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單位推崇不坐班的工作模式,認為工作時間靈活、下班早可以幫助營造輕松的工作氛圍,提高工作效率。但近期美國肯特大學研究發現,在一些地區,不坐班的人實際需要工作更長時間,承受的壓力也更大。
研究人員在收集當地員工工時數據時發現,不坐班員工的加班時長比按標準工時工作的人平均多4小時。該研究成員之一、肯特大學社會政策學院張希俊教授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不坐班的模式下員工更加自由散漫,會導致低效率。與此同時,他們為了完成相同的工作量,需要占用更多私人時間加班。研究還發現,工作時間自由的員工在非工作時間感到的擔憂和壓力與工作時間可調配度成正比,那些完全自由決定工作時間和地點的人,擔憂情緒尤甚。這種情緒在一些高失業率、就業情況不穩定、員工無話語權的國家最為嚴重,失業的恐懼讓他們寧愿選擇一直待在辦公室,也不敢要求彈性工作時間。
對于這一研究結果,英國利茲大學商學院性別與就業關系研究中心教授珍妮弗·湯林森表示,是否感到壓力可能也與文化背景有關。在一些員工早下班和兼職很頻繁的國家,或者時薪高、就業市場穩定和重視坐班時長的國家,如法國和荷蘭,人們則更加崇尚不坐班的工作方式,也很少因為自由調配工作時間而感到壓力。
常喝酸奶防抑郁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刊文指出,西班牙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喝全脂酸奶的人抑郁風險較低。
研究人員對14539名受試者進行了為期10年的調查。結果發現,每天喝全脂酸奶的人,在未來10年患抑郁癥的風險可降低1/3,而低脂酸奶并無這一功效。研究者認為,當負面情緒來襲時,大腦會向腸道發出信號,這也是為什么負面情緒來襲時會出現腸胃不適。而且,腸道健康也會影響情緒,常喝酸奶可以減少與情緒和疼痛感有關的大腦區域的活動。
為什么會覺得時光飛逝
德國慕尼黑大學研究了一批14~94歲的人,發現他們在對過去10年的感覺上,年齡越大的人感覺過得越快,但到了50歲之后就不再“加速”了,時間感覺一直持續到老;在對較短時間的感覺上,例如過去的一小時、一星期、一個月,人們的感覺跟年齡無關。美國歐柏林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也發現類似的規律:對于幾小時到幾個月的時間段,無論老幼的感覺都差不多,但對于最近10年,老年人會比年輕人感覺過得快。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生喬丹·劉易斯介紹了目前心理學界對這種現象的幾種解釋:
1.你通過值得紀念的事件來衡量時間。例如,一位40多歲的大媽每天重復著繁重而單調的家務活,回想起自己上大學的4年里開學、畢業、戀愛等難忘的經歷,拿現在的4年跟大學時代相比,自然過得快了很多。
2.你把流逝的時間與經歷過的人生進行比較。對于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1年就占其年歲的20%,而對于一個50歲的中年人來說,1年僅占其年歲的2%。我們總是把一段時間和自己度過的人生相比較,于是便覺得這段時間越來越短,過得越來越快。
3.你體內的生物鐘隨著年齡增長而變慢。在衰老的過程中,人體內的某種節律在變慢,而客觀的時間沒有變慢,就感覺好像快了。
4.你的年歲漸長,對時間的關注減少。如果你是一個孩子,在每年的12個月里會掰著手指頭數日子;如果你是一個大人,就會更關注工作、生活開銷、家庭關系等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