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510220)廖智
胰腺癌(Carcinoma of Pancreas)多見于中老年人,可發生于胰腺的頭、體、尾部,或累及整個胰腺,以胰頭部最多,占60~70%,胰腺癌的大小和外形不一,呈結節狀或彌漫性生長。胰頭癌早期即可累及膽管與十二指腸,引起膽道梗阻,稍后即侵犯周圍血管如腸系膜上動、靜脈,門靜脈等或經淋巴道轉移至胰頭及膽總管淋巴結,少數可轉移至肝臟。胰體、尾部癌則可廣泛轉移至周圍器官結構,如胃、脾、腎、腹膜后腔及血管、淋巴結等。胰腺癌早期可無明顯癥狀,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腹痛、黃疸及消化道癥狀等[1]。選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3月做過多層螺旋CT掃描胰腺腫塊的患者64例,均由病理切片證實,其中胰腺癌32例,胰腺炎32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胰腺炎組32例,胰腺炎患者沒有腹部腫瘤性及肝臟病變反應。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60.37±5.63)歲。胰腺癌組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齡(62.16±7.0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采用飛利浦PHILIPS公司Brilliance 128層螺旋CT機進行掃描診斷,掃描前30min口服白開水400~500ml或1小時前口服320ml稀鋇,以充盈胃腸道。全部患者掃描范圍從膈肌頂部至腸系膜下動脈以遠。磁共振設備為SIEMENS公司的Avanto1.5Tesla超導型磁共振儀。
1.3 影像表現 ①胰腺局部腫大、腫塊形成:多見于胰頭部,平掃多為低密度,少數為高密度或等密度腫塊,腫瘤較大時胰腺輪廓局限性隆起,腫瘤小時,胰腺外形可正常,全胰癌表現為整個胰腺或胰腺大部分區域呈低密度腫塊。②肝內、外膽管和胰管呈不同程度擴張(雙管征)。③膽囊擴大、積液。④增強掃描:動脈期,腫瘤表現為均勻或不均勻的低密度灶,邊緣呈不規則環狀強化;靜脈期,腫瘤仍為低密度灶,但與正常胰腺的密度差較動脈期縮小。⑤鄰近血管侵犯:胰腺癌可侵犯門靜脈、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腹腔干等血管,導致血管被腫瘤包繞、血管變細、不規則等改變。⑥鄰近器官侵犯:胰腺癌易侵犯十二指腸、胃竇后壁、結腸等器官,導致局部胃腸壁增厚、僵硬,并可引起消化道梗阻。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理整理、統計分析,進行卡方檢驗,P<0.05顯著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①與其他各時相比較,螺旋CT胰腺期薄層掃描顯示胰腺癌直接征象(胰腺腫塊)最佳(P<0.05),而對胰腺癌間接征象的顯示,各期掃描圖像差異無顯著性(P>0.05);②螺旋CT三期檢查顯示,胰腺癌直接征象(胰腺腫塊)較MRI(T2W+MRCP)更佳(P<0.05),而對顯示胰腺癌間接征象差異無顯著性(P>0.05);③與MRI(T2W+MRCP)比較,螺旋CT三期掃描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較高(P<0.05)。具體詳見附表和附圖。

附表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的對照分析

附圖 影像特征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每十年約增加15%。歐美國家高發,是歐洲、北美和其他經濟發達國家腫瘤發病和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胰腺癌的發病率近年約增加3倍,超過胃癌,死亡人數占惡性腫瘤的第四位[2][3]。我國國內胰腺癌的發病率亦有明顯上升,近10年中國的胰腺癌上升10倍,由第10位升至5位。胰腺癌多發生于40歲以上,男性多見。胰腺癌發病隱襲,早期癥狀不典型,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認為胃腸道疾患,不易早期發現,待腫瘤侵及或壓迫膽道出現黃疸或侵及周圍組織出現疼痛癥狀而診斷明確時,腫瘤往往已生長得很大,幾乎所有患者在診斷明確時已是晚期或大約4/5的患者有明顯的遠處轉移[4][5][6]。胰腺癌腫瘤位置比較深,周圍毗鄰結構復雜,手術切除率低,是預后差的因素之一。MRI與CT相似,并可同時顯示膽道和胰管梗阻受累情況,了解有無轉移。
目前,手術切除仍是治療胰腺癌最積極、最有效的手段,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和圍手術期管理的加強,手術死亡率已下降到5%以下,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也有所下降,但是,術后的遠期預后情況仍讓人失望,術后總體5年生存率僅有5%~15%,中位的生存時間也只有10~18個月。檢查方面CT平掃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是其既不利于胰腺癌的檢出,也不利于對胰周浸潤、遠處轉移及淋巴結轉移的評價,因此對可疑的胰腺癌病例,必須進行增強掃描,一般其增強掃描分為3個時相:動脈期、胰腺實質期、門靜脈期[7]。因此增加了腫瘤組織與正常胰腺實質的對比;門靜脈期于注射對比劑后60s開始,這時門靜脈系統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強,同時胰腺實質仍有良好的強化。此外還可于對比劑開始注射后的150s~240s采集延遲期數據,這時正常胰腺組織與胰腺癌組織之間的對比減少[8]。高質量CT圖像是胰腺癌診斷的保障,多層螺旋CT由于掃描速度的加快,采用多期薄層掃描有望提高小胰腺癌診斷的水平,但對于1cm以下的病變CT顯示很困難。腫瘤標志物的監測可能對于CT診斷亞臨床期的胰腺癌有較大幫助,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組資料顯示,螺旋CT三期掃描特別是胰腺期薄層掃描及MRI的SE序列T1W+脂肪抑制技術對胰腺癌直接征象顯示率較高,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診斷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