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李蘭云
[摘要]: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研究進一步改革增值稅,擴大其征收范圍,逐步將營業稅納入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己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增值稅 營改增
我國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建立了以貨物銷售與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為征稅對象的增值稅制,對其他的勞務與無形資產、不動產征收營業稅的稅收制度,從而形成增值稅與營業稅兩稅并存的格局。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此次改革的不完善之處也隨之逐漸地暴露出來。2009年增值稅的全面轉型,使我國的增值稅類型正式由生產型轉變為消費型,這一轉型也意味著1994年我國分稅制改革之后遺留的兩大問題中的第一個問題己經得到了妥善解決,而從目前來看我國解決另一問題的時機也已日趨成熟,因此,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研究進一步改革增值稅,擴大其征收范圍,逐步將營業稅納入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己是當務之急。
一、營改增對于推動結構性減稅的重要意義
“營改增”稅制改革對宏觀調控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經過“營改增”這一稅制改革,我國現行稅收體制格局與“十二五”中關于稅收體制改革的要求銜接起來,減少了所占收入份額較大的間接稅。我國現行的稅種多達十八種,要想減少稅收,其選擇途徑萬千,方法多種多樣。且在各大稅種中,占有收入份額較大的為營業稅、消費稅和增值稅,這三者都稱為主要間接稅。“營改增”稅制改革減少的主要是間接稅而不是直接稅。分析往年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主要間接稅當中增值稅的所占份額最大,如果能將增值稅作為實行結構性減稅的重要對象,則對調整我國經濟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樣能夠更好地均衡我國的稅收收入體系,進而推動結構性減稅的實行與深化。目前,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方案正是以增值稅為主要研究對象,是我國實施范圍最廣、影響力度最大的結構性減稅。
二、現行稅制結構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流轉稅稅種,二者分立并行、互為補充。其中,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包括除建筑業之外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商品批發和零售以及加工、修理修配業,而對第三產業的大部分行業則課征營業稅。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這種劃分行業分別適用不同稅制的做法,日漸顯現出其內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對經濟的運行造成了一系列扭曲,不利于經濟結構的轉型。
首先,從稅制完善的角度來看,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破壞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影響了增值稅作用的發揮。增值稅具有中性的優點,但是要充分發揮增值稅的中性作用,前提之一就是增值稅的稅基要盡可能地廣,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務。現行稅制中對第二產業的建筑業和大部分的第三產業課征的是營業稅而非增值稅,增值稅征稅范圍較狹窄,導致經濟運行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被打斷,增值稅的中性效應大打折扣。
其次,從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將大部分第三產業排除在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之外,對服務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由于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全額征稅,且無法抵扣,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重復征稅,進而扭曲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決策。第二,由于企業外購服務所含營業稅無法得到抵扣,企業更愿意自行提供所需服務而非外購服務,導致服務生產內部化,不利于服務業的專業化分工和服務外包的發展。
最后,從稅收征管的角度看,兩套稅制并行造成了稅收征管實踐的一些困境,特別是隨著多樣化經營和新的經濟形式不斷出現,稅收征管也面臨著新的難題。比如,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捆綁銷售的行為越來越多,形式越來越復雜,要準確劃分商品和服務各自的比例也越來越難,這給兩稅的劃分標準提出了挑戰。
三、營改增總體推行情況
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貨物勞務稅收制度的改革拉開序幕。截止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3年12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
四、改增試點現狀
“營改增”試點是我國稅制改革進程中的又一個標志性事件。上海市作為第一個試點,在過去的兩年里不斷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試點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加快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商業模式和發展方式,切實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同時,不斷完善征管手段,優化納稅服務,持續跟蹤試點情況,認真分析試點效應,確保了試點的平穩推進、有序運行。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有15.9萬戶企業經確認后納入試點范圍。其中:一般納稅人5.6萬戶,占35.2%;小規模納稅人10.3萬戶,占64.8%。2012年共新增試點納稅人4.1萬戶,其中,鑒證咨詢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研發和技術服務占比最高,分別為28.4%、27.6%和17.9%。上海市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納稅人均已順利完成納稅申報。
2014年3月13日,財政部稅政司發布營改增試點運行的基本情況,2013年減稅規模超過1400億元。
上述問題及營改增試點實際情況說明了增值稅全面擴大征稅范圍的必要性。同時,國際經驗也表明,絕大多數實行增值稅的國家都是對商品和服務共同征收增值稅。將增值稅征稅范圍擴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務,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符合國際慣例,是未來我國增值稅改革的必然選擇。目前各方面在這一點上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改革的難點在于如何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分配關系,合理照顧各方利益,以排除增值稅改革的阻力。
從目前我國增值稅改革的思路來看,我們首先選擇交通運輸業與部分現代服務業為試點行業,這是基于這兩個行業所征收的營業稅在原來所有行業營業稅收總額中所占比重較低,且與貨物的生產與銷售關系比較密切等原因。同時,由于前文分析認為增值稅“擴圍”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可以看出,營改增帶有明顯的階段性分步實施的特點,而下文中對于增值稅稅率的確定及中央與地方稅收分配等問題的研究正是圍繞這一特點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