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沙杉?武濤
每一個歷史階段的文明都在某個空間有著特定的保留,從名門望族的收藏到民間的隨意流傳,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也是我們了解歷史,分析前人的很好的依據。博物館作為現代專門用做文化展示的場所。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的視覺表達也顯得極為重要。
展示設計中的文化空間展示是一種提倡文化交流和保存藝術珍品的展覽活動,展覽的時間長,并且多半都是永久性的展示。博物館展示將陳列內容、環境空間、觀展人群有機結合,通過對展廳空間、展品、展具、燈光、色彩、材料、多媒體技術用藝術的視覺表現手法,使展陳內容傳遞給觀眾,實現人與展品、空間的互動以及光、色、材質等展示設計要素之間的對話關系。
博物館空間的視覺暗示
博物館的展示空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在視覺的諸多因素之中,有許多方面具有與造型藝術相仿的特征,如節奏與韻律,漸變與特異,零散與聚攏,線的長短,光的強弱,色的冷暖,空間動與靜等以不同比例構成了各種形式。造型的變化,色彩和照明的區別,都對營造不同主題的博物館有著重要的作用。
(1)造型因素的變化
如直線就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有序排列的直線具有強烈的次序感,并能夠有效的統一整個展示面。水平的直線具有視覺導向的作用,吸引力最大。而垂直直線則具有分割畫面,限定空間的作用。使用恰當的直線,能夠取得明確的引導觀眾視線的效果。在博物館中運用直線的參觀流線使空間顯得更加有序嚴謹,這內展館圖文說明的分割也一般采用直線,這樣更能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字和圖片上,而不是一些復雜的裝飾線條上。又如曲線的更趨于自由,活躍。曲線可以豐富整體設計效果,打破單純直線所造成的理性,嚴謹的氛圍。能產生豐富的對比效果。
(2)色彩的功能
色彩也能傳達豐富的信息,比形態擁有更強的視覺效果,而且也能影響人的心理和情緒。在博物館展示空間中,巧妙的運用色彩的變化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對于歷史博物館,戰爭紀念館,烈士瞻仰館中我們都采用沉重的中性色彩,因為其主題是讓觀眾在其中受到教育和啟示。對于過去歷史的紀念。如重慶的渣滓洞歷史博物館,整個場景沉浸在哀悼的氛圍中,色彩灰冷暗沉,這是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而自然博物館就采用比較明亮一點的色彩,如大自然森林的綠色,海水天空的藍色,沙石的黃色等。造成更為身臨其境的場景,觀眾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奧秘。
(3)材料的運用
不同主題展示博物館對于材料的運用也是很有考究的,因為人們對于不同的材料會產生一種普遍的情感共鳴。木材就是經典,傳統的建筑材料,具有恒定的手感溫度,它溫馨又懷舊,擁有自然的紋理,一種獨特的視覺特征,它常常運用在歷史博物館及自然博物館中,給觀眾一種視覺上和心理上都溫暖自然的感覺。石材就顯得更堅硬厚重,而且略顯得冰冷,是一種非常男性化得材料。像建川博物館,它就運用了很多石材的元素,堅毅不可屈的概念很好的符合了整個主題。金屬的質地堅硬,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彈性,而且有反光的潛質。不同的材料有豐富的性格,它可以是柔和的,也可以是剛毅的,也可以是溫潤光潔的,這都取決與這個博物館的運用方式。
(4)照明的設計
照明設計的目的首先是滿足觀眾觀看展品的照度要求,既要符合觀眾的視覺習慣,又要保證展品的展出效果。其次是運用照明的手段,渲染展示的氣氛,創造特定的藝術氛圍。在博物館中,為了突出展品的光照效果,加強展品與其他區域的對比,整體的照明常常控制在較低的照度水平。其中封閉的展柜通常用來陳列較貴重,易損壞或者重點突出的展品。為了符合觀眾的視覺習慣,一般采用頂部照明的方式。如果展柜是矮型可以俯視的,也可以利用底部透光的方式來照明。
博物館展示空間的心理暗示
博物館空間展示的過程中,按展品的年代順序陳列,按事件發展過程呈示, 思維邏輯上的提示能使觀眾沉浸在一種虛構的真實之中。按展品內容的平立面表現,虛實場景的穿插,運用了多動態展示的形式。而這樣的動態展示,不再只僅僅是點,線,面的結合,還運用了現代科技的手段,利用視頻,音響,數碼技術,計算機模仿真技術等方法,在展示現場營造一個更為逼真的場景,使觀眾完全置身于一個更為“真實”可信的虛幻空間之中,仿佛形成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時間隧道”。由此,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被改變了。在這種被動態打破的時空中,觀眾用自己的身心來體驗運動的客觀世界。
總之,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視覺的藝術性與空間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展示藝術就是對空間加以組織利用的藝術,這種展示設計是一種人為環境的創造,空間規劃則是展示藝術中的核心要素。把握博物館展示藝術中空間的特性,以一定的視覺手段加以呈現,用空間的形式和語言,實現展陳空間與展陳內容互為映襯,將其生動展示出來。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作者簡介:侯沙杉(1989-),女,漢族,四川,2013年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展示設計與策劃)(碩士),現在供職于四川大學錦江學院藝術學院。職稱:助教,學位: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