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韓晗
酒文化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在唐宋由于較少戰亂農業富足,有充足的糧食用來釀酒,加之文人輩出流傳下來很多關于酒的詩詞,其中和酒有關的詞語中又不乏“銀題彩幟”、“簾招”、“杏簾”等。其實他們都是同一樣東西,那就是“酒旗”。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我們經歷了電子化的“e時代”,跨入了產品智能化、信息個體化的“i時代”,“酒旗”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標識能為“i時代”帶來怎樣的啟示,又能有怎樣的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酒旗文化代表了什么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酒旗作為最早有記載的招幌廣告還是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還有一些古鎮依舊在使用。
作為一種廣告標識,酒旗在酒家有酒出售時高高的懸在店外面,使得食客遠遠的便可以看見從而招攬生意。這說明了當時的店家已經有了“宣傳意識”、“品牌意識”和“競爭意識”。這種“宣傳意識”相比單純人與人之間的口耳相傳又多加入了一項視覺元素,方便顧客識別,獨具特色的酒旗能從視覺上為顧客帶來對店家熟悉親切的感覺,為買賣雙方都帶來了便利,也減小了因為傳播的時間偏差而帶來的麻煩。比如午休期間當我的鄰居告訴我他早上從鎮上打回來一壺好酒讓我也去買點,而我走到半路卻遠遠的望見酒家的酒旗已經落下,那么就說明不巧了今天的酒已經買完了,這樣剩下的那段冤枉路便可以省去了。“品牌意識”是建立在商品傳播之上的,它使商家更加注重自身的個人道德、經營道德和社會道德,以及注重自身獨特視覺元素的培養。品牌不同于一般宣傳的原因是品牌是一種無形的資產,信譽和道德是店家無比看重的,良好的品牌形象會給消費者帶來信賴感和認同感。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百年老店長盛不衰。“競爭意識”是人們從“為買而買”向追求“更多貨幣”的道路上發展的必然產物。為了突出自身,商家就必須在大眾的認知范圍之內,注重個性從而突出自身,讓自己可以被更多人所看見、認識、熟知、記住。通過表面來吸引顧客,通過商品來留住顧客。
I時代需要什么
在經歷了信息爆炸的“e時代”之后,電子郵件(E-mail)電子商務(e-commerce)早已不再新鮮,單純的開放性和簡單的互動性已經滿足不了飛速發展的時代?!癷時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是注重個體體驗的時代。iPhone、iPad、iPod這些電子產品的出現使得互聯網和人們的生活聯系的更加緊密,3D和VR技術的推動使得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邊界開始模糊,人們追求更加逼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體驗。使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隨時發出自己的聲音,個人可以成為信息的原點。比如微信公眾平臺讓普通大眾可以成為一個“自媒體”傳播不同的興趣、愛好、觀點、看法。和傳統網絡社區、媒體不同的是只要不侵權不違規,“自媒體”可以表達和主流媒體不一樣聲音,甚至可以主導信息的傳播?!癷時代”的“去中心化”為“自我中心化”創造了條件,更方便了普通大眾實現自我價值。“i時代”信息的“智能化”對“個體體驗”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i時代”需要的是注重道德修養、三觀端正的網絡公民,更好的用戶視覺、聽覺、觸覺傳播體驗,更容易創作的互動體驗式的分享(比如MAKA這樣的H5信息創作傳播平臺),產品的個性化和身份類化,以及更快的科技進步。
酒旗文化在I時代的認識延伸
酒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了品牌的傳播,從品牌觀念的產生到產品的推銷;到了“i時代”不光是線下的傳播還應該運用新媒體注重線上的整合傳播。傳統的酒旗代表的傳播是“消費者注意我”;在“i時代”的傳播應該是“我注意消費者”更加尊重顧客注意人性化設計。傳統的酒旗是一成不變的;在“i時代”的信息要注意高速的迭代性以及時效性。傳統的酒旗帶來的傳播是招牌的傳播和顧客之間傳播;在“i時代”不光是那些還有企業內部員工和顧客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和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傳播。酒旗的傳播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和專業性;“i時代”信息的傳播打破了時空的局限而且更加多元。酒旗是告訴顧客我這有一樣產品,你要買一點嗎;“i時代”宣傳產品講究的是我有一個信念,為了這個信念需要做到哪些,然后我們開發了這個產品剛好可以做到這些。傳統的酒旗帶給人的只是對品牌視覺上的識別;在“i時代”企業的識別系統(ci)分為了六個要素1、企業的理念識別(mi);2、企業行為識別(bi);3、企業視覺識別(vi);4、企業聽覺識別(ai);5、企業環境識別(ei);6、企業數字識別(di)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項。傳統的酒旗只能做到信息的傳播;在“i時代”的信息要做到的是和用戶的交流與溝通。
最后在這個移動互聯飛速發展變化,信息資訊以秒速更新迭代的“i時代”,酒旗作為一種傳統的傳播元素能靜靜的保持原有的作用,飄揚在店門口帶給人們最樸素的感受,提醒人們不忘初心,筆者認為這就是它最好的傳承與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