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方
宏闊與雄奇
李方
唐宏雄是甘肅平涼人。其父唐光祖1948年畢業于平涼柳湖師范。這個時間節點意味深長。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還是國民政府,迫于當局威逼,同學們集體加入了三青團。畢業一年時間,卻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公民,先為甘肅平涼專署工作人員,1952年,參加固原自治州籌備組來到固原。1958年,由于查出曾經參加過三青團被打倒,開除公職,遣返回原籍(幸虧妻子未被牽連,仍留在固原什字供銷社工作)進行改造。個人際遇如此,空有才學而不復用,還要將滿腹經綸散作滿天星,裝作一個碌碌無為者。剩下的,就只是那一筆好字了。所以,等1959年出生的唐宏雄稍長,他也只能將僅存的書法技藝傳授給兒子了。從唐宏雄上小學一年級開始,他就寫好“影格子”每日堅持讓唐宏雄寫,這算是“教育要革命”之后的家庭作業。寫到小學五年級,唐宏雄的毛筆字已經很“看得過去了”。就是春節給人家寫副對聯,也可勉強貼得出去。作為少年的唐宏雄,并不知道這就是書法,而且還是一門藝術,僅僅作為少年的一種虛榮來講,恐怕寫毛筆字給他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過年寫對聯多得了幾顆糖果的實惠吧。而等他上了初中,進入平涼三中,他的字引起了張炳濤老師的注意。因為無論班級還是學校,都成立了大批判小組。這個小組的主要任務,就是出墻報、黑板報、寫大字報、在墻壁上刷大字。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因為有一個正在“戴著帽子”勞動改造的父親,他自卑、恐懼、小心翼翼,但是因為他的字,他卻成了批判小組成員。作為政治任務,整天寫字、寫字、寫字。然后,張炳濤老師專門找到了他。張老師其實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字寫得非常好,行、楷、草皆通,草書尤佳。對于一個在書藝上已經略有成就的人來說,處在那個年代,看到這樣一個好苗子,應該是欣喜的,或者也有一些惺惺相惜的意味在里面。所以,張炳濤老師詳細地詢問了唐宏雄的學書情況、家庭情況。然后,囑咐他:不管學校的學習情況怎樣,都要堅持練字,因為這是一門技藝。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身。可以理解張老師這樣說的心態:在那個時代,說書法是一門藝術,豈非惹禍上身。況且對一個初中生來講,說它是技藝也比說它是藝術更易理解,也更為實用吧。
1975年,唐光祖在悲憤、屈辱、不解中溘然離世。對16歲的唐宏雄而言,是人生的分水嶺、轉折點。因父去世,他追隨母親,從平涼三中轉到了固原什字中學。在這里,他遇到了第一位書法藝術的領路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米震中。米震中是北大高材生,少年時代就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對中國傳統書法藝術頗多心得。北大畢業,響應號召,來到寧夏,進入什字中學。其時,他正對毛澤東的書法藝術愛得發狂,著迷異常。突然發現班里的一個學生的作文,竟然是用毛筆書寫,不但頗見功底,而且多有草書。翻看作文本上的姓名,卻又是工工整整的真書:唐宏雄。當即喊至。先讓他把整篇作文朗讀一遍。因不知原委,戰戰兢兢讀了。當即“喔”了一聲:明白了。

《念奴嬌·昆侖》唐宏雄/作
然后請坐。師生促膝一談。
學書多少年了?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現在。
書法老師是誰?
沒有。小時候寫父親的影格子描紅,現在照著帖子亂畫。
誰的書帖?
