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天
雕漆升華的人物
王人天

《鼎盛中華》殷秀云/作
認識一個人也許是因為一句話,或是一件事,再或者就是一個物件,總之很多時候是因為一個偶然讓你非常想去了解一個人,認識他,若有可能還要結交并記住這段歷史,讓記憶成為人生歷史上的一個閃光點。事不因大小而定,人不因時光長短而論,某些人也許在人生的軌跡中只是出現一個短暫的會面,但是卻會讓你永久地無法將他(她)忘記;也許僅僅是他偶然的一句話就影響了自己的一生,再或者會因他的事跡而升華自己的境界。總之,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往往在于自身的感悟和留意,留意身邊的人和事,留意美好的瞬間,留意那些發自心靈而升華了的靈魂,只有那些靈魂能讓心靈純凈,讓人的眼睛只看世間的美好事物和醉意闌珊的舞蹈,可是,有時這樣影響你的人卻從來不曾見過面。
當我看到雕漆大師殷秀云作品的時候,我知道我已經不能忘記她了,因為她的作品讓我仿佛看到了她那個人,一個被藝術浸透了靈魂的人,純凈、美麗、內斂的品性在作品里蔓延,一個個人生的春意闌珊被穿透,被她以精湛的刀法升華在作品中人物的凸凹里,線條、眼眉、嘴角、甚至動作都在說話,說著藝術家內心的想法和酸甜苦辣,甚至是一絲猶豫的精神跳動都會左右作品中人物的表現來進行說話。也許這是藝術家和匠人的區別,也是藝術大師精神上的升華,看著她的作品,我仿佛模模糊糊地感到了這些,于是我開始了對藝術大師殷秀云的了解和采訪,神秘的面紗即將打開。
我打開百度一搜索,殷秀云的名字和作品鋪天蓋地,說真的,我沒想到她那么出名,人民政協網、人民網都對她進行了報道,她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雕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其實,這種驚訝早在預料之中,看到她的作品,我就認為會得到那許多上檔次高級別的名譽,只是眼睛真切看到那么多的贊美和那許多珍美的作品時,心靈還是被再次撼動,似乎感到她的作品有種神似的潔白和干凈秀雅的內涵。成功來源于堅持,作品神韻源于藝術的神魂,似乎她是一個藝術魔力加持過的魂靈,以不懈追求和自身靈賦融入藝術之中,從而創造了一個藝術的很高境界。
這么說來,殷秀云難道是個天才神仙般的人?否也。她仍然是個凡人,像我們許多人一樣,事業是建立在小時候熱愛之上,然后通過后天的不懈追求,有所發展并得到成功,創造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事業高度,讓許多人望塵莫及、頂禮膜拜。她在很小的時候,由于受到學習繪畫的姐姐和表哥的影響而對美術發生強烈興趣,從此就堅定地走在了藝術的道路上。

《三星賀壽六瓣捧盒》殷秀云/作
事業的成功來源于鐘愛的程度,也來源于后天的機遇,當然,搞藝術的人會碰到更多的偶然和傳奇般的經歷,說來,殷秀云似乎就是一個傳奇:一場電影讓她走上了雕刻的道路;一次分工不當促成了她事業的選擇;遇上善良的優秀師傅是她成功的造化;再次轉行成就了她的傳承,也成就了她的藝術;一次偶然的大膽嘗試,促成了人物的轉型和藝術化境的開始。一個人的成功往往與自己的選擇有關,也與自己對環境的改善利用脫不開關系,更與自己的聰明才賦和癡迷程度形成至關重要的內在要素,殷秀云若不是對雕漆藝術有著深厚的感情,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何況是一代雕漆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雕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那年,讀小學二年級的她看了一場露天電影。那個年代在放正片之前,總會加入一些科教文衛之類的宣傳片,我們這里把這種片子叫做加影片。那場露天電影放的加影片就是一個宣傳北京傳統工藝美術象牙雕刻內容的短片,恰恰就是這個誰也不注意的片頭深深地吸引了還是小女孩的殷秀云,按她的話說就是:“這就是象牙雕刻么?真是太美了,那個仕女人怎么能刻得那么精細?如果將來有一天我能做這個事情,就太好了!”無意之間形成的理想悄悄地在心中種下種子,初中畢業時,她放棄了考大學的夢想,而考入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的象牙雕刻專業。可是畢業后,她被分配到北京工藝美術廠做的工作卻不是自己喜歡的牙雕,而是被分到了雕漆車間,當時的她非常不想做這個工作,還是領導的語言嚇唬才迫使她堅持了下來。說真的,人生若能按自己的意愿發展,那是最好最幸福的事情,但是人生往往有許多時候都不是按自己的意愿發展,常常會被一些特定的環境和場合改變,這些時候也就是考驗自己的時候,是隨意而安,在逆境中奮起,還是就此衰落下去,往往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才能稟賦,當然一些適合的土壤也是需要的。殷秀云在北京工藝美術廠雕漆車間工作后,雖然牙雕的夢想被分工打碎,但是另一扇門卻悄悄地向她打開了,車間里幾個善良的老師傅安慰、鼓勵她把象牙雕和雕漆結合起來做創新。沒想這種鼓勵促成了她的成功,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六年后一幅《趕擺》作品的成功驅散了她對雕漆的反感,并最終熱愛上了雕漆。以她的話說就是:“別人不能做的我給做成功了,心里開始有了一種成就感。”

