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葫蘆藝術是在葫蘆文化的基礎上萌芽發展起來的民間手工藝,是維吾爾族民間手工藝中新興的一支獨特的藝術奇葩。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相比內地葫蘆藝術不是那么精致,但帶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興起的民間手工藝術我們要重視繼承與發展,培養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藝人與繼承人。
【關鍵詞】葫蘆文化;藝術風格;藝術技法
中圖分類號:J5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199-01
一、維吾爾族葫蘆文化
維吾爾族群眾自古以來把葫蘆做成一種珍貴的器具。葫蘆具有保鮮功能,裝在里面的食物不會掉色、不會腐爛。所有我們的祖先使用它盛水、裝面粉干果等食物,還有出遠門時盛水掛在駱駝身上作為水壺。
維吾爾族特別重視家園的綠化,他們在自己的院子栽葫蘆,6月份開始開花10月底就成熟,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葫蘆吊滿在前庭和廊檐,別有一番景致。葫蘆成熟晾干了之后掏去葫蘆的瓤和籽,當作器具或裝飾物品。如今維吾爾族居住的喀什是主要種植葫蘆的地區,該地區不僅可以種植常見的小葫蘆,而且還可以種植體型較大的葫蘆。
葫蘆按其種類可劃分為吊葫蘆、亞腰葫蘆和長柄葫蘆三類。這些葫蘆由于品種各異,在大小和形狀上也不盡相同,最大的高度可達到60cm左右,最小的猶如豌豆粒大小。重視生活環境布置的維吾爾族群眾通過在葫蘆上雕刻自己的名字、花紋圖樣、上色等手段,一個普通的葫蘆便變成了一件工藝品。
二、維吾爾族葫蘆藝術風格
(一)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制作流程
第一選原材。其實選原材指的是選葫蘆。在葫蘆藝術中最重視的是葫蘆成熟與晾干的程度,這種葫蘆質地堅硬、木質細密、為葫蘆藝術制作打下優質的基礎。
第二,加工為了使葫蘆表面光滑便雕刻與上色,先將葫蘆浸泡在水中(浸泡時間不要太長),刮掉葫蘆上面的一層皮,進行拋光。這段不要用開刃刀,刀不要亂壓葫蘆表面層,不然容易破傷葫蘆的表面。
第三,選料藝人先根據自己構思選擇相應的葫蘆的種類、大小、形狀,后用表現的手段進行處理就好了。
(二)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技法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制作工藝主要有燒制、雕刻、彩繪、葫蘆造型(拼接)、葫蘆裝飾等。
1.燒制葫蘆藝術。燒制葫蘆是葫蘆藝術最初的表現形式,即使用火針。所謂的火針是利用粗細不一致的硬鐵絲,一頭磨成似錐形細尖狀,或刀形、鏟形;將火針在火中加熱,溫度提高之后直接在葫蘆上烙上印跡,使用不同箭頭的火針表現有層色變化的畫面。
2.雕刻葫蘆藝術。雕刻葫蘆藝術是葫蘆藝術之中最重要的種類之一。常用的刻法借鑒木刻創作中的陽陰刻法、調用透雕等技法,在葫蘆上進行層色雕刻處理。常用的雕刻工具有定格圓規、直口刀、斜口刀、圓口刀、刻筆和透孔器等二三十種之多。
3.彩繪葫蘆藝術。藍色、綠色、黃色、紅色、黑色作為葫蘆的底色,并大膽調用鮮艷且飽滿、對比性強的顏色,表達了維吾爾族的審美意識。
4.葫蘆造型藝術(拼接)。借鑒維吾爾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的樣式對大小不一樣的葫蘆進行切割,連接設計葫蘆的器型。創造出來的葫蘆器型樣式與生活器皿造型相似。
三、維吾爾族葫蘆藝術表現內容
(一)維吾爾族葫蘆藝術表現內容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采用維吾爾民間裝飾文化,以幾何圖案、植物圖案、書法為形式,人物、風景為題材。維吾爾族葫蘆藝術比較多用圖案裝飾,每個種類的葫蘆幾乎離不開圖案裝飾。
(二)維吾爾族葫蘆藝術表現圖案紋樣的文化內涵
如今的葫蘆藝術蘊含著維吾爾族與其他民族葫蘆藝術表現的共性葫蘆藝術特點。
早期的維吾爾族葫蘆藝術中很少見人物形象,植物、文字、風景作為她經常表現的內容。這是因為早期維吾爾族受伊斯蘭教理念的影響,形成了伊斯蘭藝術裝飾風格。她的表現內容主要是植物圖案與幾何體圖案。在表現內容中禁止人物、動物和眼睛等內容。隨著民族的交流、多元文化的碰撞與新時期審美的追求,顯示出帶有伊斯蘭藝術風格,結合地方文化特征的其他民族的文化印記。
參考文獻:
[1]茍春燕.東昌葫蘆雕刻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藝術學,2014(4).
[2]王強.葫蘆藝術人絆腳研究新疆[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4(03).
[3]韓西坤.葫蘆文化及其旅游開發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2019.
[4]陳曉紅.馬江紅,用葫蘆雕刻再現龜茲壁畫[J].上海證券報.2014,12(13):008.
[5]易善炳.喀什地區民間葫蘆藝術探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5(02).
[6]趙申.中華葫蘆文化談略-葫蘆與象征[C].中國民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
作者簡介:
阿扎提古麗·依米提(1977-),女,維吾爾族,新疆和田人,藝術碩士,喀什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