不知道。封皮沒有了。
明天拿來我看。倒是有一件事,今天要給你講明。以后寫作文,一般不要用草書。其中有些字,似是而非,我都不能確認,怎么讓別人閱讀?學書不應該過早就寫草書,應當先從楷書開始,先打基礎,而后行書,最后是草書。
第二天,唐宏雄將家中僅有的幾本書法字帖給米老師拿去。那個時候,有什么像樣的書帖,多是毛澤東的手跡印刷本,其中有一本字帖,米老師拿過去一看,微微一笑:身與筆俱老。這是顏真卿的《仙壇記》(全稱為《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你學還早一點。我這里有他的《多寶塔》(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你先從這里練起。
1976年,1986年。唐宏雄從米震中老師手里接過顏真卿的《多寶塔》,寫了整整十年。既沒有間斷過,也沒有更換過。三千六百五十天,或凝神注目,分析揣摩;或臨帖不輟,寒暑不移;就是走路,也在空氣中做揮筆狀,就是蹲廁,閉眼也是“大唐西京千福寺……”。這一番功夫,這一場經歷,怎一個“痛并快樂著”了得。期間求學、工作,調動……看花花落去,觀水水東流,多少人情更迭,多少世事蹉跎,直把個“維特之煩惱”的少年磨礪成蓬勃的青年。

《書論一則》唐宏雄/作
198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總工會、文聯等單位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40周年,聯合舉辦了全區第二屆書法展。唐宏雄書寫了《延安頌》參展。由于其書寫細致、規正,內容又好,這幅參展作品被選中并掛在了展廳的顯著位置。其后不久,固原地區文聯成立,第一任文聯常務副主席范泰昌(主席由地委宣傳部部長張學彥兼任)到自治區文聯匯報工作,巧遇胡公石(江蘇鹽城人,于右任入室弟子,中國標準草書社社長,在寧夏期間曾先后擔任寧夏文史研究館館長、寧夏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寧夏分會名譽主席等)。胡公石對唐宏雄的參展作品《延安頌》記憶猶新,故特向范泰昌詢問。得知唐宏雄是一名鄉村中學教師(當時在固原縣彭堡鄉吳磨中學任教),且年僅22歲時,不覺動情,對范副主席反復叮嚀,不要埋沒了這個書法界的好苗子,應該有一個好的學書環境,要著意培養。范泰昌副主席也不含糊,一回固原,就直接去找張部長匯報。張部長欣然同意。就這樣,一紙調令,唐宏雄從吳磨中學到了當時的固原縣文化館,專門從事群眾書法的輔導和普及工作。1987年調入固原地區文聯,組織書法協會工作,1997年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1998年擔任固原地區文聯書法家協會主席之后,他師從吳善璋先生,書法藝術得以突飛猛進。吳善璋的書法清健俊逸,結體縱橫跌宕,布局上除講究字間、行間的均衡外,還注重整體空間的分割和利用。顯示出的是那種“婉轉微妙”和南方人骨子里的雋秀與精致。而唐宏雄一直處于西海固貧困山區,因而在自身性格上就具有大西北人的豪放、大氣、渾厚、雄奇、樸實和堅韌,這些稟賦對他的書法風格有著直接的影響,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影響。在學書的過程中,他就如西海固土地上勞作的父老鄉親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書法作品中所具有的渾厚、蒼勁、豪放的風格,與他的生存生活環境是相融合的,因而缺少的就是吳善璋那種精致和甜美之氣,這也正是吳善璋長期以來指導他在這方面有所完善和提高。
書法,這種中國的特殊藝術,是得到悠久博大的傳統文化滋養生根布葉開花結果的,它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與詩歌、音樂不僅如同比翼鳥,還如同連理枝。它是無聲的音樂,有快慢,有高低,有節奏,有旋律,有動態變化。每一幅書法作品,同時也是一首用線條組成的詩歌,或雄奇豪邁,或悱惻婉約,或清新迤邐,或狂放不羈。優秀的書法作品,那縱橫起伏、流轉跌宕的筆畫,是從書家的血管里奔流而出的,體現著書家對藝術的追求和理解,體現著書家的個性和文化修養,也充斥著書家的情感。書法雖然不像其他藝術一樣直接去創造人物或實物形象,但是通過書家在筆意上的融會貫通,用筆上的剛柔相濟,實現了字形字體的各種奇絕之美。用筆剛健則具雄性美;用筆柔和就具陰柔美。剛柔相濟則“剛健娜娜,兼而有之”。其實,創作書法作品,就如同寫文學劇本,講究矛盾沖突;也如堪輿先生,理順陰陽平衡。實際上,學習書法就是制造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參差而均衡,變化而統一,對比而調和。參差、變化、對比就是制造矛盾,而均衡、統一、調和都是把矛盾加以聯系和約束。這樣相輔相成,從而產生美感,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來達到它的藝術效果。通過點畫線條的搭配和章法的布局,來完成字的造型,并顯示出各種動態神情、風韻氣勢,加之寫作者深厚的功力和純熟的技法,蘊含著強烈的感情活動與豐富的想象,給欣賞者在心靈上營造出意想浮游的境界,從而聯想出生動的形象。這應該是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所蘊藏的藝術感知和魅力所在。書法作品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此前所下的功夫是什么呢?也就是說,怎樣才能從一個普通習字者,磨煉成為一個對書法藝術、書法創作有追求、有抱負的書家呢?

