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民
一項國際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網上購物最為活躍的市場。中國45%的受訪者表示,至少每周網購一次。不少人都知道,網購比實體店便宜不少。在零售業欠發達的三四線城市,網購往往是零售最有效的渠道。目前,移動購物在中國正日趨流行,超過45%的消費者通過智能電話購物,這個數字居亞太地區之首。
▲網購藥品 日趨增多
隨著網絡購物的發展,一向監管嚴格的藥品網購也日趨增多。
消費者劉女士的兒子晚上突然發高燒,丈夫一時回不來,她又沒辦法扔下兒子出門買藥。于是,上網搜索之后,下了一個號稱半小時就送到家的購藥APP,決定購買一盒非處方的退燒藥和一盒消炎的“頭孢”類處方藥。下單后,不到一小時,快遞員就將劉女士下單的兩盒藥送到了她家門口,確實方便快捷。
在百度搜索發現,不少平臺和企業都開辟了這項業務,有的打出了“全網底價,直降到底,一站式購藥,支持30天退換貨保障”;有的聲稱“1小時送藥上門,半夜也能送”;有的甚至打出“26座城市核心區域28分鐘免費送到家”。
網絡售藥最早始于一些實體藥店,它們在店面銷售的同時,也開辟了網上售藥。2005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首次對網上藥店進行了規范。《規定》指出,從這一年的12月1日起,具備相應資質的企業可以在互聯網上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及個人提供藥品交易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售藥開始向第三方平臺傾斜。國家食藥監總局分別向一些大的電商授予“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如天貓商城開辟了醫藥館。
調查發現,網絡上銷售藥品的平臺還真不少,有的在網頁下方掛出了藥監部門發的牌照,有的卻沒有掛牌照。這些平臺紛紛打出“送藥快、更安全、更便捷”等廣告語。在一些平臺上,不管是非處方藥、還是處方藥,全部都能買得到。
▲網購售藥 魚龍混雜
網絡購藥也存在諸多隱患。有時,甚至有假冒藥品在網絡平臺上出現。
68歲的王大媽患有糖尿病,她服用了網購的“降糖靈”,降糖速度奇快,竟導致她低血糖昏迷,被送到醫院急救才脫險。據家屬介紹,降糖速度快的“降糖靈”對降糖確實有效,但是,降糖的速度太快了,讓老人根本承受不了。醫生仔細看了患者家屬帶來的網購“降糖靈”后說,這種“降糖靈”是非法炮制的中藥里摻西藥的假藥。醫生指出,中成藥的藥效沒有西藥那么快,尤其是降糖藥。中藥往往不能直接快速降糖,服用后總得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藥效。但有的不法藥商為了讓藥更“靈”,竟在中藥里非法添加西藥成分,如格列本脲(又被稱為“優降糖”),這種西藥成分如果加在了中藥里,就能讓血糖快速降低,添加的劑量越大,風險越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還有人在網上買來北京同仁堂的當歸、西洋參、玫瑰花各一份。40克一袋的當歸是塑料袋封裝的,里面有合格證,袋子上面也有同仁堂的標識。仔細一看,發現西洋參和當歸包裝上的商品條形碼是另外粘上去的,不是原封印在包裝袋上的。購藥人心里沒底了,于是電話咨詢當地藥監局。藥監局的人告訴他,同仁堂在網上是不賣藥的,他買的肯定是假藥。
據了解,國家食藥監總局已曝光了200多家網上黑藥店,但不少黑藥店換個“馬甲”卷土重來。近日,天貓醫藥館向眾多商家發送了《關于藥品類目緊急管控措施的通知》,宣布暫停藥品業務。
網售藥品還涉及采購、物流、配送的管理和監控問題,藥監部門如何進行監管,是一項難度很大系統的工程。
那么,網上藥店購藥有哪些陷阱呢?
▲網上藥店 陷阱不少
過度夸大的廣告宣傳
一些非法網上藥店在其網上用所謂“專家、教授”的名義發布一些治療癌癥、糖尿病、高血壓、性病等疑難病癥的特效藥廣告,越是疑難雜癥,越是有“靈丹妙藥”。實際上,這些疑難病癥是不可能有特效藥物的。如果真的研制出來了,政府衛生部門或醫院也會第一時間向患者推薦使用。很多患者和家屬治病心切,不辨真偽,僅憑廣告宣傳就盲目買藥,從而上當受騙。有些假藥屢禁不止,最典型的莫過于“富硒靈芝寶”、“中華靈芝寶”,明明都是健字號保健食品,愣說是能救命的抗癌神藥,大打廣告當藥賣。10多年前就被藥監部門曝光禁售了,可至今還在市場上銷售。
藥品虛假或質量低劣
正規網上藥店從進藥到藥品中轉、銷售每個步驟都受國家藥監部門嚴格實時監控,藥品的質量都有嚴格保障。而非法網上藥房為謀取利潤,出售的藥品極有可能是虛假劣質藥品或過期藥品,甚至是他們自行配置的藥品。消費者網上購藥一定不能過于隨意或貪圖便宜,購買到藥品后,應認真查看是否是國藥準字號、生產單位、生產日期、有效期等。
偽造藥店的資格證書
合法網上藥店都需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并且要在網站的顯著位置上標識《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一些非法網上藥房利用消費者不愿費事去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查詢證書真假的心理,在其網站上“貼”一個偽造的證書或證號欺騙消費者。消費者需要留意這些似是而非的假藥網站。
▲怎樣避免網購藥物的風險
伴隨著網購業務的發展,在互聯網售藥平臺上,時不時會出現網上售賣處方藥、假藥的違規、違法現象。如淘寶某商城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警告,一家在網上賣“祖傳秘方”的網店涉嫌“非法經營罪”被檢察院起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案例也顯示,廣東、江西等地查處了多個網上銷售假藥犯罪團伙,涉案金額都在千萬元以上。
專家提醒,網購藥物首先要看看網絡藥店是否具備被批準的資質。國家食藥監總局明文規定,通過網站售藥須經過國家批準。經過批準可以在網上交易的藥店,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都能夠查詢得到。有的網絡藥店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上查不到,其合法性、安全性就大打折扣了,最好不要到這樣的網絡藥店去網購。
國家出于對用藥安全方面的考慮,對互聯網售藥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其中處方藥更是嚴令禁止銷售。國家食藥監總局于2007年頒布的《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21條明確規定: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采用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就是說,網上售賣處方藥是不合法的。專家表示,處方藥是必須持醫師處方才可購買的藥物,這類藥品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其他潛在的副作用;藥品不是普通商品,有的藥品對用藥方法和用藥時間是有特殊要求的。
專家告誡,在網上藥店沒有完全規范之前,盡量不要在網上購藥,尤其不要在沒有資質的網店購藥。最好是到正規的醫院去開方,到正規的實體藥店去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