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528000)王飛娥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中常見的病癥,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是此種疾病的病情變化速度較快,因此必須在有效救治的基礎上實行優質的護理服務。為了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消化道出血中的臨床效果,我院特進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1例。對照組患者男性31例,女性30例,年齡范圍在44~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58±1.69)歲;觀察組患者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齡范圍在42~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52±1.14)歲。患者均符合關于消化道出血的相關標準,并且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預見性干預進行護理。預見性干預護理的方式如下:①首先,護理工作人員需要保持冷靜,只有在冷靜的狀態下才能夠幫助醫生進行搶救。其次,護理工作人員可以在情況允許的時候與患者進行小聲的溝通,這樣能夠安撫患者的情緒。最后,護理人員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記錄患者的出血量情況;②需要對患者是否出現休克情況進行判斷。消化道出血患者發生休克情況很容易導致死亡的情況發生,因此需要對休克情況進行判斷。在休克情況發生之前,患者常常會出現惡心、嘔吐、心跳加快、血壓不穩定的情況發生,因此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上述幾個方面進行密切的監視;③對再出血情況進行判斷。再出血情況也是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危重癥狀的一種,患者在再出血情況發生之前常常會出現惡心、胃不舒服、腹脹、腸鳴音亢進等多種癥狀,如果在護理的過程中發生此種情況,需要及時進行應對治療。④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飲食護理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進行,例如,處在急性出血期的患者不能夠進食,因為在此時間段進食會造成胃酸分泌的情況發生,會給出血處造成極大的刺激;患者的出血情況得到遏制后的2天可以吃少量的、無刺激性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2]觀察兩組患者住院的平均時間、住院需要的費用和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狀況,比較兩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
1.4 評價指標[3]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無再出血和死亡情況發生,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有效: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無再出血和死亡情況發生,患者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朝著更加嚴重的趨勢發展,發生再出血和死亡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顯效34例,有效2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8.52%;觀察組患者顯效37例,有效2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36%,兩組患者治療的結果經統計學分析后發現,X2=4.82,P=0.028,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附表。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常見的一種急癥。據相關調查顯示,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中發病的幾率占急診患者的2%[4],病死率高達11%,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5],因此,對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再加上醫患矛盾的激化,怎樣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成為臨床醫學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6]。

附表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詳細情況比較表
預見性護理是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進步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護理方式,主要的目標是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從側面提高治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此種優質護理服務并不是局限在某一個方面[7],而是貫穿于整個治療的過程中,也就是說從患者踏入醫院起直至出院。
另外,此種護理方式改變了傳統的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及時地采取適當應對措施,這樣不會延誤最佳的搶救時機,工作被動的情況發生的幾率明顯降低,有效地減少了并發癥情況的發生,給患者帶來了福音[8]。從本研究中看出,干預性護理干預需要對患者的病情情況、治療情況等有一個綜合的、全面地了解,這樣才能夠制定出最好的護理方案。另外,在護理的過程中還充分調動了護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筆者認為,此種方式應用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中效果更顯著。本次研究的結果證明了筆者觀點的正確性。
綜上所述,在消化道出血的基礎護理加入預見性護理干預效果更好,能夠減少住院需要的時間和住院的費用,降低患者同科,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護理的總有效率。從各個方面提高護理的質量之后才能夠從整體上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具有極強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