《僧一初題倪元鎮墨竹》唐宏雄/作
唐宏雄給了我最簡單的答案:觀、臨、養、悟、創。每字一階段,每字一境界,這是正途大道,不能走捷徑,沒有彎子繞。
觀:就是讀帖。遍觀歷代法帖、碑帖或名家手跡,博采眾長。
臨:臨摹。臨帖的意義在于學習前人的經驗,容易得到他們用筆和結構的繩墨規矩,便于入門。
養:“書內書外,氣道并進。”一個書家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綜合素養,就很難有大作為。書內功不僅僅是指一家一派的筆墨技巧,還包括書法史論的學習、名家經典的研讀。這是養書家的藝術氣質;書外功的范圍就更大,文學、音樂、美術等藝術領域必要涉獵,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社會等等都應該深究。這是養書家的自然之氣,浩然之氣。知識的無限性和生命的有限性,決定了書家終身學習的無止境。
悟:因為書法有書法之理,心有“書理”,碰見與“書理”相通的“物理”時,引起頓悟,又提高了“書理”,落筆超異,書法長進。
創:“觀、臨、養、悟”幾乎都涉及“創”,都是為“創”創造條件的,都是基礎。而學習書法,目的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書法藝術,在表達自己的藝術觀點的同時超越前人。
這些既可看做是唐宏雄學書幾十年的心得,也可看做是他所做的“書外”功夫。其實從近年來他的作品看,無論是形制上、書寫上、布局上、用筆上都有很大變化。他自進入文聯,交游廣泛,視野開闊,見識廣博,加之作家班進修、書法班培訓、多次參展等等,《多寶塔》顯然是不用再寫了。但是多了王羲之、米芾、孫過庭……而且因為年紀、閱歷、人事、技藝的關系,作品并不會一成不變的吧。
唐宏雄作為固原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在積極協調、組織書法家開展“中國書法進萬家”“文藝六進”“迎新春送春聯”等活動中所傾注的心血是有目共睹的。他廣泛組織有潛力、有實力的書法家創作精品,踴躍參加包括“蘭亭獎”等全國性的書法大展,將固原市的書法推向廣闊的舞臺,通過艱辛的努力取得顯著成績。他不遺余力地培養提攜書法新人、發展壯大固原市書法隊伍是令人敬佩的。在固原這樣地域不大、人口不多、經濟總量不高的山區,就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2名,寧夏區級會員二百多名,他們的作品注重傳統,各種書體、風格交相輝映,師法高古,用筆細膩,法度嚴謹,意趣盎然,且表現自我個性和時代精神強烈。尤其是2008年隆德縣被中國書法家協會命名為西部首個中國書法之鄉,更是對筆耕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肯定、鼓勵與支持。
惟愿西部雄厚遼闊的高原,蜿蜒曲折的流水,漫山遍野的花草,云淡風輕的湛藍天宇,憨厚樸實的人民,能夠養育出具有宏闊與雄奇品質的書法大家來。

唐宏雄簡介:
唐宏雄,1959年3月出生,甘肅平涼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新聞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寧夏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寧夏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寧夏固原市政協常委,固原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固原市文聯副主席,固原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寧夏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