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洪華
[關鍵詞]集約經營;規模經營;勞動力轉移
近年來,黑龍江省十分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全面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工作,要求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收益權。通過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通過培育種植業大戶、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等市場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規模經營。
作為試點村的綏濱鎮向日村,全村現有農戶125戶,人口383人,勞動力209人,耕地面積6150畝。近年來,這個村把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發展農村經濟、必須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總體發展思路。改革創新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探索實施了“以地入股、集約經營、統一核算、按股分紅”的現代化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村經濟分工分業,減少了“兩個剩余”,實現了由貧困村向富裕村的重大轉變,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重大轉變,走出了一條依托合作社帶動土地規模經營,通過土地規模經營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的新路子。全村6150畝耕地100%入股集約經營,全村125戶農戶100%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整村推進。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4萬元,實現了三年翻兩番;村集體增收入達到50萬元,三年翻三番;村級固定資產達到480萬元,三年翻四番。消滅了貧困戶,實現了共同富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在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和土地規模經營方面,向日村“兩委”班子帶領全體村民開進行了積極的和探索和不斷的實踐。通過座談調研、思想發動,在征得較大多村民同意的情況下,組建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實現了土地規模整村推進,實現了農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在具體工作中,向日村主要破解了三個難題:
一、通過多措并舉,破解了土地集約經營啟動難題。農民是否支持信任合作社,是否愿意將土地拿出來入股,是實施土地集約經營的前提。為了激發和調動農民入社的積極性,向日村主要通過思想動員引導農民入社,實施了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包戶做思想工作,村干部帶頭將自己的土地入股,打消農民的思想顧慮;大型農業機械牽動農民入社,向日村土地平坦,集中連片,適于大機械作業,并且爭取到了千萬元大型農機作業合作項目,激發農民加入合作社;機動地收益吸引農民入社,村民大會討論決定,把村里招標機動地和小開荒土地全部交給合作社經營,收益的50%歸村集體所有,剩余的50%按人口平均分配給入社農民,使農民看到了預期收益,增強了入社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安置剩余勞動力推動農民入社,向日村在推動土地集約經營的同時,加快發展蔬菜種植、烤煙經濟、畜牧養殖等產業,為剩余勞動力找到了出路。這四項工作,讓農民看到了希望,通過積極努力的工作,這個村用兩年時間實現了土地100%入股,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整村推進。
二、通過完善機制,破解了土地規模經營實施難題。如何將6000多畝耕地經營好,并且產生最大的效益,是保證農民不退社、不退股的重點。一方面成立了規范化的合作組織。登記注冊了綏濱鎮向日村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全村所有耕地的經營與管理,下設了“六隊一會”的專業合作組織,即農業機械作業隊,外出務工服務隊,蔬菜生產作業隊,烤煙生產作業隊,養殖生產作業隊,農業科技服務隊,農民互助生產基金協會。設立了監事會、理事會,由入社的農民代表對合作社的資金運行情況進行全程監督,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受益的規范化機制,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贏得了入社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完善了土地經營模式。實施了“以地入股、集約經營、統一核算、按股分紅”的經營模式,采取了兩步走的種植生產方式,剛開始只有70%的土地進行入股集約經營,還有部分農民持觀望態度,一些入社的農民也心存忐忑,對合作社的種植水平、運營模式不托底。針對這種情況,向日村探索實施了“四統兩分”的生產方式,即統一深松整地、統一購進農資、統一田間作業、統一組織收獲,分戶中耕、按股分糧,這種方式使農民親自參與農作物田間管理,自我承擔市場經濟風險。通過一年的實踐,農民對合作社完全信任,全村農民放心地將所有土地全部入股集約經營,將耕地的經營、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全部交于合作社,實施了“七統一分”的生產方式,即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按股分紅。
三、通過產業支撐,破解了勞動力轉移難題。全村實施土地集約化經營之后,種植全村耕地僅需要勞動力15人,極大地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為了解決好剩余勞動力和剩余勞動時間,向日村通過依托開發項目,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增強了吸納剩余勞動力的承載力,促進了分工分業,探索出了一條強村富民之路。
向日村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土地規模經營,一是轉變了農民的思想觀念。農民離開土地發展二、三產業的意識明顯增強了,發展多種經營成了一種趨勢。二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不但開發了水田,增加了烤煙種植和生豬養殖,還發展了蔬菜、香瓜等高效設施農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提高了農業比較效益。三是轉變了農業發展方式。把多數的農民土地集中起來,實行統一管理經營,改變了一家一戶的傳統經營模式,實現了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四是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在以村干部領辦的合作社帶動下,真正讓利于民,為民辦好事做實事,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農民素質得到明顯提高,義務參加村內公益事業建設,使村容更加整潔,鄉風文明和諧,農村環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向日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帶動農民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方面,向日村走在全省前列,被省農委領導評價為西有“仁發”,東有“向日”面對未來,在黨的惠民政策指引下,綏濱鎮向日村正運籌帷幄,在小康路上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