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古娜
[摘要]:公共壁畫展示了城市的文化、時代精神和發展方向。蘭州火車站天頂壁畫取材于敦煌莫高窟407窟“蓮花三兔藻井”。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三兔圖現在是世界上未解之謎之一。三只兔子,耳朵連在一起,在往同一個方向奔跑著。彼此接觸著對方,卻又永遠追不到對方。三兔圖不僅僅存在佛教也存在世界各個宗教之中。蓮花紋是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蓮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謂大俗大雅之物。俗可作美食、器具,雅可入藝術境界和宗教文化。試從美學角度分析蘭州火車站天頂壁畫中飛天,蓮花,三兔圖符號的出現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公共壁畫是凝固在人潮中的文化。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中華文化是我們作為后代的責任,我們應有的使命,我們更有責任將其告知后人。因為這是文化,更是生命的延續。
[關鍵詞]:壁畫 敦煌莫高窟 飛天 三兔圖 蓮花紋
伴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壁畫不斷介入城市公共空間。作為公共藝術的組成部分,公共壁畫展示了城市的文化、時代精神和發展方向。壁畫是墻壁上的藝術,作為建筑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壁畫基本上被運用在大型的場所里,因為其最關鍵的是起到社會作用。恢弘、大氣、體現國家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往往首推壁畫表現。在卷軸畫沒有出現以前,壁畫曾經是中國畫最重要的畫種,而宗教壁畫又是古代壁畫壓倒一切的題材,甚至可以說二者是可以互換的代名詞。
當你被一幅藝術作品吸引駐足觀看時,你是否了解其圖像背后的意義?蘭州火車站天頂壁畫取材于敦煌莫高窟407窟,此窟被人多稱為“蓮花三兔藻井”。藻井為四方疊澀交接而成,藻井中心有八瓣蓮花圖案,四層蓮花中心畫了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三只兔子共用一只耳朵,但整體畫面卻使人產生出一兔雙耳的藝術效果,造型極為優美。蓮花四周現八身飛天,姿態各異。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壁畫中出現的飛天造型。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據常書鴻先生在《敦煌飛天》大型藝術畫冊序言中說,“總計4500余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其次,我們來解讀一下圖像中心出現的三只兔子。三兔圖現在是世界上未解之謎之一。三只兔子,耳朵連在一起,在往同一個方向奔跑著。彼此接觸著對方,卻又永遠追不到對方。三兔圖不僅僅存在佛教也存在世界各個宗教之中。唯一能解釋這三只兔子的答案我想應該是這三只兔子代表的分別是“前世”、“今生”與“來世”。因為每個宗教中都存在前世、今生與來世。就像那三只兔子耳朵接觸著一樣,前世、今生與來世是互相聯系著的,所以有“因果報應”“因果循環”“生死輪回”之說。古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藻”,歷史上常把月亮視為兔魂,民間也習慣以玉兔為月的代詞。所以作者使用兔子來表達飛天的意境。由于畫家豐富的想象力,使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巧妙地代替了應有的六只耳朵。但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一只兔子都有兩只耳朵。三只耳朵組成等邊三角形,表現了三兔活躍奔跑時的神態。蓮心奔跑的兔子和蓮心外飛翔的飛天,飄旋的天花方向一致,仿佛連靜止的蓮花也在旋轉。
最后我們來解讀一下圖像中出現的蓮花。蓮花紋是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蓮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謂大俗大雅之物。俗可作美食、器具,雅可入藝術境界和宗教文化。在佛教傳入中國前,文物上就已出現荷花圖案。如春秋時代的青銅蓮鶴方壺上出現了展瓣蓮花;漢墓中有也完整的蓮花藻井。蓮花又稱為荷花,在中國古代,又名為芙蕖或芙蓉。生長在沼澤污泥之中。在佛教傳人中國之后,無論在美術或是文學上,蓮花都是最經常出現,也是風貌最多彩多姿的。其實,不僅在中國,遠從上古時代,蓮花也深受西方民族的珍視,甚至被視為"生命之樹"的象征。古希臘的傳說中,有所謂的"食蓮人",人吃下這種蓮子后,就會忘了一切煩憂。蓮花在佛教中象征涵義極為深廣,如佛陀就被稱為"人中蓮花"佛陀不染著世間的煩惱憂愁,宛若蓮花不著水。普渡眾生的佛皆是腳踩蓮花或端坐于蓮花之上,每朵花都是洗盡欲念的純真,給人圣潔的啟示,吉祥的祝福。蓮花因其潔白高雅,還象征著佛教的教義純潔高尚。
人們通常把中國繪畫漢唐一段,視為空白,蓋出于我們把卷軸畫、至少是絹帛畫視為正路,而忽視、無視壁畫(宗教壁畫)所致。因此,敦煌壁畫,在美術史上的地位,遠遠沒有達到所應重視的程度,還有待于我們的美術家、美術理論家、畫家去重新發現,重新認識,重新觀摹。
在當代城市環境當中,壁畫以視覺藝術的獨特魅力美化、裝飾著城市環境,提升著城市的文化品質,與其他自然景觀、人工景觀共同成為公眾共享的審美資源。壁畫藝術是城市文明的重要體現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作為傳播文化的載體參與著城市形象的塑造,促進了城市旅游娛樂事業的發展。歷史上有很多文明,比如巴比倫文明,恒河文明,埃及法老文明都被歷史所掩蓋。而中華文明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有很深的底蘊。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中華文化是我們作為后代的責任,我們應有的使命,我們更有責任將其告知后人。因為這是文化,更是生命的延續。
參考文獻:
[1]鄒躍民,諸迪.美術概論(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段文杰.中國敦煌壁畫全集(隋)[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3]歐文·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