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維國
[關鍵詞]“四個全面”;經濟新常態;舉措
一、減速運行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巨大的經濟成就是以犧牲資源、環境和政治信譽為代價的,現階段已經或近乎到了承受的極限,如果再這樣高速發展下去會帶來無可挽回的后果,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經濟減緩將成為未來若干年的常態,至于減到多少合適,應該是針對現實情況而定,但是像前些年那樣最高可達近15%的增速是可以確定不會再出現了。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九大特征:
1.從消費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我們要做訂制式服務,才能在未來發展中有所建樹。
2.從投資需求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現在國內外的風投基金主要集中在新興經濟模式開放上,阿里集團就是例子。
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經濟的軟著陸和資本大量外流的矛盾短時期內難以化解。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征。國有企業巨大的身軀將使它行動遲緩,但如能順利轉向,可預料它的步子也會出奇的巨大。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現在南方工廠大面積引進生產機器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從經濟角度看,這是不可逆的發展,可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和待養人群該如何辦?會不會成為另一個經濟增長點?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現在很多企業和商家,特別是與互聯網相關的企業都在做差異化營銷,量身定做屬于消費者自己的產品,我們哪些是可借鑒的呢?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有朋友在南寧,做環保用品和小區綠化設計,一年收入不低于100萬,這說明了未來人們對環境改善的需求是一種必然,將催生巨大產業鏈。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最主要表現就是,我們的國人、企業,其中也包括我們鐵路企業,擁有巨額的債務。中央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印發了大量的現鈔,這直接導致了資本泡沫的出現和CPI的與日俱長。這是一個危機,現在新一代央行已經明確了不會再加印人民幣,這是一個信號,幾次降息和準備金率的下降都說明了中央政府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我們需要很多年甚至一代人來稀釋經濟高速發展累積的金融風險。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產能過剩是危險的,幾次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都源于產能過剩,現在國家大力推行以“一帶一路”為中心的對外政策,也是源于此點,如果不進行有效的產能輸出,前途是可預料的,鐵路物流企業在這一大的戰略構想中是重要的棋子。
二、經濟新常態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經濟新常態最主要特征:經濟增長減速
經濟新常態最主要內容:經濟轉型升級
經濟新常態最主要驅動力:創新
1.脫胎換骨的轉變。主要是人們思維意識形態的徹底顛覆,也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階段。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要么成功,要么失敗。如果失敗了后果不堪設想,不允許失敗。
3.切忌走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堅定不移的支持黨中央決策,迅速轉變觀念,改變經濟形式,擺脫危機,堅信一定可以跨過這個陷阱。走進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有很多,阿根廷是最著名的例子,現在它還在這個泥沼中沒有走出。
三、要用穩增長、調結構引領新常態
中央提出“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是目標,后面“三個全面”都是舉措;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釋放活力和創造力,這里注意,中央提法里去掉了開放二字,可謂自有深意;全面依法治國——現在的中央領導核心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想讓我們的航船砥礪前行不僅要有好的舵手,更要有誰都不能觸碰的紅線,這里中央文件的提法也變了,以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是向這個方向努力,現在叫全面依法治國——這是要求,區別很大;全面從嚴治黨——從“四風”到“教育實踐活動”再到“三嚴三實”再到“兩學一做”,都是因為黨中央看到了我黨內部出現的問題,正所謂刮骨療毒,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得保證黨的先進性,這是執政之基,從嚴治黨必將成為我黨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終將成為常態,根治腐敗不是做做樣子,是政治——正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我們都該深刻認識到黨建的重要性,我們黨歷來有三個“法寶”,前兩個是“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現在可以深化為經濟斗爭——它們都是武器,最后一個是“黨的建設”,這是手持武器的勇士,孰輕孰重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