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鵬
時間進入5月,上市公司2015年年報披露工作已經結束。對客車制造上市企業來說,2015年可謂是個收獲頗豐的年度,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的拉動,宇通、金龍、中通及曙光等四家上市客車企業賺得是缽滿盆滿。
每個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車這個金礦好賺,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挖到同等規模的“金子”,現實經營中還得靠實力。究竟四家上市客車企業中,誰的盈利水平最強?誰又是未來最具成長相的標的。下面,我們采用財務數據對比的方式為投資者一一分析,以此探知一二。
收入水平:宇通一馬當先
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為33.1萬輛,同比增長330%,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銷量暴增,四家客車制造上市公司均錄得優秀的成績。具體來看,宇通客車的塊頭最大,收入規模達到了312億元,同比快速增長21%;緊隨其后的是金龍汽車,收入有268億元,同比增長25%,與宇通的差距由2014年的33億元上升至44億元:第三名是中通客車,收入為71億元,同比快速97%;曙光股份墊底,錄得44.3億元的收入水平,同比增長9%。
從銷售量看,2015年全年宇通客車的銷售量達到67018臺,同比增長9.15名,其中新能源汽車達到20446臺,同比大增176.1%;金龍汽車的銷售量達到86858臺,同比增長1.3%,其中新能源汽車有18434臺,同比大增437.3%;曙光股份的客車銷售量為15326臺,同比下滑27%,但新能源汽車表現出色,同比增長4077%至1880臺;中通客車的銷售量為16998臺,同比增長32.85%,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沒有公布。
從單車均價看,扣除掉零部件銷售及服務業務的收入,宇通每輛車均價約為44萬元,金龍約為30.1萬元,中通約為41.3萬元,曙光約為25.7萬元。宇通顯著高于其它三家車企,顯示出較強的議價能力。
盈利能力:中通超越金龍
從收入水平看,四家車企的排名次序由高到低依次為宇通客車、金龍汽車、中通客車以及曙光股份。但論盈利能力,四家車企排名次序卻發生微妙變化。
我們選擇了扣除非經常性項目后凈利潤作為衡量盈利能力的初始指標,數據顯示,宇通、金龍、中通、曙光2015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2.47億元(同比+72%)、4.23億元(同比+146.7%)、3.94億元(同比+421%)和-0.56億元(同比減虧)。但從這一指標看,顯然四家車企排名次序沒有變化。由于每家客車企業的規模不一樣,簡單對比凈利潤大小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我們加入凈利率,可以看到,宇通仍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凈利率達到11.49%,但行業老二不是收入規模與宇通相近的金龍汽車,而是中通客車,凈利率為7.98%,高于金龍汽車一倍有余,曙光股份依然排名墊底,凈利率僅有0.58%。
金龍與中通排名換位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金龍的毛利率僅有17.14%,顯著低于收入規模相近的宇通客車8.18個百分點,甚至低于中通客車2.65個百分點,除了上文提到的價格定位偏低外,原材料成本較高也是一大原因,金龍的原材料成本甚至還超過宇通。
其次,資產減值損失過高也制約著金龍的盈利能力水平。2015年金龍汽車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6.94億元,而同期宇通、中通、曙光分別為2.4億元、1.57億元及0.38億元。資產減值損失中,壞賬準備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億元左右,主要原因在于賬齡分布結構,如1—2年期其計提的壞賬準備就高達1.48億元、1.15億元和0.9億元,而同期宇通為1.16億元、0.18億元和0.17億元。
從三費方面看,除了曙光股份期間費用率較高達到16.25%外,其他三家公司均在11%附近波動,影響不大。
單純從財務指標看,宇通的綜合實力應該排列第一,其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也超30%,是穩健型投資者的首選,但其市值接近500億元。
從未來成長性的角度看,中通和金龍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中通的盈利能力還是不錯的,2015年凈利率7.98%,加權凈資產收益率有28%,與宇通相近,無論是三費控制還是毛利率提升都做的相當出色。2016年一季度公司業績更是大放異彩,單季實現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了14.5倍,新能源車實現銷售2335臺,同比大增567%。而且,2015年公司應收賬款高達35億元,其中有20億元屬于無風險的國家補貼,今年確認的概率極高。目前市值也僅有80多億,15年靜態市盈率20倍左右,估值相當便宜。
相比中通客車,金龍2015年各項數據提升幅度會小一些,但公司收入規模大,之前因三龍競爭導致內耗偏大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可以看到2015年公司毛利率同比顯著提升了3.24個百分點,未來只要營業成本能做的跟宇通一樣,凈利潤提升速度會十分快。而且,公司2015年底的應收賬款高達118億元,位居四大車企的第一位,比第二名的宇通高出近億元,高出中通83億元,將對未來業績形成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市值80多億,15年靜態估值也在20倍左右,與中通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