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慷
【摘要】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下,我國在不斷擴大和發展各大產業園,也正是由于產業園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在各大工業園區發展下,其范圍也在逐漸擴張,所以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進而整合整個產業園區的設計。深入分析和探討國家級開發區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規劃和設計,從兩大范圍上進行總體分析,即: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總體規劃設計范圍、專項設計范圍,這對于推動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總體規劃設計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開發區;產業園林;規劃設計;
在改革開放水平逐漸深入下,我國正在加大力度建設各類產業園區,產業園區的發展也開始從單一向多元、從低技術到高技能轉變,綜合產業園不但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基本載體,而且也開辟出產業園發展的新形式,注重塑造企業文化和形象,同時也對園區功能和空間形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中也逐漸體現出藝術與功能并重的趨勢。本文以國家級開發區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設計為基本例子,深入了解當前產業園區在規劃設計中的新想法和新思路。
1、工程概況
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設計范圍,東起雷鋒大道及三環線,西至長岳城際鐵路,南與長沙高新區無縫對接,北至旺旺路及寶糧路。人口規模約為28萬人,總用地規模約為60平方公里。規劃定位為:以食品醫藥、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及先進制造、倉儲物流、商貿物流四大產業為主導,形成產業發展、配套齊全、交通便利、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公園式工業新城。
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重點發展食品醫藥、倉儲物流、商貿物流、先進制造等產業。經濟開發區重視對四大產業區的建設,即:食品醫藥加工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及先進制造區、倉儲物流區、商貿物流區。根據集群化、基地化發展模式,加強科學技術含量,延伸各大產業鏈條,進而提高園區的競爭力;注重培育兩大產業集群,即:食品醫藥和電子信息產業,并將其建設成為示范區。
2、產業園發展方向
在新時期下,我國各大產業園區開發政策與目標發生了變化,以國家級開發區為例,為了能夠創新企業發展模式,促進我國工業化進程和產業集群的穩定有序發展,政府在改革管理體制下,推行多種措施同時實施,將國家級開發區建設成為新興產業園區,推進其取得更好的發展。目前,國內產業園區發展趨勢有如下幾方面:一是,產業園區進程速度加快。當前,各大政府都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各企業能夠進區入園,進而推動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也能加強產業園區的集聚效應。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很多工業都在各類型的產業園區中匯集,其中高新區、開發區已實現將近百分之二十的產出。二是,產業園區趨于高新化發展趨勢。隨著我國各大產業園的發展,再加上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產業園區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生存和發展的需求,不得不進行調整及升級。三是,彰顯產業集群化特性。在我國各大產業園區發展中,產業集群作為其高級階段,很多產業園區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體系,處于管理的初級階段,也就是要素與產業集聚于地理空間上,而園內各大企業間沒有聯系,也沒有展開合作。但在最近幾年來,各大產業園區趨向于集群化模式,與前幾年對比而言,有著明顯的進步和發展。四是,生態產業園區的快速發展。 當前,在建設產業園區中,科學發展、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觀念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很多地區都開始計劃著建設生態型產業園,在踐行中國夢中,建設資源節約型、生態環保型園區,勢必會成為日后國內產業園區發展趨勢。另外,當前在建設園區指導思想文化,相關負責人也轉變了自身管理想法,不再采用某種簡單的方法,而是集思廣益,將所有有利于建設園區的所有思想集中起來,盡力建設好園區。在建設園區的同時彰顯出地方特色,以特色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注重優勢企業和資源發著整合,以優勢形成整體行業發展,并大力發揮好優勢企業的作用,簡單而言,建設產業園區應與市場發展緊密結合,將市場視為建設園區導向,進而推動園區取得更好的發展。
