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淇竹
[摘要]:大氣污染因其污染因子易受氣候變化等影響,可進行長距離跨界傳輸,是典型的跨界污染問題。以美國大氣跨界污染治理為例,結合具體實例,主要從機構設置、職能職責、運作方式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州內的跨界大氣環境監管體系。最后,在此基礎上,針對我國的跨區域大氣環境管理工作提出兩個方面的建議,為我國跨區域大氣污染的地方協作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跨區域 大氣污染 合作博弈
一、美國州內跨界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
美國的跨界空氣污染防治體系是合作博弈的成功案例,特別是州內跨界大氣污染環境管理,它有效地為我國地方政府之間的大氣污染協作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經驗。1976年加州政府立法建立了南海岸大氣質量管理區(the South Coast Air Quality Management District,SCAQMD),在SCAQMD領導和技術成員的努力下,南加州地區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效地解決了加州地區跨界大氣環境管理問題,并一直沿用至今,是解決區域內跨界大氣環境問題的典范。
(一)機構設置
SCAQMD主體由加州構成,由國家立法機關和政府授權成立。其管理范圍涉及洛杉磯(Los Angeles)、橙縣(Orange)、河邊縣(Riverside)和圣伯那迪諾(San Bernardino)四個大縣和幾十個城市,是唯一仍被EPA劃為空氣污染極端嚴重的地區。管理區設有一個管理委員會,下設12個委員,其中州政府代表3個,其他9個委員由各縣和部分規模較大城市代表組成,有的城市市長親自參加。管理委員會一般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上午召開例會,討論通過預算、立法、人事等重大決策。
(二)職能職責
作為一個區域性管理機構,SCAMQD管理對象是固定大氣污染源和部分流動污染源,汽車等流動污染源主要由州政府直接管理。它最主要的職能職責是加強跨界合作,與地方政府和其他社會團體共同制定和實施跨界合作計劃。通過區域規劃,與制定并與參與規劃實施的政府及相關部門協作,并將研究的跨區域管理政策向美國國家環保局(EPA)和州政府提出,以便制定出使整個國家受益的大氣環境政策。這些年來,SCAMQD向國家和EPA提出了不少大氣環境管理方面的建議,被采納的不計其數。
(三)運作方式
管理區內設立法、執法和監測3個主要職能部門。立法部門每三年編制一次大氣質量管理計劃,確定改善大氣質量的目標和措施。根據這一計劃,還要對各種污染源制訂具體的管理法則,各種法則經過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后即可實施。管理區執法部門主要是負責審查頒發許可證及對各企事業單位的環保計劃和措施執行情況進行監察,對違規者給予處罰。企事業單位領取許可證時需要交費,另需每年交納一定的年費,對污染企業也會收取排污費。
目前,管理區近90%的日常運轉費用由各類收費解決。監測部門的職責是負責對大氣質量的監測分析。此外,管理區也做一些環保新技術的推廣工作。管理區代理機構更多的采用非管制手段,例如基于市場的激勵手段,許可證制度、商業援助和技術支持等。
根據合作博弈理論,SCAQMD的機構設置和職能職責作為約束性的協議在本質上屬于形成機制的范圍;而科學的運作方式實際上屬于一種監督機制,包含高效的組織機構和科學的運營程序,它作為執行合作協議的具體機制,是一種組織和程序保障,更傾向于促進機制的范圍。它確保了跨界空氣污染法律得到執行,是促成跨界污染共同治理的制度保障。同時,從美國州內治理跨界大氣污染的實踐看出,在實踐中形成機制和促進機制常常是相伴而生的,與二者相呼應的制度設計也沒有明晰的界限,它們必須彼此銜接配套,才能實現成功的合作博弈。
三、相關政策建議
(一)成立跨區域的權力機構
空氣的跨界污染性質決定了有效環境管理不能采取分而治之的治理格局。從美國的跨界大氣環境監管不難看出,其出發點都是設立一個跨行政區域的、獨立的、專門的公共機構負責跨界范圍內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全面協調,且能夠參與政府的綜合決策和能源、交通、城市規劃、產業布局等方面的規劃。跨區域管理機構要在相關法律或區域行政許可范圍內依法行使各項權利和義務,依法、科學設立其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對應的職能職責和運作方式,充分發揮其在跨行政區大氣環境監管中的主導地位和統一的監督管理權限。雖然目前尚未形成有序、系統、全面、透明的制度框架,但成立跨國家的權力機構針對跨界大氣污染等行使職能則是區域集團的環境政策的共同點。雖然在機構成立初期賦予該機構的職能權限較為有限,但其所致力于的目標則較為明確,無論是提供咨詢與建議,還是協調各方合作,都可以為將來多邊經濟體系中的機構安排開辟可行性思路:即成立超國家的環境權力核心機構,在初期僅提供技術性服務,同時可以輔之以針對特定問題進行檢查與監督的權利。成立一個區域性大氣污染管理部門,通過統一目標、統一區劃、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行動和統一監控實現區域大氣污染的有效控制。
(二)多種管理手段綜合應用
政府是環境管理的主體,通常采用的行政手段是一種強制性手段。但行政型強制手段成本較高,未必能科學合理地進行整體利益分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持續繁榮擴張,意味著將產生更多的空氣污染物,尤其是來自移動污染源的污染物。有必要從信任政府運用命令主導控制手段到利用激勵手段和市場手段完成許多政策目標(包括空氣污染控制)的變革。技術手段是美國解決跨界大氣污染的一種強有力手段,比如SCAMQD的戰略是通過開發、引進、要求和激勵等手段,鼓勵既運用現有技術,又利用“有待證實”的技術擴大行政管理范圍。因此,加強技術手段的應用,加強對固定污染源和流動污染源排放控制技術和企業的技術進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孫秀艷.環保部今年首度回應霧霾防治[N].人民日報,2013-01-28(08).
[2]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7,7(36):36-50.
[3]王奇,吳華峰,李明全.基于博弈分析的區域環境合作及收益分配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