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琨
正值旅游旺季,全國各地的旅游景點每天都處于人山人海的狀態。旅行本來是追求盡興而返的,但越來越多的老人在旅游中發生了膝關節損傷,回家后出現持續的關節疼痛,甚至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骨科主任醫師魏合偉表示,若老人在旅途中不能讓膝關節提前預熱,“旅游膝”分分鐘會找上門。
假期頻發“旅游膝”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骨科主任醫師魏合偉表示,假期經常有老人在旅游中發生膝關節損傷,旅游回家后出現持續的關節疼痛,甚至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旅游膝”。“旅游膝”患者往往沒有在旅途中受過明顯的外傷,但進一步詢問時卻都有旅游史,旅游期間或其后出現關節不適、疼痛甚至關節活動障礙等情況。
老年人在旅游期間發生膝部損傷,常常是在半月板已退變、變性或者陳舊性損傷的基礎上,出現伴有明顯臨床癥狀的進一步損傷,可以合并韌帶損傷、髕股關節炎、滑膜皺襞綜合征、骨性關節炎、軟骨損傷等。
從醫學上來說,人到中年以后,人體膝關節開始出現退變,表現為關節軟骨的承重能力下降,關節內半月板的彈性減低,抵抗外力損傷的能力下降。如果關節長時間在一種姿勢下突然變換體位,肌肉反應往往遲緩,不能及時收縮來穩定關節,導致關節損傷;如果行走時間較長,比如1小時以上的持續行走、爬山,尤其是道路崎嶇不平時,肌肉往往容易疲勞,失去對關節的保護,就會導致膝關節受損、疼痛。
預防:提前半小時“動起來”
魏合偉認為,老人外出旅游前要做好關節功能評估,特別是有膝關節炎病史的老人,需在旅途中注意關節的預熱與休息。
一方面,老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經常活動膝關節。做好膝關節的預熱運動有助提高肌肉的興奮性及反應性,讓肌肉提早適應活動強度較高的狀態,以減少膝關節的損傷。老人最好在上車前跟導游打個招呼,讓其在到達景點前半小時提醒車上的老人提前做好預備運動。需要戴上護膝或背帶的老人,也需在下車前戴好護具,不要在下車后再匆忙戴上。
而且,老人在到達目的地時不要馬上拿行李,應先活動膝蓋幾下,站起后讓膝關節適應2分鐘再去拿行李。
另一方面,老人要合理安排旅途中的飲食與休息。飲食要營養均衡、葷素搭配,睡眠時間要充足。旅游期間晨起有全身疲困、頭暈、乏力等現象,就說明過度疲勞,應減少當日活動強度。若不適感持續加強,則應及時取消一些游覽活動,在駐地休息,以恢復體力。
治療:外敷冷熱有別
最后,魏合偉提醒,老人在旅游后出現膝部不適或疼痛時,回家后應休息2~3天,盡量少走路,減少外出活動。經過一輪休息后,膝關節的疼痛都能大大減少。
對于旅游后膝蓋出現腫脹、疼痛的老人,說明膝關節有炎癥,需要冰敷。一般用冰塊加水外敷腫痛部位,就能有效消腫、止痛。但這類人群切忌熱敷,因為熱敷會使血管加速擴張,加重病情。
而旅游后膝關節出現疼痛,但無腫脹者,則需要熱敷。此時熱敷有助活血散淤、舒筋活絡。如1~2周后仍不見好轉,出現關節伸直或者屈曲受限等情況,應及時到運動醫學專科就診,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