《羅漢壺》殷秀云/作
說起做《趕擺》的過程,也是殷秀云的靈機和才能的體現。她想到了民族的服裝,那些裙子寬大,很像古代的仕女,用民族服裝代替古代仕女衣袖的創作方案活在了她的心中,設計和雕刻。她把雕刻象牙的技術和雕漆的技術完全地融合了起來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改革創新,用自己熟練的技巧雕刻著,沒想卻意外地取得了成功,得到大家的好評,因為她在雕漆上使用人物進行主題創作等于是在雕漆界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改革。從此以后,雕漆藝術成了她的鐘愛,她開始越來越深的研究,越來越多的探索與追求。她要追求人物雕漆上的更深層次。

《紅樓人物剔紅捧盒》殷秀云/作
以前為什么雕漆上沒有人物的題材呢?可能是出于雕漆界長期創作題材選擇的原因,以前都是以山水、花鳥為重點題材,人物只是一種輔助,并沒有作為創作的主題來進行創作,雕漆界把雕漆作品中的人物叫做“猴臉”,意思也就是線條簡單、面目單薄、臉型不豐滿,沒有去注重刻畫人物的形象,可見那時突然冒出一件像《趕擺》這樣以人物為主題線條豐富臉型豐滿的作品,毫無疑問在行業之中是一條爆炸性新聞,打破了過去的老規矩,由此也就決定了她的突破方向—人物題材雕漆作品創作。
雕漆是在平面上進行雕刻,殷秀云原來學的是在象牙上進行圓雕,于是她把象牙圓雕的技術應用到了雕漆上,可謂是雕漆技術界的一項創舉。
雕刻人物,最難的就是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因為這樣的難度,以前的師傅們也就幾乎不敢碰,但是她碰了,不但碰,還發揮到了高境界,使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表情,有姿勢,讓人一看作品,仿佛作品里的人就站在那兒說話,他們有思想、有情感、有表達。藝術的升華在于自我思想境界的升華,她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和借鑒,譬如在故宮看到木胎的雕漆船,回來后就自己做了雕漆鳳船,把多種工藝結合在一起創作新產品。對于人物的創作,許多人物的神形是有原本形貌的,不能有絲毫改變,刀子必須把握很準,雕漆作品一刀用錯,則滿盤皆輸,她不敢絲毫大意,常常是自己勤加練習,掌握熟練了,才敢下刀創作。她創作《鼎盛中華》的時候才想到要將開國大典的畫面搬到雕漆上,便遭到周圍許多人的反對,因為大家都認為在漆器上雕刻領袖人物非常艱難。
有難度就不做了嗎?否。殷秀云放不下這么好的創意,她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做出來。她說:“做一個普通人物很簡單,但表現領袖人物就是太難了,一旦一筆刻下去做壞了,整個作品就前功盡棄。后來在工美總監的支持下,我們說服了大家。這個鼎是銅胎的,左立面是長江,右立面是黃河,后立面是中華賦,字底部的背景是長城,邊上的圖案是56朵牡丹花和60只和平鴿,寓意56個民族和六十年大慶。鼎兩邊的耳子是老虎形狀,四條腿是龍盤,取自虎踞龍盤之意。底部紋樣為中國傳統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為四海歸一、天下一統的意思。開國大典制作之前,我先拿橡皮泥做一遍,又拿蠟做一遍。等真正做上了可把我愁壞了—最小人物的頭部只有1.1厘米,最大人物的頭部也只有2.2厘米,而且漆是軟的,稍稍一不小心漆就掉了,人物的五官就沒有了,很多人都為我捏了把汗。但這個作品已經確定了,幾十萬的投資也到位了,如果半途而廢自己的聲譽受損事小,而辜負了甲方的委托,耽誤了向國慶的獻禮,是一件責任重大的事情,因此我必須堅持。這種壓力和責任感,很長一段時間讓我寢食難安。”可見創作這件作品的難度和她身心的投入,一個好的藝術家總是很珍惜自己的名譽,其實每一件作品里都融入了她的精神、她的思想和光華,作品的成功也是藝術家人格的升華。傳說古希臘雕刻家亞歷山德羅斯在雕刻完《維納斯》之后始終對那雙手有點兒不滿意,便給砍了,才使作品更加完美。由此可見,藝術家總是對自身修為要求嚴格,創作的作品也必須要求完美,人格的升華是以感情的方式注入作品,讓作品具有靈性,具有無比尊崇的美感。
殷秀云是一代雕漆大師,她的作品內涵豐富,充滿了大氣和典雅、秀美,她升華了作品里的人物,也升華了自己的一生。

殷秀云簡介:
殷秀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雕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其作品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赴港精品設計獎、北京市工美杯銀獎、中華民族藝術珍品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展金獎等。
特別是為慶祝新中國60華誕創作的雕漆大鼎《鼎盛中華》,將“開國大典”油畫,用雕漆的浮雕技法表現出來,是一項歷史性的創舉。“鼎盛中華”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特等獎,被北京市政府授予藝術珍品獎。
出版專著《殷秀云談民間美術》《雕漆圖案》《雕刻投資》《五百羅漢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