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里
禪意出自徐行中
戴榮里

《勸學》雨 石/作
去年冬天,好友周東領先生送我兩幅字,一幅“舍得”,一幅“禪意”。兩幅字端詳良久,其渾厚,其端莊,其筆底所流露出的意韻,有一種沖擊心靈的力量。承蒙一些書畫家喜愛,賜我藝術作品,在撰寫文學作品評論之余,我會不揣淺陋,根據我的感受,會對這些書畫作品品評一番。看到雨石先生的兩幅字,眼前一亮,我想我會找機會見一見這位書法家。
初夏時節,感謝周東領先生帶我到雨石先生的工作室拜生。一見面,雨石先生面容慈和,言語寬厚,頗有大家風范。先生的工作室雖然不大,但藏萬千風景。在四面墻壁上,排布著先生的書法、篆刻作品。先生的楷書,渾厚大氣,足以看出先生臨摹的功底,整體看,渾然一體;單挑看,圓潤中透出筋骨。作品之獨特,能看出書者胸中自有千萬甲兵的豪氣。看其楷書,如欣賞一處美麗的風景,如欣賞一段美麗的詩句,更好像聽一位歌者美妙的詠唱。觀先生的楷書之體,能看出古人之功底,今人之時風。聞先生少時始學書法,幾十年臨帖不輟,其恒心韌勁足見非凡,虔誠崇敬書法之心超然。人可有一時之熱情,但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者,必入其骨髓、成就其精神,無怪乎先生舉手投足間,有金石氣息,儒雅之風。

《天道酬勤》雨 石/作
看先生的蠅頭小楷則尤為驚嘆,成千上百的小子如負鎧裹甲之士密密麻麻形成一種氣勢,又如閃爍亮光的金子,雖看不出楷書那種縱橫馳騁的架勢,卻能體會到一以貫之的文氣。這種文字最見功夫,是江湖書法家所難以比擬的。我見過不少書家自吹書成一體,但因缺少多年錘煉的書法底蘊,通篇看上去還有點氣勢,仔細一覬,則千瘡百孔,無一字可以贊賞。好書法,猶如一篇充滿哲理的文章,我喜歡一氣呵成的文字,更喜歡渾然天成的文章,在萬千文章之中,精彩架構自然會被慧眼識得。雨石先生的小字無異于一份宣言書,示長年累月功夫于一幅之內,藏五湖四海胸襟于字里行間,看之,想哭;品之,想醉;細究,則生欽羨之心。雨石先生的書法功底得益于早年即求教書家的淵源,所謂“名師出高徒”,先生先后從師于徐柏濤、張硯波等名家指引,絕非一般書家所能比。在雨石先生的身上,依稀感覺到的古風古韻,自然看出他的“童子功”來,外在環境對一個人有時是很重要的,在師從名師之后,先生一生所做工作,大多與文字有關,幾十年沒有離開文化單位,書家的熏陶,畫家的熏染,都給雨石先生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先生對書法一生的強烈喜好,構成他對書法不衰的內驅力,這是促成他走到今天這種藝術境界的根本原因。
難得的是他是一位書篆同妙的書法家。在雨石先生多維篆刻的藝術展示中,徐柏濤老師欣然落款,他是十分滿意這位弟子的文化傳承的,在近千方印章里,其線條風骨宗秦漢而成一體,其刀法細膩而頻出新意。我認識篆刻家頗多,上乘的篆刻家實在難覓;有些能寫字而不能篆刻;有些善篆刻而不能寫字。雨石先生在篆刻、寫字之間縱橫杯闔、游刃有余,這不是簡單的贊美之詞所能涵蓋的了得,實在是常年苦齋徐徐慢行練就的功夫。在篆刻時融入書寫之修行,在書寫時,又顯篆刻之刀法,其鐵線篆,能從中看出二者的完美結合。有刀鋒之美,有流暢之潤,猶如高山上唱歌,猶如江河上泛舟,那種穿越時空的力量,的確令欣賞者嘆為觀止。先生之風,好在踏實為學,先臨王羲之先生《圣教序》等楷書字帖上百遍,看似傻吃苦,實際上打下了堅實的根基;無怪乎,看到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穿透時空的力量,其藝術感染力自當深厚。這位在北京市某國企報社擔任主要領導的書法家,其書法貫穿了一種古韻仙氣,在沉穩老道之中,透露出時代人文情懷,老少咸愛也!

《卜算子·詠梅》(右圖)雨 石/作

《祖國萬歲》(左圖)雨 石/作

《尊師重道》(右圖)雨 石/作
雨石先生愛家愛國,多次參與玉樹、汶川地震救災捐獻,個人作品為國家所收藏,被評為北京市 “十大孝星”,獲得了“首都五一勞動獎章”,我想:他對書法藝術堅守的品格影響了他的人品塑造。我崇尚文品和人品俱佳的藝術家,雨石先生作為文化人的代表,他的低調與堅持的確讓我自愧弗如。有則軼事:2003年初,北京龍順城舉辦“雨石書法篆刻展”引起社會關注,多家主流媒體競相報道。因在冬季,他擔心恩師徐柏濤身體,沒有邀請老師到場,徐老師從報紙上知道此事后立即前往,師母責怪他說:劉桐(雨石本名),你不該不通知你師父啊!雨石羞澀一笑,柏濤老先生為他題下“書法事業后繼有人”,柏濤最愛這位學生,囑咐他:專心寫字,心無旁騖。
中國大地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雨石書岳陽樓記》,是雨石研習歐陽詢書法五十余年的精品楷書展示。師古而有創新,雄強而蘊秀美,是不可多得的當代人臨帖集成之作。面對這位寬厚的兄長,我相信他的書法之路會越來越寬廣;雨石先生寬厚有加,我看到他輔導學生耐心細致,不溫不火,足可以感受到一位歷經多年苦窗磨煉的藝術家那份沉默如金的品質。因為一個懂得慢行的人,才知道各種道路的滋味,學會廣泛地吸納、包容、沉淀和提升,才會把路越走越寬敞!

雨石簡介:
雨石,1958年生于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大學本科畢業。孩提師從徐之謙學習《歐陽詢九成宮》,青年時期進入萃文閣從事書法篆刻職業工作,師從徐柏濤、張硯波學習書法篆刻。國家特二級(高級)書法篆刻師(1993年勞動部頒發),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常務理事,首都企業家書畫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