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如何思考》

《制度如何思考》(How Institutions Think)是英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受錫拉丘茲大學之邀,所做系列講座內容匯編而成的一本講演集。這一著作,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冊子,但卻是作者道格拉斯一生所關注和研究問題的理論框架,其在人類學學科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它既是對“制度”研究的延續,同時也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西方人類學思考問題及研究方式的重大轉向。
顯然,瑪麗?道格拉斯《制度如何思考》一書中的“制度”概念已經融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關于制度范式分析的“制度”定義。其背后的問題意識是,傳統的人類學研究已經無法解決理論問題,理論問題的解決需要尋找新的方向和道路。也就是說,作者想要回答的是:在當下生活(現代社會),人類學如何進行研究,人類學的發展是否存在另一種可能?因此,作者提出將“制度”作為研究對象和研究理論建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嘗試用涂爾干的研究方法和理論來研究現代社會制度。
瑪麗?道格拉斯及其《制度如何思考》同樣反映了現代人類學研究和寫作上的重大的轉向,充分表達了她所認為的人類學研究的新方向:(1)在寫作形式上,從傳統的民族志轉向以學術論文(集)、以問題為導向的學術著作為主;寫作風格上,從過去的講故事到以問題為導向的理論思考、哲學思辨。(2)在研究對象上,從關注荒蠻的原始人、野蠻人轉向關注當下社會的現代人;研究興趣從過去的田野轉向書齋(圖書館里的人類學),從傳統文化轉向當下社會問題。(3)在研究方法上,從過去的經驗研究轉向理論研究,田野(尤其是長期的田野)不再是人類學研究的必需,對他民族國家語言的要求也不再那么嚴格。因為新的人類學者認為,個案或者例子無法解釋理論,只能在結構或理論層面來解釋或獲得理論上的突破。(4)在研究問題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人類學者不再只是關心異民族、異文化,轉而研究當下社會的重大社會問題。從過去討論“人與人的關系”轉而討論“人與制度的關系”。
作者瑪麗?道格拉斯,英國社會人類學家,1921年出生于意大利,從大學到博士一直就讀于牛津大學。畢業后在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教授人類學,之后她前往美國任教和寫作,2007年在英國倫敦去世。道格拉斯一生研究領域廣泛,主要代表性著作有《卡塞地區的利利人》(The Lele of the Kasai),《潔凈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自然象征:對宇宙觀的探索》(Natural Symbols: Explorations in Cosmology),《思考樣式》(Thought Styles: Critical Essay on Good Taste)等。道德拉斯被視為新結構主義的代表人物,其人類學理論來源主要有三:一是英國社會人類學的經驗主義傳統,特別是受其導師埃文斯-普理查德(E.E.Evans-Pritchard)的社會結構分析理論的影響;二是法國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的結構主義;三是法國涂爾干(Emile Durkheim)的比較社會學。
漢譯《制度如何思考》(How Institutions Think,Mary Douglas,1987,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年出版。
(王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