3、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總體規劃和設計
3.1 規劃基本內容
(1)在區域范圍上,定位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功能,并確定出建設產業園目標;(2)規劃產業園基礎建設,并定位產業園布局,預測公共安全設施、用地需求、基礎設施等,確保滿足基礎設施需求。(3)重視工業園區利用土地的經濟性,組織好工業倉儲用地,并規劃好各布局;(4)加強產業園建設質量,整合主干道設計標準,彰顯出現代工業園區的特色;(5)根據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發展現狀,在落實各項總體設計時,調整和優化土地布局。
3.2 規劃基本理念
(1)結合我國產業園的實際情況,定位園區發展目標,綜合考慮各大園區發展需求,大力發展輕工類企業,尤其是對環境污染小的企業。(2)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建設起與園區內發展相符的工業服務體系,如:客、貨運站場、分布式能源、郵局、綠化場地等。(3)大力發展產業園區各大綠化帶,同時與產業園區網絡綠化帶相融合;控制好開發原始地貌,并加大力度低密度的開發模式,滿足工業園嘗試生態綠化的多樣化需求。在這方面上,我國還應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尤其是發達國家建設城市工業廠房的經驗,控制廠房建設成本,如果不存在任何要求,那么在建設廠房中,應有利于改造。
3.3 定位發展目標
根據我國和其他國家工業園實際發展狀況而言,當前產業園已由最純碎的研發發展到綜合性園區,集生產、商務、居住等功能于一體,與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周邊城市發展有著很緊密的關系,并擔負著拓展城市的功能。所以,在定位產業園區上,應充分運用現有交通技術、特色產業等優勢,在建設新區的前提下,掌握好發展機遇,進而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既需要以特色產業為根本,也要結合區域經濟實際發展情況,做好內部引入外部聯合,構建起現代化生態型的工業園區,以拉動產業推進國內城市經濟穩定發展。另外,還需要做好如下幾點工作:(1)重視產業園區宣傳和教育工作,展開深層次的可持續發展宣傳教育工作。讓進入到產業園區內的企業有著強烈的保護環境意識,進而提高企業需花錢解決排污問題的不良思想,切實解決好當前企業排污中出現的問題。(2)加大力度對廣大職工干部進行環保教育宣傳,讓廣大職工干部真正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進而加強自身道德素養,每個人都注重環保工作,其園區環保工作質量也自然會提高。
3.4 規劃用地布局
(1)規劃用地結構:結合功能引導、區域聯動空間對策,確定出控制單元,采用圈層式布局結構。(2)總體用地布局:在總體用地布局中,彰顯出延伸南北、尊重大自然的布局特征,結合園區近期規劃深化整體產業結構,設想未來發展趨向,由從產業集形成產業集群。所以,這就需要產業園區要有健全的功能配套設施,肩負起拓展功能區的職責,同時還要建設好綠地,做好美化環境。所以,在遠期規劃中,應保留住幾片水域,改道部分水域,將各大水景串聯起;在建設中間,配置起健全的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延伸到南北方向,有助于拓展產業園遠期規劃;在靠近城際客運站外圍,布置商住用地,健全園區各項功能;在布置工業用地時,應在東西兩面布置,這樣能夠促進西邊鎮區的快速發展。另外,單一的土地使用應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在遠期規劃時,應設計出小面積的灰色用地,面積大小可結合工業園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而言,各地政府應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只關注大企業的發展而忽視小企業的發展勢必會給小企業帶來很大的不公平,不但阻礙了小企業的發展,而且也影響了產業園區的自身發展。因此,政府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讓更多的小企業也能進駐到產業園區內。
4、規劃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專項設計
4.1 道路規劃設計
