,還在于品茗談心,在喝茶中領略禪的內在涵意,感受茶中蘊含的事物真諦,是禪茶文化中“雅”的體驗感悟。
“正、清、和、雅”,這四個字,是禪茶文化的精神核心,決定了禪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社會化育功能。品茶,不光是喝茶這件事,還包含了茶的精神和禪的感悟,成為一種人文情懷、人文感受。
禪茶文化對茶館設計的影響
禪茶文化講究茶與佛相通,飲茶的同時,融入佛家的哲理道德、為人的處世觀念,“茶禪一體”。品茶當清心自若,淡然啜飲,其環境當幽靜、安寧,高曠疏遠。在禪茶文化逐漸走進當今人們的生活,茶樓設計中的禪意成為新的設計要求。
禪意茶館設計,當以禪茶文化的內涵為設計方向,在空間打造時,務必營造出清淡虛遠的空靈禪境,能讓品茶者內心平靜、淡薄;在設計風格上,當雅致精巧,清新脫俗;在陳設擺置上,當品味高雅,突出文化修養和美學熏陶。
1.禪意茶館空間布局的要求
因為禪茶文化要求的“正、清、和、雅”,決定了禪意茶室空間應該是寧靜、安逸和簡樸的,因此,在空間布局上,禪意茶館設計不應過分繁復,可以用簡潔的設計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涵,也可以用簡單的石材、植物布置出一個“純凈”的空間。禪意空間境界的營造,并無太多的手段,就看設計師是否有“覺悟”,看有沒有慧眼和禪心。“禪意的設計不關注復雜的裝飾,而是追求一種質樸,最本真的,最純粹的意境。禪意設計認為‘無即是有,用物質上的‘少,去尋求精神上的‘多,他的目的在于簡化我們思想上的復雜,將人們帶入‘禪意的世界。”
2.禪意茶館裝飾材料的選用
對于中式禪意茶館,應該利用樸素、自然的材質營造出淡雅、平和的空間意象,應利用材料隨意的形態,粗糙的質感,簡素的本色,形成自然之美,平和之美,淡然之美,簡約之美,讓空間洋溢出一種天真、淡泊、灑脫的景象,與“禪茶一味”的本真屬性相得益彰,真正體現出禪意視覺美感,因此,木材、石材等天然材質是禪意茶館裝修材料的首選。而現代裝飾材料中的不銹鋼、鋁合金、瓷磚等,太過光亮與張揚,與禪意中的內斂、平和不是很契合,應該基本不用。
3.禪意茶館色彩的搭配
在色彩處理上,禪意茶館應遵循自然色彩搭配方式,避免濃烈、純粹的高純度色彩,選擇樸素、柔和的中性色彩。禪茶的核心精神,為靜心、寧靜,只有那些柔軟的色彩,才能使人產生輕松的觀感,從而影響到喝茶的心境。因此,禪意茶館的整體配色上,色彩差異不宜過大,色彩純度不宜過高,色彩與色彩之間應有視覺上的連續性,形成自然過渡的色彩效果。大量運用木地板幾乎是不會出錯的選擇,白色、淺灰色或者任何自然色的木地板都很適宜,搭配與其色彩協調的墻面、家具,自然、寧靜、淡泊的意味撲面而出。
4.禪意茶館陳設的選用
在禪意茶館的設計中,整體空間追求“留白”、“純凈”,尋求恬淡安靜、超然自若之精神感受,故空間中較為尊重傳統建筑元素對其的影響,在簡逸的情境中呈現出古典的神韻。在傳統建筑元素素墻、黛柱、青地的環境中,配搭古典漏窗、自然竹簾、光影瓷器、典雅書畫、裊裊香爐,靜謐中透出人文精神,最能體現禪茶文化的內在意味,“以純潔和簡樸表現平淡、含蓄、單純和空靈之美,使觀賞者從自然的藝術形態中體驗空寂與幽玄,從而保持心靈的超脫。”禪意茶館的陳設,應處處體現出禪文化的意境。
5.禪意茶館植物的配置
在禪意茶館中配置植物,需融入茶道之禪意,體現品茶者的人文素養。如體現君子之風的蓮花,展現氣節的竹子,都是禪意茶館常用的植物選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軾的這句名言,點出了文人高士對竹子的推崇之心。透空的墻面,配以青綠的竹子,可以營造出清幽寧靜、高節淡泊的人文禪風空間。
最能體現禪意茶館的植物配置,除具有象征意義的植物外,還有插花藝術:插花造型簡潔優雅,插花用材自然樸素,插花色彩上清新意趣,無一不體現 “一花一世界”之內涵,充分表達出表達觀賞者的心境、情感,是禪意茶館設計中的亮睛之選。
6.設計語言的現代轉化
當然,禪茶文化影響下的當代中式茶館設計傾向于禪意表現,但畢竟它仍然是現代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部分形式語言不能照搬傳統,而應在整體設計韻味的把握下,進行當代語言的轉化:利用傳統元素營造禪茶意味,可對傳統裝飾元素進行概括、變體、解構、重構,融入現代審美傾向,加強形式結構的功能性,簡化傳統造型,保留其內在韻味,實現形式上的“差異性轉變”。
結語
禪茶文化講究“正、清、和、雅”。隨著禪茶文化的發展,中式茶館的裝修也受到了禪意文化的影響。品茶者對恬靜淡泊的心境追求,對禪意思想的深刻體會,對“禪茶一味”的感悟理解,影響到現代茶館的裝修風格、裝飾方式,影響到現代茶館設計的精神內涵追求。禪意茶館的設計,應該從人文精神內在出發,抓住材質、色彩等外在表現方式,實現設計空間的內在精神外化。
(作者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
作者簡介:唐湘暉(1974-)女,重慶,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藝、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