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
【摘要】農村公路是我國道路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業,是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基石,但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公路還存在著路況差,管理方法不完善等問題,隨著私家車的增長,農村公路的車流量也在增多。本文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分析了解決措施,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促進農村公路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 農村公路安全管理解決措施
引言:
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農村公路里程和汽車持有量也越來越多,在一些經濟發達的鄉鎮已出現了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線路,但在一些不發達地區,仍有大量鄉村公路交通不發達、道路等級低、嚴重缺乏安全管理,因此非常有必要對我國農村公路的安全與管理做出深入的探討。
1.農村公路的現狀和特點
國家政策鼓勵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這就促使農村道路建設的步伐顯著加快,但與此同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卻不容樂觀。觀察我國道路建設的真實情況,有部分地區在農村公路的建設中質量不合格,極大地抑制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存在諸多質量問題,對農村經濟產生了很大影響,有著一定的社會危害性。通過對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發現都存在較為嚴重的損害情況、公路施工設計的標準過低、公路路基的施工質量過低,學校路段交通流量大、岔路口多,交通標志版面不清晰、危險路段路側防撞設施不足,我國農村公路大多屬于山區公路,公路上交通標線嚴重缺乏,彎多路窄,抗災能力差。
農村公路穿越農田,村莊與公路連接著,投入的資金有限,加上各地的地形的限制,農村公路在線性上存在著比干線公路更多的缺陷,建設資金籌集困難,后續資金不到位,缺乏先進的技術,標準低,質量差,缺乏養護觀念,養護設施不完善,當自然災害來臨時,容易發生道路坍塌。有的公路出現了坑洼不平的情況,導致道路的抗洪能力以及抗沖刷能力不夠,對于較為平緩路段,這些位置的地下水儲量豐富,在挖掘的過程中極易導致地層結構損壞以及地下水流出的狀況,道路養護欠缺、管理效能低等問題
2. 農村公路管理現狀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村公路管理現狀
通過國家經濟發展的促進,進行了大規模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管理機構相繼建立、規章制度逐步完善,需要不斷推進農村公路養護標準化、規范化。提高監測和管理水平,養護模式多樣并存。
2.2農村公路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供需矛盾比較突出,農村公路因為規模大但同時底子薄、起步晚,部分路段需要穿城過村,人、自行車、機動車混合嚴重,通過有著嚴重的搶道、占道現象,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隨著材料價格快速增長,建設成本大幅升高并且配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前期工作有待提高,前期工作深度不夠,有的計劃下達后由于配套資金不能及時落實,致使不能按時完工,增加了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難度。危橋數量大,安全狀況差,由于年代太久,荷載標準以及水平已經不可以達到使用需要,加之部分地區大噸位車輛走農村公路,導致農村公路上的危橋增多。不重視邊溝、排水等附屬設施的建設修繕,特別是遇到災害,損毀更為嚴重。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有待完善,在“人員、資金、責任、考核、獎懲”等方面還存在問題,責任主體落實不到位,監督、考核、獎懲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許多地方的養護技術水平依舊較為落后,鄉管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僅能達到清掃的要求??傮w看,仍未真正確立一個長期、高效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
2.3引起問題的原因
歷史遺留原因,養護部里原因,路政管理缺位。農村公路等級較低,農村公路建設造價有增無減,省級補助資金幾年不變,市補助資金占總投資比例越來越低,技術人員雖然經多次培訓,仍然不能達到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的要求,縣級交通運輸部門普遍缺乏懂規范、懂標準、懂技術的高等級的技術人員,加上部分縣忽視質量監督單位的建設,導致農村公路建設的政府監督沒有了應有的作用。一般鄉村公路為減少建設投資,保障完成主體工程,基本沒有采用社會監理,缺少了第三方社會監督的職能,普遍不重視工程質量的試驗檢測,甚至有些施工單位連基本的試驗檢測設備也不配備。
3.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進一步完善管養機制
為了促進農村公路和諧發展,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因為道路的管理以及愛護工作不到位,造成了侵占道路的現象十分嚴重,廣大群眾對道路的愛護意識不足,認為只要修好了道路就完成了任務,甚至有些人覺得現在的路面都是水泥混凝土的,不需要進行養護,正是由于缺失養護意識造成了農村道路養護這一難題。并且現有的養護隊伍總體素質不高,不能很好的實現道路的養護工作,因為沒有專業的技術指導,沒有規范的道路養護制度,無不能對養護的質量進行保證。所以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養護機制,建立一個良好的道路養護隊伍,并且還需要審核對養護資金的撥付,嚴格監管下級道路養護機構,多渠道的籌措養護管理資金,為農村道路養護提供組構的資金保障,加強監管,善于利用農村道路管養資金,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認真做好農村道路養護管理培訓工作,尤其是要提高對鄉鎮農村道路管養人員的培訓。提高有關部門對農村道路建設的指導。建立農村道路建設領導小組,從而保障道路建設符合宏觀政策的需要,使道路建設與通信、電力等基礎建設的相互調節。建立健全穩定的農村道路養護管理隊伍,加強農村公路養護透明化、公開化,加強宣傳教育,注重農民參與。在農村道路建設養護的過程中,調動起村民的積極性是尤為重要的。
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公路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道路建設制約多、問題多的特點,因此改善農村道路的管養問題刻不容緩,加強道路管理并且讓農民真正感覺到修建養護道路是民生工程,是惠及自身的,明白自己的“主體”地位,只有讓他們徹底從道路建設中獲益,才可以自覺參與到道路建設中,做到養護、愛護道路。
參考文獻:
[1]李純.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模式的研究[J].公路,2007
[2]席張群.農村公路養護存在的問題淺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7)
[3]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4]中國公路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