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鳳
中醫中藥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在治療腫瘤方面也具有一些獨到的優勢。早在三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有“瘤者攻之”的記載。如今,中醫在治療腫瘤方面大放異彩,取得了世人公認的成就。北京一名被西醫判了“死刑”的晚期肺癌患者找老中醫求治,在經過一段時間中藥調理之后,這名本來僅剩“三個月”生命期的患者,已經平安地活過了兩年。當然,這也許是一個特例,不一定每一位晚期癌癥患者經中醫治療都能夠確定延長多少年壽命。
現代醫學對腫瘤有三大常規療法,即手術、放療、化療。這些療法常常不能完全切除或徹底消滅腫瘤細胞,但同時會損害正常組織細胞,從而導致瘤體短期內明顯縮小,隨后復發、增大,生存質量明顯下降;抑或出現“病是見好,人也殘了”的狀況。一位患者在體檢時發現胃部腫瘤,經確診為胃癌晚期,患者和家屬聽從醫生的建議,立即手術。18個月以后腫瘤復發并有轉移,醫院讓化療加放療,效果均不明顯,患者嘔吐、惡心,吃不下東西,原來160多斤的體重,只剩下了120斤。患者十分難受地說,生不如死,不想活了……這就是西醫放、化療的弊端。
而傳統中醫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中醫往往從患者全身的特點來考慮治療措施,而不只是局限在腫瘤病灶的本身。對多數腫瘤患者來說,局部治療一般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必須從整體角度來看待疾病。經局部治療的腫瘤較容易復發或出現轉移,這也是局部治療的局限性。而中醫師從整體上考慮,可以幫助調整機體狀態,糾正陰陽氣血失衡,改善全身狀況,提高康復能力,從而延長患者壽命。
傳統中醫治癌有諸多優勢,下面分別談談。
首先,中醫治療腫瘤講究辨證施治,對于每一名癌癥患者來說,都須講究辨證施治。辨證施治就是要從整體觀念出發,既要考慮患者局部的治療,又要對整體的身體狀況進行系統的調整,使患者達到體內的陰陽平衡、邪正平衡,這樣才能控制腫瘤的生長,達到治療的目的。
其二,中藥的副作用較少。中醫講究全面調理、祛邪而不傷正。中藥中有很多專門抑制腫瘤、消除腫瘤的藥材,用中醫的術語講就是“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專行攻散”的中藥材。但是,中醫使用這些藥材不是單獨使用,而是經常配伍以補益氣血的藥材一起使用。這樣就使抑制腫瘤、消除腫瘤的藥材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不會對人體的正氣、氣血造成損傷。這是一種“扶正祛邪”的治療思路,比起西醫的“祛邪亦傷正”無疑是具有優勢的。
當然服用以抗癌為主的中藥,也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別是有的單方、驗方,如有的方劑用斑蝥、汞制劑、砷制劑等,可出現嚴重的毒性作用,需要加以注意。中醫一般不主張采用這些毒性頗大的藥物,除非不得已。對于一般的中藥,準確掌握藥性和適當的劑量,反應并不嚴重。
其三,中藥一般不會讓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性。癌癥有很多并發癥,例如:疼痛、咳嗽、胸腹水、出血傾向、咳嗽不止、發熱等等,而西醫對付這些并發癥往往使用一些對癥處理的西藥或者物理療法,要么效果不理想,要么使患者對藥物、對治療手段產生依賴性。所謂依賴性就是,用就有效果,停用癥狀就反彈。這只能說明西醫的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而中醫用藥則沒有這種不足,由于中藥是從整體的角度調理患者身體,因此患者如果用中藥對付這些癌癥并發癥,一旦收效,停用中藥后就不容易出現反彈,不會讓患者反復使用而無法擺脫。
其四,中醫與手術治療相結合可以促進患者康復,預防術后腫瘤的復發和轉移。中醫中藥在治療惡性腫瘤上有無法替代的優勢,一旦確診腫瘤,中醫中藥就應該參與治療。
現在尤為提倡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兩者“因人、因時、因地”有機結合,容易取得最佳治療效果。可以說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中國特色的防治腫瘤之路。
外科手術往往傷及患者氣血,導致氣血虧虛,抵抗力下降,不利于術后康復。而傳統中醫的食療,有扶正培本、活血化瘀的作用,起到補液、補充營養的作用,幫助患者康復。惡心和嘔吐是腫瘤放化療過程中最常見不良反應,持續的嘔吐可能會導致患者代謝紊亂、機體功能受損、營養不良,甚至使患者抗拒化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化療效果。中醫藥參與放化療能夠減輕患者的嘔吐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提高生存率。據統計,單純放療患者3年期生存率為10%,5年期生存率僅為2%。而采用“中藥+放療”方法,患者3年期生存率顯著提高至35.9%,5年生存率也提升至21.4%。
其五,中醫在防止癌癥復發和轉移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遠期治療效果明顯。據統計,癌癥患者治療結束后,如果不在康復期采取繼續治療措施,3年內出現復發的概率為60%,5年內出現復發的概率為80%左右。因此,術后需要選擇中藥進一步治療和調理,一方面要繼續殺滅體內殘存的癌細胞,另一方面阻止新的癌細胞生存和殘余癌細胞在體內轉移。
而對于那些無法手術及放化療的晚期癌癥患者來說,中醫藥治療更是凸顯了它的療效。不少晚期癌患在經過一段時間中醫中藥調理后,不僅提高了生存質量,有的還延長了壽命。這說明中醫藥也可以幫助晚期癌患改善癥狀,這是中醫治療腫瘤的又一優勢。
其六,中醫治療腫瘤還有一個優勢便是價格低廉。據了解,很多癌癥患者一年的藥物費用可能會超過30萬元,盡管有“醫保”,但是很多進口藥和“特效藥”只能自費,比如治療肝癌的一種“特效藥”,一盒60片的價格就為 25192元,這樣算來,一個肝癌患者一個月的藥費就近5萬元,大部分人負擔不起,只能望藥興嘆。
在西醫有效藥物少、費用高的情況下,中醫藥在治療腫瘤方面優勢明顯。一項治療癌癥醫療費用的對比研究顯示,西藥治療癌癥的人均月費用為8021.2元,而中藥的人均月費用僅為1302.3元。中藥治療腫瘤能夠在患者負擔得起的情況下,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其七,中醫在癌癥預防方面也有獨到的優勢。通過現代醫學對某些癌癥發病的危險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采用某些中藥來治療高危人群,以預防和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同時,也可以根據中醫的舌象和脈象,來對癌癥的預后加以判斷和分析。脈象轉為弦勁、洪大,常提示病情惡化;脈象趨于緩和、濡軟,常提示病情好轉。舌象變化方面,如舌質紅絳、干燥,出現剝苔或舌光,常提示預后較差;舌質不紅、舌潤,常提示病情好轉,此外,脈證不符,例如證實而脈虛,也常提示病情不佳。對脈象和舌象的動態觀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代醫學檢測手段之不足。
很多腫瘤患者都是治到最后所有辦法都用盡了,療效不佳才跑到中醫這里求治。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中醫盡管有調節人體功能的功效,但中醫也絕對不是神醫,不可能包治百病,也不是在西醫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可以尋求的最后的“救命稻草”。尋求中醫治療腫瘤,應該在治療之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