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靜
?
大項目落地生根“朋友圈”日益廣闊記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文/張文靜

6月2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屆理事會年會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圖/新華社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今年初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已正式啟動……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歡迎與響應,服務和落實這一倡議的一系列重大舉措相繼頒布實施。
2013年,中國領導人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3年來,中國與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合作,著力互聯互通,加大產能合作,為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為區域經貿合作注入強大動力。
2015年8月,中國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承建的“達特卡—克明”500千伏南北輸變電工程竣工,幫助吉爾吉斯斯坦實現了電力獨立。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企業參與的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也在不斷推進。
據商務部副部長高燕介紹,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溝通交流和經貿合作已取得豐碩成果,一批重大項目已經開工。中國與相關國家建設了5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積極發展與相關國家的雙邊經貿關系。
不僅如此,中國已同20多個國家簽訂了國際產能合作協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認為,這些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高所在國的基礎設施投資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也有利于中國企業開放發展。

7月25日,東亞港口聯盟成立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行。該聯盟包括中國的青島港、大連港、日照港、連云港港、南京港、威海港以及馬來西亞巴生港、阿聯酋迪拜港、韓國釜山港等。東亞港口聯盟的成立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港航產業發展,提升東亞國家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圖為東亞港口聯盟單位在成立大會上合影。□圖/新華社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目前,作為連接亞歐非的廣闊“朋友圈”,“一帶一路”正在收獲早期成果。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雙邊貿易總額達9955億美元,占全國貿易總額的25.1%;吸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84.6億美元,同比增長23.8%;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148億美元,增長18.2%。
在加強與中亞等國合作基礎上,中國與東盟十國借助“一帶一路”翻開合作新篇章。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介紹,去年,中國與東盟雙方貿易額達4722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1565億美元。目前,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去年,中國與東盟雙向旅游交流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年互訪人數超過2300萬人次,現在每周有1000個航班往返于東盟各國之間。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不久,中歐雙方便開始了對接合作。歐盟已與中國達成共識,雙方同意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的發展戰略相對接。
不久前,中國領導人同塞爾維亞、波蘭、烏茲別克斯坦三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加強國家發展戰略對接,通過“16+1合作”,把中東歐地區打造成“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承接地。與此同時,以上合組織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共同促進中亞地區發展繁榮。
在不久前中俄蒙元首第三次會晤中,三國元首一致同意繼續圍繞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俄方發展戰略特別是跨歐亞大通道建設、蒙方“草原之路”倡議對接這條主線,積極推進全面合作。在這次會晤中,中俄蒙三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標志著“一帶一路”首個多邊經濟合作走廊正式實施,中俄蒙三國互利合作邁入新的階段,“一帶一路”建設也因此再添動力。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到這一戰略帶來的實實在在利益的同時,甘肅、陜西、新疆等處于絲路沿線前沿的西部省區也分享到了來自經貿、文化、教育、旅游的合作紅利。借助全方位、立體化的合作,中國西部正在從過去內陸的腹地、祖國的邊陲,轉變為開放的前沿陣地。
在陜西省眉縣,制磚機產品已經銷往中亞五國以及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6月,運載著電子產品、汽車配件、機械設備等貨物的中國首批統一品牌標識的“中歐班列”從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一路向西開往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