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梅
摘 要:魯迅代表自由、正義、偉大,他為豐富中國現代思想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鑒賞魯迅作品是一門藝術。本文作者樹立“以生為本”,結合教學實際,暢談了提高學生鑒賞魯迅作品水平的門徑。
關鍵詞:走近;重點;佳句;門徑 ;鑒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D-0092-01
魯迅是中華思想文化戰線一面旗幟,他的作品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典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魯迅作品既有小說,也有散文、雜文。但是,許多學生一談起魯迅的作品就會感嘆其厚度和深度,甚至產生霧里看花的感覺。因此,一線教師在執教魯迅作品時,只有找到合適的門徑,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魯迅作品濃厚的興趣,才能感悟字里行間蘊藏的文學的、文化的、歷史的內涵。那么,教師引導學生鑒賞魯迅作品的門徑到底在何方?
一、“走近”魯迅,讓學生的閱讀腳踏實地
所謂走近魯迅,就是讓魯迅及其作品走下圣壇,用通俗的眼光解讀魯迅和他的經典文學。有些初中語文教師非常崇拜孟子的“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他們在引導學生學習魯迅作品的過程中,采取“知人論世”的傳統教學方法,導入新課時免不了“簡介作者”的環節,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些措施往往是空洞的、“大而化之”的“簡介作家”,最終導致學生對魯迅產生敬畏感。還有些教師在介紹作者魯迅時,總是喋喋不休授予“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之類的名號,甚至強調這些都是將來中考的范圍,其語氣和心態猶如孔乙己教店小二寫茴香豆的“茴”字。類似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校園里流行“一怕寫作文,二怕周樹人,三怕文言文”的順口溜也就不足為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魯迅是語文的金鑰匙》一文中指出:“我從來不硬說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而是讓學生將魯迅和其他作家進行橫向比較后作出個性化的評價。”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從孔先生的話語中受到啟迪,在引導學生學習魯迅作品時,只有把魯迅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來介紹,并在師生互動中適當地補充作者的趣聞軼事,才能讓學生感覺到活著的魯迅就在現實生活之中。
二、把握重點,讓學生的閱讀茅塞頓開
魯迅小說的情節發展是波瀾不驚的,既沒有契訶夫小說那種不動聲色進行諷刺的冷幽默,也沒有莫泊桑小說情節上的波瀾起伏;魯迅作品的背景是凝重的、灰色的;語言是凌厲的,冷峻的。學生初次閱讀后,不能從其語言表達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假如教師按照文體特點按部就班進行教學活動,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執教魯迅作品時不能面面俱到,應擇其重點、難點、亮點及學生的情趣點制定務必達成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還要緊密結合文本內容,把剖析作品的主旨作為問題設計的核心,并緊緊圍繞一個核心有梯度地鋪設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循文探理,緣文思考。
魯迅作品的標點符號也是師生互動探究中的難點,諸如在小說《故鄉》一文中,“我”回到久別的故鄉,當遇到中年閏土時,說了一句簡單的話:“啊!閏土哥,——你來了?……”此語雖短,但用了五種標點符號:感嘆號、逗號、 破折號、問號和省略號。若按照目前的語法標準評判,是大錯特錯的,但在當時的特定情形下,這些符號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我”復雜的情懷。其中,感嘆號表示好友久別重逢的狂喜和對閏土的巨大變化感到驚訝;破折號表示說話口氣的斷續,問號表示對發小的驚人變化的疑惑;省略號表示與摯友相聚時有滔滔不絕的話語,卻欲言又止,從而烘托出了當時沉悶的氛圍。學生一旦知曉魯迅作品中標點符號的妙用,就會對這個文學大師佩服得幾乎五體投地。
三、品賞佳句,讓學生的閱讀活色生香
書面文字是作品的外衣,它包裹著文本的主旨,魯迅作品的語言是沉郁和剛烈交替的,能讓鑒賞者品嘗到獨特的風味。初中生閱讀魯迅作品,既是一種高層次、高境界的體驗,又是文化底蘊的積淀,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鑒賞魯迅作品,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
第一,揣摩語言留白,拓展想象空間。“留白”就是指畫家畫畫時故意留下的空缺,而魯迅作品中“留白”的本質乃是為讀者提供審美思維的空間,讓人“無”中生“有”、“虛”處見“實”,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其作品時一定注意作者“留白”的妙用。譬如《孔乙己》一文中當孔乙己發完茴香豆,“一群孩子在笑聲里走散了”之后,他的故事戛然而止;隨著情節發展,孔乙己的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內在原因,不僅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而且點燃了情感體驗的激情,留下了更多的期待,達到余韻繚繞的美妙境界。
其二,咀嚼精妙文句,激發審美情趣。新課標注重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教師必須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引導學生接受美的熏陶,傳承美的力量,用敏銳的目光欣賞美,換位思考感悟美。例如,我在引導學生鑒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讓學生在誦讀文本的基礎上積極尋覓最佳的語段,逐步感知作品語言的雋永,雪地捕鳥的描述讓學生感到無比興奮,“我”的驚喜之情溢于言表;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讓百草園情趣無限;私塾先生搖頭晃腦的誦讀模樣出神入化……學生在讀、找、悟的過程中,聞到了芳香撲鼻的氣息,聽到了優美的旋律。
鑒賞魯迅作品是一門藝術,但愿教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努力為學生親近魯迅、走進魯迅作品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楊愛華.關于魯迅作品教學的幾點建議[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