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薇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運用大眾表達 講好航保故事——航保新聞寫作技巧淺析
◎ 謝薇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2011年以來,中央新聞單位的“走轉改”之后,各大媒體的新聞主角都成為普通的老百姓,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的要求,也使得故事化的新聞表述受到追捧。本文就結合航海保障工作實際,對如何在航保新聞寫作中,運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來講好航保故事,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新聞寫作 技巧 航保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于2012年正式組建,負責粵瓊桂三省海域的航標、測繪、通信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南海的輿論熱點地位,也要求南海航保必須進一步加強新聞宣傳,強化輿論引導,不斷增強干部職工的理論自信和宣傳自覺。航保新聞寫作是加強新聞宣傳工作的基礎和關鍵,而航海保障是專業型、技術型的單位,如何把專業生澀的航保新聞寫得能為廣大受眾所喜聞樂見,找到行業宣傳和受眾興趣之間的契合點,是各級航保單位必須重點關注的。
2011年以來,中央新聞單位的“走轉改”之后,各大媒體的新聞主角都成為普通的老百姓,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的要求,也使得故事化的新聞表述受到追捧。下面,筆者就結合航海保障工作實際,對如何在航保新聞寫作中,運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來講好航保故事,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影響十分明顯,行業的新聞宣傳工作也必須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在新聞采寫中,要更加注重選取新穎獨特的視角,來講述航保故事,吸引受眾關注。過去的新聞寫作,只強調客觀的平鋪直敘,不注重新聞報道視角的選取和表達方式的選擇,會使得新聞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把我們身邊有價值的新聞事件或者人物,寫得鮮活、生動,富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在專業性較強的行業新聞寫作中,要使表達方式呈現出“群眾形式、群眾內容、群眾效果”,第一步選取獨特新穎的新聞視角十分重要。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發達的新時代背景下,廣大受眾面對的是一個海量數據和信息的“海洋”,受眾對于信息的選擇,也從之前的被動接受,改為多元化個性化的自主選擇,因此對新聞寫作的敘事角度和視角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以往的新聞采寫中,我們都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平淡地去接觸和面對采訪對象,這樣就使得寫作的人和報道的人難以置于同一個平面和空間,缺乏真情實感的投入,沒有人情味,自然新聞傳播效果較弱。只有深入到航海保障工作的一線,與采訪對象共同參與到新聞事件當中,實現“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角色轉換,與采訪對象同吃、同住、同工作。只有具有了親身經歷,在新聞寫作當中,才能擁有平視化和更為深入的視角選擇,才能發現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中最值得關注的閃光點在何處,這樣也有利于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
作為行業新聞宣傳工作者,很多時候容易走進一個誤區,就是自以為對需要報道的某些人和事十分熟悉,因此也就忽略了去進一步深挖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故事根源,而僅僅停留在對于現象本身的描述上。
在航保新聞的寫作中,要能夠下到一線,沉到基層,深入了解基層最真實的新聞故事和最鮮活的新聞人物,采訪第一手的新聞素材,進一步提升新聞寫作的深度和廣度。能夠了解現象背后,具有價值的故事根源是深化新聞寫作的重點所在,也是升華新聞報道主題的關鍵所在。
在航保新聞寫作中,要注重用歷史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善于選取廣闊的視野來進一步深挖故事背后新聞素材。在采訪新聞事件或者人物時,要親身參與到新聞事件發生的情境當中,與新聞人物一起感受他所面臨的酸甜苦辣,只有親身經歷,才能讓我們真正產生真情實感,在寫作中,才能將故事真實而細致的呈現,才能改變過去“說教式”的寫作方式,讓受眾在閱讀新聞的時候能夠有參與互動和親身體驗的感覺,才能在航保新聞中,真正實現大眾表達。
