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德
“晉豬”產業的春天
王振德

技術培訓
春天奏響了整個四季的序曲,萬物復蘇,小草抖落一身的睡意探出頭來。李步高教授坐在辦公桌前思考著“‘晉豬’產業模式創新”的事情,陡然間看見探出頭來的小草,高度運轉的思維放松了下來,回憶瞬時鋪滿了腦海。
2014年3月5日,天有些灰,大樹已泛著綠意,但氣溫還有些低。李步高教授疾走在校園,他要到辦公室的電腦上,看一組數據。這一天是周六,是休息的日子,學校里很安靜。李步高教授難得有機會在家里休息。但是他的思維未從科研項目上撤下來,在想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忽然覺得有一組數據記不起來了。這組數據應該是爛熟于心的,但是此時就是想不起來。越是想不起來,他就越想知道,而且要馬上知道,一刻也不能等。抓起一件外套,他匆匆地向辦公室走去。
他剛剛走進辦公室,一陣手機鈴聲劃破了校園的寧靜。“這么早,打電話來一定是有急事。”他想。他拿出手機,沒有看來電,就接通了。

交流探討(右圖)
放下手機,李步高教授坐在椅子上,慢慢地享受著電話那頭傳來的消息。這一天他等待了太久了,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等待了太久了。他們培育的“晉汾白豬”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組織的審定,并以“農01新品種證字第24號”獲得《畜禽新品種證書》。這就相當于“晉汾白豬”獲得了國家級的“身份證”。
他的目光向窗外望去,綠意盡情地舒展著,他的心情也明媚起來。這樣的認可,為他進一步的工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雖然電話那頭的人一直在強調:這標志著山西自主培育的第一個國家級豬新品種獲得成功,山西豬種從此有了“國字號”。但他首先想到的是面對存在了幾千年、如今全國規模超萬億的生豬產業,“晉汾白豬”今后如何更好地在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
種質創新在農業中屬重大原始創新,其重要性猶如工業領域的發動機研制,但培育新品種,僅僅是開始。還需要方向盤、輪胎等部件配合才能顯示出優勢來。所以他在科研工作的同時,已經在著手全省生豬及豬肉市場的調研,并積極申請基金,讓這一新的品種能夠真正地與市場的需求對接起來。讓“晉汾白豬”真正能夠帶動起“晉豬”的品牌優勢,為推動山西生豬產業化升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真是太令人興奮了!”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甩開膀子大干的場面了。他沒有辜負老師的信任,沒有辜負團隊每一個人員的辛苦,也沒有辜負家人的支持和寬容。他很想告訴大家這個消息,但是現在太早,怕打擾別人休息。他饒有興致地鋪開宣紙,揮墨“春光明媚”。
回憶沒有停止,觸摸著更遠的時光。
1993年,李步高23歲,從農大畢業并留校任教。之后,他接過山西農業大學豬遺傳育種“接力棒”,踏上了除教學之外,人生和事業另一條長長的跑道。
山西農業大學在豬遺傳育種研究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始終代表著山西生豬品種研究和選育的最高水平,在全國豬的遺傳育種領域也有較大影響。20世紀70年代初,該校被譽為 “中國養豬科技事業的奠基人”的張龍志教授,收集整理馬身豬種質,并對其特性進行研究,牽頭培育出了“山西黑豬”新品種;20世紀90年代初,周忠孝和郭傳甲等教授秉承傳統,再接再厲,一舉培育出了“太原花豬新品系”“新山西黑豬”和“新太原花豬”等一系列專門化品系,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觀察記錄
被這樣的環境培育著、熏陶著,當“接力棒”交到他和他的團隊手上的時候,他回顧老師們堅定的信念與步伐,他感覺到的是沉甸甸的責任和滿滿的感動。“既然老師們這樣信任我,我一定不能將這件事情搞砸,而是要繼續傳承下去……”
他走進這一行,都是老師們手把手教的。老師們教得盡心盡力,沒有絲毫的保留,學生學得一絲不茍,生怕有絲毫的遺漏。雖然接力棒已經交接,但是團隊沒有絲毫的陌生感,科研進度沒有絲毫的停滯與空隙,依舊緊鑼密鼓。李步高一直認為這是傳統與文化的傳承使然。沒有斷裂,只有團隊的更加用心,更加精細,更加努力向前,讓這種文化更好地發展與傳承。
如今,作為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帶頭人、山西省晉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的李步高,和他的團隊先后主持和承擔了3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其中一等獎2項,先后培育成功兩個新品種(品系),其中集中外優良豬種基因為一體的“晉汾白豬”更是實現了山西省國家級豬新品種零的突破,成為2015、2016兩年度國家主導品種,在全國重點推廣,實現了晉豬走向全國的目標,也實現了團隊從繼承到發展的飛躍。李步高認為這得益于團隊中每一個人的精益求精、努力奮進,團隊中有很多人都是年輕人,放棄了輝煌時光,將自己的青春交給了一組組的數據和一個個試驗報告。這何嘗不是一種青春呢?在他們努力的同時,一個個榮譽接踵而至,這個團隊成為山西科技界的生力軍,引領著科技創新的新風尚。
當一個一個的難關被攻克以后,大家都會忘記了日日夜夜的勞累,如同站在和暖的春風中,笑得燦爛如花。
1989年,李步高收到了山西農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那時候的春天是滿山遍野的綠樹紅花,還有濃烈的春天的味道充斥著你的鼻膜。有時候,我們會忍不住將自己放逐在春光里。武鄉縣是革命老區,在這些優美的風光中還流傳著許多故事,這些故事口口相傳卻激起了李步高對知識的向往。
那時候的考學,沒有來自父母的壓力,但是李步高的夢想就如放飛的風箏,風箏線抓在了自己手里,是收是放全部由自己決定。他決定把自己收起來,將自己的心收在書本中,是為將來能夠更好地飛翔。
收到通知書的時候,李步高很高興,鄉親們一聽要到大學里學牲畜養殖,也憨厚地笑笑:“養豬牛羊,還要去大學學哩。”說歸說,但是大家也很羨慕,李家出了個大學生。
李步高在幾個月以后,踏上了學途。他來到農大以后還帶著年輕的懵懂,不知道要學什么。 幸好他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手把手教他,將他帶上科研之路。從那以后,他就扎根在了三晉農業的這片沃土上。
思緒還在飛揚,電話鈴聲突然響了起來。現在李步高教授很慶幸以前的每一次正確的選擇,很慶幸自己能夠二十多年專注于一件事情,雖有波折卻從未放棄。所以現在他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撲在了工作上,一刻不得閑。遠望那些冒出的嫩綠,只有春天能夠喚醒小草生長的欲望。但是只有自己不辭辛苦,腳踏實地,才能讓自己綠得更加暢快。

李步高簡介:
李步高,1970年生,男,山西武鄉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主要從事動物遺傳育種領域的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工作。
現任山西省晉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山西省教授協會理事,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兼任山西省豬業協會副會長,山西省豬育種協作組專家組組長,山西省生豬良種工程項目首席專家,山西省生豬遺傳改良計劃項目副組長,山西省現代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秘書長。
2011年獲“山西省五四青年獎章”;2012年被評為“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13年被評為 “山西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2013年“豬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帶頭人;2015年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