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雄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作曲家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曲調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因此成為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典范。自1959年首次公演后就成為中國婦孺皆知的音樂作品,在國內外引起極大的反響,成為一部經典作品。從而有國際小提琴比賽也將其作為必考曲目,足見其影響力。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部作品是否還有那么多人知曉呢?日前鳳凰衛視一檔節目中介紹,從對上海和紐約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超五成的人不知道《梁祝》這部音樂作品,甚至有的外國人還認為是日本人的音樂。可以看到,這部作品正在人們的心目中“消失”。當然,還有許多我國的經典音樂作品也在悄然的“丟失”,不僅外國人不知道,甚至國內也很少聽到。有的曲目也只有在歌手比賽的知識問答中聽到。究其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傳播平臺。
隨著廣播電視的不斷發展,當前能聽到、看到的多是現代流行音樂,音樂公司、音樂制作人和歌手也多以寫流行曲、唱流行歌為“傲”。因此在很多“音樂盛典”上再也沒有“老經典”的“一席之地”了。所以如今的80、90后不知道老經典曲目也就不足為怪了。孰不知“經典”是“永恒的”,同樣“經典”也是要傳承的。在不斷創作新的音樂之時,也要不忘給經典作品提供傳播途徑,使之能夠永遠流傳。這也應是廣播電視人的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