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525000)李華娟 廖翠強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511400)黃飄 陳曉科
直腸癌作為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其患者主要為中年人,且以低位直腸癌為主。患者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常規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進行永久性結腸造口手術,用人工肛門取代自然肛門的功能,導致患者的生理功能發生根本性改變。腸造口改變了患者原有的正常排便方式,且存在造口局部污染、刺激、感染等[1]。術后要配合恰當的護理措施才能產生相應的效果。我院采用全程連續性護理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進行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永久性結腸造口手術的直腸癌患者共計11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例,女48例,年齡范圍為38~72歲,平均(56.8±12.2)歲。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分組,各56例。實驗組有男30例、女26例,年齡范圍為38~71歲,平均(57.5±13.2)歲。對照組有男34例、女22例,年齡范圍為39~72歲,平均(56.5±12.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進行防感染、消炎以及清潔等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均在此基礎上實施全程連續性結腸造口護理。①術前護理:患者具有一定的緊張恐懼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進行針對性開導[2],引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以樂觀的心態進行治療。積極開展治療師訪問、造口定位、造口者探訪等,使患者對造口有正確的認識。主動告知患者將面臨一定的排便障礙,引導患者學習自我護理[3]。強調造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幫助患者調適心態。②術后護理: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開展個性化健康教育,引導患者了解術后應當養成的飲食結構,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等補充維生素,要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尤其是要嚴禁煙酒等。協助患者及時更換造口袋,確保造口位置的清潔干燥衛生。制定排便記錄表,協助患者記錄排便情況及排便時間,摸索排便規律,找準時間,幫助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③延伸護理:開展術后定期復查與隨訪(每三個月一次),對于不方便來院復查者,則安排專職護士上門服務,對患者進行相應指導。科室網站開辟造口護理專欄,定期更新造口相關護理信息,開通交流平臺,由專職護士定期在線為患者答疑解惑。每個月定期于院內開展一次造口護理知識講座,邀請造口護理方面專家做客,為患者提供專業指導[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排便、情況以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數(n/%),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排便情況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排便正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術后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術后日常生活工作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有75%左右的直腸癌為低位直腸癌[5]。該病于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不易覺察到不適,加之多數患者未養成定期體檢的良好習慣,所以極易造成漏診。當患者覺察后,多數已經進入晚期,病情出現惡化,難以控制,其生存率較低。針對確診的直腸癌患者均推行手術治療。近年來,結腸造口技術日趨成熟,有效改善了患者預后,極大地提升了晚期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6]。但由于接受結腸造口術后,患者的排便方式被改變且難以控制,極易造成污染或者感染等,患者行動不便,對其坐姿臥姿也有特殊要求,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如何改善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是護理的終極目標,也是護患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7]。

附表1 兩組患者排便情況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者術后日常生活工作能力比較[n(%)]
在本研究中,我們對實驗組患者進行了結腸造口全程連續性護理,具體包括術前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延伸護理。眾多直腸癌患者在接受結腸造口術后,由于排泄口改變,需經人工肛門排便,行動不便,自我感覺影響巨大而產生消極思想,態度消極,表現出較為嚴重的沮喪、自卑、憂慮甚至恐懼情緒,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不再進行社會交往,時間較長則形成自閉心理。這些不良心理因素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質量。實驗組患者均得到良好的心理護理,有助于減輕其精神上的痛苦。由于結腸造口位置的皮膚相對薄弱,且具備正常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功能,極易導致排便滲漏或不受控制等現象,甚至部分患者伴有腸管內消化液流出,對造口位置的皮膚形成腐蝕刺激,未得到及時處置,則易引起造口周圍皮膚產生炎癥反應甚至潰爛。因此,加強排便后造口周圍皮膚護理是十分關鍵的。通過指導患者在排便后用生理鹽水棉球對造口位置皮膚進行仔細擦拭,并撒上造口護理粉,可使結腸造口處皮膚保持清潔及干燥,對于減輕造口周圍皮膚不適是十分有利的。由于結腸造口不具備正常肛門的相關功能,故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排便不受自我意識控制,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協助患者尋找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可大大減少不定時排便所致的尷尬,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護理。引導患者改變飲食結構,多飲水,多進食蔬菜水果等,避免刺激辛辣食物。通過食物調整,確保腸道正常蠕動,以免對患者正常排便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患者經過結腸造口全程連續性護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排便情況以及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與水平,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