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學界治療高血壓病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針對高血壓病的誘因,如精神緊張、高鈉鹽飲食、高血脂癥、酗酒、吸煙等采取非藥物療法,二是針對高血壓病的病理生理變化采用藥物治療。非藥物療法對各型高血壓都有益處,但僅能使部分輕型高血壓降到正常,大多數患者仍需采取包括使用藥物在內的持之以恒的長期治療。
醫學專家通過多年研究證實,高血壓病患者治與不治,后果截然不同。經過專科醫生指導,進行及時而恰當的積極治療的患者,能減輕因高血壓而引起的頭痛、頭昏、心悸等癥狀,減少由于持續性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在經濟上,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支出也遠遠低于治療高血壓病所引起的并發癥所需要的費用。
高血壓是一個基本上需要終身服藥的疾病,一旦開始服藥,就很難再完全停下來。所以,早期輕度高血壓史,用藥需謹慎一些,不要急于用藥。因為不論哪種類型的藥物,長期服用都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只有在非藥物治療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如果血壓仍然控制不好,再決定是否使用藥物治療。
由于高血壓有很多類型,每個人的病情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患者不能自己給自己開處方,千萬不能拿自己當大夫,一旦用藥類型不對和搭配不合理,不僅無法取得降壓效果,還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危害身體健康。
有些高血壓患者比較獨斷,例如聽到別人用哪個藥效果好,自己也就跟著用。或者由于天氣變暖或治療效果比較好,血壓穩定下來了,就自作主張,停藥減藥。這些做法都是相當危險的。另外降血壓要平緩進行,一味地追求“快”,操之過急了,也會伴隨著危險。降壓過快時,會使腦組織血流量不足,將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生,加重頭痛頭暈的現象。
一旦病情需要使用降血壓藥物進行治療,需終身服藥,可根據情況選擇單藥或聯合(兩種以上降壓藥)治療,酌情調整藥物劑量。如何用藥應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后,聽取醫生的會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