中心自2014年啟動的“文化尋根”活動,就是抽調文化骨干,走訪轄區每一座燈塔,感受燈塔的雄偉壯麗的同時,站在燈塔上親身體驗為萬千船舶引路導航的作用所在。在走訪中,還要與燈塔值守人員同工作、同勞動,體驗守塔生活,感受燈塔巡檢維護的艱辛和不易;采訪燈塔值守員和退休老職工,了解在過去行船不便,手段不多,技術不高的情況下,是如何保障燈塔的持續發光,通過聊天、訪談,去體會從他們的視角里,燈塔以及守塔工作是一種怎樣的認知。經過深入細致的走訪,才能采寫出真實的燈塔故事,才能從小小的燈塔紀事中,反映在大時代大背景下的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使航保新聞作品做到內容小、主題大,在突出其新聞性的同時,主題得到了升華,而這樣呈現的新聞報道也就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聞寫作不同于文學創作,要極力摒棄的就是虛構的情節。而新聞要如何能夠打動人,達到能夠引起受眾共鳴,抓住受眾關注的目的,這就要求在新聞采寫中,能夠做到深挖細采,要把事實的關鍵要素、主要矛盾和發展趨勢等等了解得清楚透徹,只有這樣,才能在寫作中,時刻把握事實的準繩和依據。
撰寫具有感染力的新聞作品,需要在細節描寫上下功夫。也只有豐富了新聞報道的細節描寫,才能使報道的人和事能夠立得住,傳得開,影響深。如何把握新聞寫作的細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夠有效抓取典型人物代表性動作細節。對于新聞人物的寫作,要讓受眾能夠清晰記住,就必須能夠生動地描繪出這個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動作細節,以此來反映人物特點,甚至通過動作細節來標注人物標簽。例如,對于船員的最為有特色的動作細節,就是船舶靠岸時撇纜繩的動作,在對于船員的描寫中,若能抓住其具有特色的撇纜繩的動作細節,則這個人物呈現在人們面前就覺有一定的立體感和豐滿度。其次,突出對新聞人物的外貌特點的細節描寫。航標、測繪和通信都是行業特色鮮明的人物群體,在描寫典型人物中,尤其要突出其外貌特色來寫,以給人深刻印象。例如在描寫常年在三沙水域作業的航標人員,突出一個“黑”字,則能夠使得與其他人員進行區分,再將其為什么“黑”進行闡述,這樣就能立體展現三沙水域的工作特點。第三,要善于捕捉典型人物的言談細節,在描寫一個人物性格時,通過捕捉他的言談舉止,很容易體現這個人物的個性。例如在描寫航標妹子何明愛在永興島上風風火火的性格時,通過他和港務部門交談時的話語,通過她對港池環境的分析,就能夠體現她的事業感、責任心以及精湛的航標專業技能,比大段地評論她如何敬業、如何專業要更為直接和深入,同時,也能顯著增加報道的情趣,從而進一步增強新聞報道思想深度,讓人一下子能夠從她的工作情境,聯想到奮戰在廣袤南海的這樣一支航保隊伍的群生像。
新聞作品要能夠真正走入受眾心中,必須能夠在情感上與受眾產生共鳴,就是能夠在新聞作品中,呈現人最為樸素的情感交流。這種情感不僅是指新聞事件或者新聞人物對于事業、對于工作的情感,更多的應該是寫作者將自身代入到新聞情境中,與采訪者和新聞人物的情感或新聞故事中產生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感染力才能對受眾產生影響。
如何才能更為豐滿地展示典型人物的真情實感,對于航保新聞的采寫而言,寫作者應首先對航保事業充滿感情,只有對事業充滿感情,對工作充滿熱愛,才能用有情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所要采寫報道的人和事。其次,在采寫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中,要能夠置身其中,用心去感受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他們所經歷的事件,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體會他們的真情實感,先讓自己產生共鳴,才能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呈現的新聞作品才能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
但是,在航保新聞寫作中,對于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的情感再現,要注重情感代入“度”的把握,不能人為地夸大情感,也不能將不真實的情感強加在人物或者事件當中。新聞素來以真實作為生命,因此,在航保新聞的采寫報道中,一定要注重深挖真實人物的真情實感,抓住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事,抓住先進人物身上的平凡情感,這樣才能使在寫作中真實反映和釋放情感,做到以其真實、典型情節感動受眾,真正讓受眾在閱讀新聞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作品本身反映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