(1)道路功能分為四個等級,即:城市快速路、園區主干道、園區次干道、園區支路。城市快速路是承擔城市主要客、貨運交通,有較高車速和較大通行能力,聯系園區和中心城區及周邊組團的外部交通;園區主、次干道是為了能夠有效解決在城市產業園區的物流運輸,在各大園區內作為園區主要出入口道路,解決各大園區內的交通問題;園區支路作為各個組團間的路,各內部路為了能夠加強建設,建議將內部路建設成道路。(2)為了能夠在不同程度滿足交通規劃的多樣化要求,在道路斷面組織上,應將道路各側面建筑紅線控制好,為后期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達到當前交通需求的基礎上,盡量避免拆遷建筑。(3)由于多數丘陵區為道路規劃主要對象,將其標高限制在38-65米以內,最小縱坡約為0.32%,最大縱坡約為1.94%,整個坡段將其最小程度限制在260米。(4)規劃停車場。根據產業園區建設特征,在園區內,可不再單獨建設公共社會停車場。在規劃道路中,產業園區責任人一定要結合園區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切不可好大喜功、盲目規劃,最終出現規劃不符的現象。
4.2 綠地規劃設計
在綠地規劃中,園區內綠地由城市公園、濕地、組團綠地、防護綠地和綠化廣場五種用地組合而成。(1)在園區中部有三條河流穿插而過,西側有連綿的山體和森林公園環繞,從而形成了園區自身的自然景觀紐帶,并與產業園區內布置的城市公園相互呼應。(2)在園區內,沿河設置城市風光帶及沿著園區主、次干道兩側均布置布了寬度為10米以上的防護綠化帶,道路與防護綠帶是景觀載體和視線走廊,兩側生態綠地自然成景,使得園區內外景觀互融、生態共享。(3)在各園區內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設置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綠化廣場。(4)在每個工業地內部,都要規劃綠化場地,還要設置休閑綠化廣場,根據園區綠地景觀系統結構需要,其控制綠地要求為:(1)在園區之內,用地綠地率不能少于10%,大力支持和鼓勵在園內進行垂直綠化,也可在屋頂綠化。(2)防護綠地植物,可使用灌木和喬木等植物,此綠色植物能夠起到防風隔塵減少噪聲的效果。另外,從源頭上做到預防和避免建設項目出現損壞生態環境問題,從根本上杜絕污染環境項目的會出現,這些高噪聲的園區應遠離周圍住宅區,在四周規劃好綠色隔離聲帶,起到降低噪聲的作用。
4.3 景觀規劃設計
在規劃景觀時,以水系相通,使其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軸相融合,進而加強城市景觀軸線和交通的緊密聯系,構建起沿河風光帶、觀山通廊等視線通暢的優美自然環境,并同時增強產業園區入口的城市景觀形象。另外在規劃景觀時,還需要遵循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按照產業園區發展規律進行規劃,并完善好產業園區的各方面作用,加大力度建設園區周圍的基礎設施,為進駐園區的企業提供出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讓它們在享受著景區美景的同時,還能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4.4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設計
在產業園區內,所設置的公共服務設施,大多都是在中間進行設置,綜合了商業金融、行政辦公和文化娛樂等性質,組合而成了產業園中心軸線,另外,在園區內部工業組團設置了獨立辦公建筑,并在周圍繞起綠地,增加綠地的目的在于美化環境、減少污染。在規劃公共服務設施中,資源整合也是重要舉措,應充分發揮產業園的資源優勢,結合地方特色資源進行整合,進而做好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工作。
結語: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推進了工業園區的大力擴建,所以在規劃工業園區中,需具有較為科學、先進的設計理念,經濟開發區產業園是我國第一大工業園,有其顯著的特征,所以,在設計工業園規劃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文化底蘊,力圖設計好產業園區的優化和整合。從經濟開發區產業園規劃設計和專項設計范圍上進行總體分析和研究,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從根本上促進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總體規劃設計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桂國慶,陳勤,倪云飛.城鎮工業園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企業經濟,2005,(04).
[2]楊穎.企業集群與工業園區的組織關聯機理分析[J].長江論壇,2004,(04).
[3]李文明.關于工業園區建設中環境保護問題的若干思考[J].重慶環境科學,2003,(08).
[4]黃宇奘.以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為例談產業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啟示[J].建筑知識,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