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翔
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主要為行業培養應用型人才,而戶外運動作為一種旅游休閑方式深受現代人群喜愛,也被公認為發展前景良好,因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肩負起教育責任,積極面對社會發展變革,主動轉變辦學思路,調整專業方向、課程設置,開設戶外運動課程,進而培養出適應旅游休閑方式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戶外運動;可行性
戶外運動以其與大自然的無間接觸和對參與者自身極大的挑戰性、刺激性,已經成為現代人群喜愛的一種旅游休閑生活方式,在當前已成一個極具規模的產業,而且是已被公認為有良好前景的朝陽產業。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所肩負的教育責任,就是為旅游行業培養出適合其行業發展特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必須充分重視旅游方式發生的此種變化,積極調整課程設置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變革的趨勢要求。
一、開設戶外運動課程的必要性
(一) 開設戶外運動課程是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的要求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及經濟的迅猛發展,物質條件的提高,使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閑暇時間的增多又為人們參加休閑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早前在歐美等地開展成熟的“戶外運動”,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在全球擴散。戶外運動在國內也吸引了無數人的加入,并開始得到普及,豐富多彩,時尚潮流的戶外運動,也順應了大學生的休閑價值觀,也符合新世紀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求, 面對改變國內一些戶外俱樂部、旅行社積極行動,紛紛推出相關戶外旅游產品,以順應市場變化的需求。而高校開展戶外運動課程既是順應旅游產業的發展變化,也是對國家素質教育理念的一次踐行實施,同時更是高校專業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要求。
(二)開設戶外運動課程,對于培養適應產業升級發展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國內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培養崗位為導游、計調人員、旅行社基層管理人員、景區管理人員等,設置的課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三方面的對應知識與技能點,其中,尤以導游類課程為重。但是,隨著新興的戶外運動旅游產業形成規模,傳統的旅游經營模式也面臨變化。在這一趨勢下,未來的大部分導游不需要太精深的講解技能,而更需要有休閑運動帶隊能力的導游(針對非觀光旅游,導游具備戶外旅游帶隊技能),戶外導游將成為今后高校導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點。
(三)開設戶外運動課程,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學生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戶外運動包含有地理、地質、氣象、氣候、運動、醫療、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識,大學生雖然擁有相對系統的專業知識儲備,但卻缺乏對以上知識體系的綜合掌握與應用經驗,而通過課程的開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充分的利用起來,另一方面,戶外運動課程強調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將知識運用于實踐,增強實踐能力。
大多數的戶外運動項目需要參與者以團隊的形式參加,團隊成員必須通過相互間的交流、協作、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而通過任務的完成能對團隊間成員的合作和人際交往起到顯著的提升。當前大學生都是90后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和與人平等交往、傾聽不同建議或意見的能力,因此通過戶外運動課程的開設,會使90后們的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極大改善。
二、開設戶外運動課程教學組織的思考
(一)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戶外運動課程的培養目標
全國已經有些高校開設有“戶外運動”本碩專業,也有相當部分高校開設有“戶外運動”課程,但這些高校主要培養能實施戶外運動項目如攀巖、登雪山、探洞等專業化人才,而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戶外運動”課程主要是培養導游具備戶外旅游帶隊的技能,通過一學期的理論與實踐學習,使學生對戶外運動有了初步了解,學生初步具有戶外運動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也為其進一步開展戶外相關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相對“戶外運動”專業來說,旅游管理專業其目的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帶領團隊開展“無景點旅游”或“非觀光旅游”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戶外運動課程的教學實施思考
1.學時分配安排與教學方式的構成組織
由于戶外運動只是一種旅游方式,而且從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校的實際狀況來看,其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課時安排不宜過多,擬安排為30-32學時較合適,根據戶外運動課程的特點,整個教學內容應由理論課、實踐練習課和戶外實景演練課三部分構成,其中理論教學部分為14-18學時、實踐練習部分為4-6學時、實景演練部分為8學時,同時為強調戶外運動的團隊精神,也應將學生分為多個任務小組,設定任務,依據小組完成任務情況判定成績,通過多樣的教學安排,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達到教學目的。
2.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融通
由于戶外運動具有專業性強的特點,培養出的人才需極強的專業性,唯如此才能獲游客的認可,因此戶外運動需持證上崗,而在課程的教學中應將其與行業資格證書相融通。可以將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領隊、戶外指導員課程內容納入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資格證書課程內容,一舉兩得。
