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斌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建筑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建筑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建筑工程的監管,然而,在我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建筑工程的監管工作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來探討加強質量監管的對策,以此來對我國工程施工質量的監管以啟示。
【關鍵詞】工程質量;監管
前言:
對建筑物而言,工程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決定著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所以,一直以來,我國都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問題。1984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至此,我國的工程質量監督制度開始在全國推行,工程質量的監管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然而,幾十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我國的工程質量監管中的問題開始不斷顯現,對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形成了阻礙[1]。
一、我國工程質量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的監督工作陷于微觀。建筑工程的特點是產品的工期長、多專業、多工種、材料設備多,而傳統的工程質量監督更注重于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所以,難以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正確的核驗評定和控制。
(2)工程質量的監督范圍過于狹隘
總的來說,當前我國工程質量監管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施工階段,通過對建筑工程責任主體質量行為和工程實體質量行為的監督來保證施工的質量,但是,建筑工程的工期比較長,它的建筑周期不僅包括施工階段還包括設計階段。如果建筑工程在設計階段出現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那么就一定會在施工階段表現出來。所以,政府如果只把質量監管重點放在施工階段,那么將不利于其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宏觀全面的監控[2]。
(3)政府的監督方式過于具體
目前,對于大部分地區,監管機構都是以單位工程來對建筑工程進行監督管理的,所以,在對群體工程進行監督管理時,會出現一定的漏洞。然而在群體工程中,普遍的存在單體數量多、施工期集中、施工隊伍參差不齊等問題,而監管機構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制定了詳細的檢查方案來確保每道工序的順利進展,比如:每月定期、定時到工地核查等,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比較多,而政府內部的監管人員有限,所以,過于具體的監督方案使得工程建設規模和有限的監督力量之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進而阻礙了監管工作的有效進行。
(4)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模式過于單一
一直以來,我國都在實行單一的監督管理模式,但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工程都會有所差距,這種單一的監督模式并不能實事求是對每個工程建設進行合理的監督,也不能起到揚優治劣的作用[3]。
(5)監管機構自身建設不足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工程建設數量不斷增多,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在新形勢下,我國工程質量監察機構在監察工作中的不足逐漸顯現,比如:監管部門人員配備不足、監管手段落后等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基本建設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但是,與之相適應的工程質量的監管力量卻嚴重不足。除此之外,我國質量監督機構中,普遍的存在著監督機構定位不明確的現象,大部分質量監督機構是經過政府確認的,但是,企業性質的個人機構也是客觀存在。這種不明確的定位機構,使得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社會上的權威下降。
二、工程質量監管方法
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監督方法,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常用的工程質量監督方法包括以下幾種:見證取樣法、平行檢驗法、旁站監理法。
(1)見證取樣法。是指在建設單位的監督下,監管單位進入施工現場,現場取樣或者制作試件,并送到相關檢驗部門進行檢測。多應用到與建筑結構安全、材料質量檢測相關的監督工作中。為確保見證取樣方法的準確性,必須制定詳細的規范標準。
(2)平行檢驗法。是指工程監管機構對施工單位檢測結果的檢查與測驗。平行檢測的項目主要包括測量放線、幾何尺寸。監管機構可以自行攜帶儀器設備,也可以使用施工單位的設備進行檢測。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施工單位的設備檢測,必須對檢查、校準儀器設備,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3)旁站監理法。為確保工程質量,監管機構一般都會配置專門的監管人員,在施工現場對施工過程以及檢測結果進行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 、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的對策
(1)加強建筑企業人才培養,提升建筑工程人才素質。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企業,想要獲得發展,人才必不可少。人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所以,只有完善建筑管理隊伍,不斷提高檢察人員的管理素質,才能夠有效的促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注重對建筑企業施工隊伍的素質培養,努力打造一個高素質的施工團隊。在選拔人員時,實行優勝劣汰和競爭上崗的制度,對選拔對象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考察。對傳統的用人體制進行全面的改革,使各人員的價值在團隊中充分發揮。其次加強技術工人隊伍的培養。在工程建筑中,一批技術熟練地工人團隊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可以確保施工項目的穩定性,而且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設計建筑施工建材使用標準,實行施工現場科學管理。建材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整個工程的質量,所以,在工程建設中,應該從源頭做起,監管好建筑材料的質量問題,對工程建設實施全程監控,建立完整的監督機制,來保障建筑施工的有效運行。建筑材料對工程的外觀也有直接的影響,質量較好的材料,建筑物外部更加的整潔美觀。所以,工程質量監管的工程中,要認真核查建筑材料是否達標。與此同時,嚴格的材料監管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一些偷工減料的人員進行嚴格的懲罰,確保從材料的選購到材料的使用各個程序都井然有序。
(3)完善監管方法,實現建筑施工質量監管的科學管理。完善施工質量的管理體系,對于產品質量的改進、控制、策劃等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想要減少或者避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就必須建立成熟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和監管方法。首先,做好事前控制。比如對原材料的控制,如果控制失當,就會對后來的工程建設和工程質量帶來問題。其次,做好事中控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核心工作就是控制好工程的質量,對每道工序實施嚴格的控制,做好工序間的必要交接工作。最好,完成好事后驗收工作。在建筑施工監控的過程中,做好隱蔽工程的驗收,比如:在對工程建設進行監控的工程中,要對一些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多加關注,設立相應的質量監控點,以保證施工質量的合格。
(4)提升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與責任感。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員是主體,其技術水平與責任心對工程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施工人員自身的技術水平,還要加強思想教育,告訴員工工程質量的重要性性,提升員工的質量意識,增加員工的責任心,從而做好工程各環節、各工序的施工質量監管。在工程實踐中,對工作態度好、施工質量好的員工進行表彰,對敷衍、常犯的員工進行懲罰,還可以通過樹立工作模范的形式調動施工人員的積極性,從而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結語:
質量管理是一個企業的生命,在21世紀顯得更為重要。近些年來,雖然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但是,我國的建筑行業依然尚未成熟,在建筑行業中,建筑產品質量過低的現象普遍存在,質量管理的觀念仍然沒有深入人心。所以,必須加大對工程質量的監管,才能確保建筑業的健康發展。然而,工程質量的監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斷提高建筑人才的素質,對施工現場進行科學的管理,完善監管辦法是提高工程質量監管所必需的,只有如此,我國的建筑事業才能夠再上新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謙.淺談工程質量的監管[J].中國科技信息,2007,(23):35.
[2]黃曉琴,余輝東.淺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監管[J].經營管理者, 2012,(6):299.
[3]閻平.淺談工程監理在工程質量中的作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1,10(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