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利
[關鍵詞]電視新聞;典型報道;問題;方法
每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典型代表,這些典型反映了每個時代的精神特征和精神追求。如好戰士王杰、當代“保爾”的張海迪等等。電視新聞中的這些典型人物身上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折射著每一個時代的精神所向,反映著每一個時代的政治宣傳需求。但在我國,典型報道的宣傳常常因為政治的需要而偏離了新聞報道的價值。
一、電視新聞正面典型報道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性的媒介生態環境
媒介生態環境是指大眾傳播機構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它是一個動態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政策環境對媒介生態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時代的政治需求、政策方針,造就不同時代的媒介生態環境。
過去,由于政治與文化的封閉性,我國一直把媒介單純地當成一種工具:戰爭宣傳工具、階級斗爭工具,經濟改革工具,讓媒體充當政府的播音喇叭,服務于政府的工作路線和方針政策。即便報道的內容“假、大、空”,即便新聞的本身并沒有多少新聞價值,尤其在對典型報道的人物選擇上,典型人物能否見諸報端,亮相與電視,要看該人物身上是否體現了政治需要。
進入21世紀之后,媒體的生態環境逐漸轉變為開放的、公正的、平等的,媒體的報道宣傳不再唯單一的政治需求馬首是瞻,開始發揮媒體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典型報道的選題上,也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但歷史遺留的病灶還未完全治愈,在典型人物選擇上仍然以政治性為第一要務。
(二)“高大上”的“完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媒體對于正面典型報道中的人物宣傳,出現“完美化”、“標準化”、“天人合一”的“神話”現象。只要是正面典型人物,他就不可能有缺點,他一定是完美的,崇高的,無可挑剔的;他一定是“黨性”的,而不是“人性”的;他一定是“超人”的,而不是“平常”的。如1994年一篇關于馬永順的報道寫道“‘退休后的馬永順仍然每年都上山栽樹、撫育、整地。年近八旬的馬永順看了報道很反感,就說:‘我老了,干不動了,春天上山造林都沒干多少,請記者不要再逼我夏天撫育、秋天整地了”。
媒體的典型人物報道把普通人“神話”,為了這個“神話”的形象,甚至有時為了表現先進人物的思想解放,就把群眾寫成觀念陳舊;為了突出先進人物的無私奉獻,就把群眾寫成自私自利,甚至把群眾的智慧寫成是先進人物一個人的創造,把集體的功勞記在先進人物一個人的身上等等。媒體報道典型的思維模式就是,典型就得“高、大、全”。但實則,完美的“超人”脫離了群眾生活,反而使得典型懸掛空中,讓人敬而遠之。
(三)故事性和真實性的偏離
電視新聞正面典型報道中,人物的刻畫和形象的展現很難把握。雖然電視新聞報道的典型來自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有著各自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時代背景,但媒體宣傳的典型人物總是“樣板戲”一般,缺少“亮點”,缺少人物內心真實的寫照,缺少報道角度的新穎性和報道內容細節的深入挖掘,使人物的性格特質和時代特征不鮮活。比如宣傳政府干部,會寫典型人物的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一心為做人民的好公仆,但也會套路般地寫他一心為工作而幾年不回家,為解決百姓疾苦而拋下父母妻子兒女與不顧,甚至多少年對家人都不管不問,只顧著執著地工作和為人民服務,活脫脫將一個黨的好干部的光輝形象寫照為一個六親不認的工作狂,試問這樣不真實的典型人物怎叫觀眾可信、可親、可感?即使再鮮亮的軀殼,即便事跡感人心肺、震撼心靈,也會讓觀眾覺得太假,太虛,而收不到積極的宣傳效果。
二、應如何做好電視新聞正面典型報道
(一)真實的人,血肉豐滿的人
典型人物是人,不是“神”。電視媒體在做典型人物報道時,應摒棄“高、大、全”的傳統報道理念,將典型人物置于現實環境中,自然地寫人和寫自然的人,從典型生活中的故事體現時代背景下的個性特征和思想操守,做到生活化、人性化地報道,既宣揚典型的優良品質,引導社會學習、效仿,也不刻意避諱典型自身的缺點,讓觀眾覺得典型就是他們當中普通的一員,他沒有“超能力”,沒有“神助”,有的是高尚的品質和堅韌的精神。
比如2006年“大孝至愛,大愛無疆”的典型代表——河南焦作煤礦工人謝延信。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在對謝延信的典型報道中,就是用平實的目光報道平實的謝延信。畫面中穿著樸素,已頭發灰白的謝延信,在一個祥和的下午,拿著一柄梳子在小院里給84歲滿頭白發的岳母梳頭,邊梳邊和岳母聊著家常,不時傳來謝延信傻呵呵的笑聲。這幅畫面真實地展現了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它充分展示了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謝延信。這個鏡頭讓很多觀眾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讓觀眾覺得距離自己很近,覺得它是真實的,生活中的,這則電視新聞典型報道教化了很多觀眾,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于細節處體現“正面典型”的精神品質
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定有常人達不到的某種精神境界。過去,電視新聞典型報道中常常用豪言壯語或者祖國、全民之類的語言來體現典型人物的思想境界,但在這種豪言壯語下,觀眾并未擦出思想的火花。典型是生活中真實的人,新聞報道應多從人物的語言、行為,活動中,自然地表現先進人物的思想內涵,于細微處體現先進人物的精神品質,展現典型人物的人生觀、價值觀,將一個有思想,有境界,有故事的典型呈現在電視屏幕上。尤其是當有思想的矛盾沖突時,新聞報道絕不能守著駱駝不說牛,事實上,矛盾沖突才更能體現典型的優良品質。
(三)“立體式”豐富典型形象
“立體式”豐富典型形象,體現于兩個方面:一是典型形象樹立的全方位介紹;二是電視媒體各欄目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形成立體式的報道構架。全方位的介紹典型,可以使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個性,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事跡,進而更加理解人物本身,使典型透過畫面讓觀眾可感、可親、可信;各欄目對典型報道的相互滲透,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材料,不同切入點展現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典型,使典型融入群眾中,加強典型的教育意義和啟迪意義。
當前,我國倡導構建和諧社會,而和諧的社會需要正面宣傳的引領和營造,電視新聞正面典型報道的宣傳任務任重而道遠,新聞媒體要做好、做實對典型報道的工作,幫助人們豐富精神生活,樹立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