三、開設戶外運動課程的預期效果
(一)拓寬學生的就業面
經過本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學生會對戶外運動有了初步了解,會使學生初步具有了戶外運動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為成為有休閑運動帶隊能力的導游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就業面。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能力
高校通過戶外運動課程的開展,能使學生了解到戶外運動以克服自然困難和超越自我為最終目的,它能培養學生自制能力,也能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堅韌不拔的意質品質。同時學生還會了解到一些戶外運動項目必須通過相互間的協作配合、交流討論才可以完成,使學生明白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三)有利于學生環境適應能力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提高
對于以理論課程學習為主的學生來說,戶外運動課程強調實踐性,強調對陌生室外環境的把控,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一些在陌生室外環境下,充分利用身邊資源并生存下來的方法與手段,這將使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由于戶外運動的相對不可預期性,通過戶外運動課程的開設,不僅會強化學生的危機意識,而且還會使學生掌握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技巧,提高了他們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四、當前開設戶外運動課程可能的困難
(一)師資問題
由于戶外運動的迅速發展,使得戶外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國內開設有戶外運動本碩專業的高校大多數時間并不長,培養出的人才本就不多,使得從事戶外運動課程教學的教育人才十分短缺。另外,目前高校從事戶外運動課程教學的教師大都是旅游類專業出身, 這些教師自身也沒有受到專業的訓練,對戶外運動課程應講授哪些內容搞不清楚,不愿意從事戶外運動課程的教學工作, 還有一些高校戶外運動課程的授課教師是從戶外運動愛好者發展而來的,因而又缺少相應的理論基礎,因此更多的只能在體能和實踐方面給出指導,對于戶外運動的很多操作也是無能為力的,因此目前十分缺乏專業的戶外運動課程教師。
(二)安全問題
眾所周知,戶外運動有一定的危險性。這也導致學校及社會對大學生進行戶外運動產生偏見,造成學校不支持戶外運動與旅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
(三)資金問題
戶外運動需要一定的專業器材來完成。只有獲得了學校和社會的認可,我們才能爭取到相應的資金支持,解決戶外運動訓練項目缺乏資金與器材的問題。
(四)教材問題
目前盡管已有戶外運動的本碩專業,部分高校也開設有戶外運動類課程,全國也有幾本相關教材,但都是為戶外專業編寫的高階教材,同時由于戶外運動課程的多學科性質,不同類型的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會有自己的特點。因此當前沒有適合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戶外運動課程教材。
(五)實訓基地的問題
對于戶外運動課程來說,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高,課程的很多內容需要實際場景來完成,同時戶外運動的實訓基地所需占地面積相對較大,因此這都是課程開設所必須面對的困難。
五、解決開設戶外運動課程困難的思考
(一)積極爭取學校的支持
雖然目前開設有戶外運動課程的高校不多,但戶外運動當前發展良好,未來前景廣大,這一點行業有共識,因此相關高校應積極搶抓機遇,首先要構建好課程體系,打造好專兼職教師隊伍,其次要獲得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教務處的認同,將其打造成為全校通識教育課,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課程的定位與發展問題,進而得到學校的支持。
(二)戶外運動課程的師資安排
高素質的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也是課程開展的最基本保障,由于戶外運動課程具專業性強,多學科性的特點,因此為加強戶外運動課程的教學,在教師的配備上一定要注重教師的專業水平與實踐教學能力,同時也可多聘請一些戶外俱樂部等行業專家人士作為兼職教師,這樣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也為戶外運動的教學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注重課程實踐中的安全性
戶外無小事,戶外運動是專業性強的休閑運動旅游,已知戶外運動中發生的各種事故,更多是氣候和人為的因素,在注重專業性的前題下其安全性充分可靠,因此在課程的教學進程中要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始終樹立安全是戶外運動的首選,將安全的價值觀深植學生大腦中。
(四)盡快編制合用的教材
當前各高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針對性地編訂教材,教材編訂要加強戶外與旅游、生活的緊密聯系,做到貼近專業、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同時針對上文中將課程內容與中登協戶外領隊、戶外指導員課程內容的相結合,教材也應安排有中登協戶外領隊、戶外指導員課程內容,在此基礎上完成合用教材的編制出版,進而也能為將戶外運動課程打造成高校全校性通識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戶外運動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
在課程開設的初期,高校應與相關企業如戶外俱樂部、景區等建立深度合作,利用它們的戶外基地開展課程的實踐和實景演練部分,當課程獲取學校的認可支持后,應著眼于在校內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同時為降低實踐教學基地的維持費用,在優先滿足教學和保障基地設施完整的前提下,可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有戶外運動課程的高校還不多,但相信隨著戶外運動在國內的發展壯大,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因此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戶外運動課程的前景將十分光明。
參考文獻
[1]孫作樂.戶外教育融入高校旅游管理教學的可行性,《安順學院學報》,2015(5).
[2]劉戈.戶外運動進入普通高校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2).
[3]朱江華.學校引入戶外運動課程的價值探究—以東華大學的實證研究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1).
[4]孟想.我國高校戶外運動開展狀況及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