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娟/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特變電工多元化戰略分析
凌麗娟/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多元化戰略,是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發展戰略。本文以特變電工的多元化發展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多元化發展進程與公司經營業績變化的比較,對特變電工的多元化發展進行分析。
特變電工;多元化戰略;財務指標
多元化戰略,最早由伊戈爾·安索夫于 20 世紀 50 年代在其所著的《公司戰略》中提出,是公司經營的四大基本戰略之一。對于多元化是否能提高企業價值,理論界一直說法不一。一種觀點認為多元化可以規避風險、共享資源實現原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幫助企業向前景良好的新興行業轉移;而另一種則認為多元化會造成人、財、物等資源分散,增加管理難度,降低企業效率。而隨著我國企業的不斷發展,如何通過戰略的選擇在行業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大部分企業面臨的問題。本文以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通過分析其多元化過程以及成效,對我國企業多元化戰略選擇做出初步分析和探討。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龍頭企業,成立于1988年,在其創始人張新的帶領下由一家小企業發展成為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核心骨干企業。從這里誕生的產品可以與世界強手展開同臺競技,曾先后進軍“神舟”五號發射、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建設等重點工程建設主戰場。特變電工最初以生產和銷售變壓器為主營業務。1997年,“特變電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開始資本經營。1998年,重組四川德陽電纜廠,建成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2002年,收購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股權,進入新材料領域,公司現已形成了"高純鋁-電子鋁箔-電極箔"的高附加值電子新材料產業鏈,成為我國電子鋁箔和高純鋁電子新材料產業獨具特色的龍頭企業。2005年,特變電工進入新能源產業,涉足光伏業務,在新能源領域,目前已構建了煤電-多晶硅-硅棒-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光伏電站系統"為一體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位居中國第一位。2012年,成立特變電工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承接境外輸變電工程,公司在安哥拉、蘇丹、塔吉克斯坦等國均有工程項目。2013年,特變電工進入能源領域,在新疆準東五彩灣擁有儲量126億噸的露天煤礦,煤炭業務也將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特變電工一直以優異的業績穩居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如今特變電工的業務遍布輸變電、新材料、新能源和能源四大產業,形成了產業相對多元化的格局。
(一)財務指標分析
由于投資回報周期跨度較長,且經濟環境以及行業發展狀況在不斷變化當中,因此為充分了解特變電工多元化戰略,本文選擇 1999-2015 年關鍵財務指標進行分析。

圖1 特變電工1999-2015年凈利潤、股本變化折線圖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其多元化的不斷推進,特變電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顯著,股本不斷擴大。而相比之下,特變電工的凈利潤卻呈現出明顯的分段波動的狀態,1999-2010 年呈現出較穩定的持續增長態勢,而 2011年開始卻一路下滑,直至2012 年跌至最低點,而 2013 年開始又呈現逐年上漲的態勢,盈利水平提高顯著。

圖2 特變電工1999-2015年每股收益率折線圖
每股收益又稱每股稅后利潤,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得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而言,數值越高代表公司為股東創造的收益越大。從圖2 可以看出: 特變電工的每股收益明顯分為兩階段。其中,1999—2010年,公司每股收益上升較快,但在 2011 年公司每股收益幾乎跌回了最低點;2013—2015 年,每股收益穩定回升。綜合考慮當時的國際與國內環境會發現: 金融危機影響了公司經營效益,而國家的擴內需政策則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公司急劇下滑的經營效益。
(二)以光伏產業為例分析

圖3 特變電工2001-2014年光伏收益占利潤總額折線圖
特變電工2005年進入光伏產業,但該業務只貢獻13.62%的利潤。圖3顯示從2005年開始涉足到2012年,特變電工進入光伏行業的多元化戰略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2013年和2014年,光伏業務貢獻的利潤才大幅度上升,分別占公司總利潤的34.36 %和64.93%,這說明光伏業務已經成為特變電工的重要業務,也標志著特變電工的多元化戰略成功實現。
通過對特變電工多元化戰略的分析可以看出: 特變電工的多元化戰略選取比較成功。同時,如果綜合考慮我國輸變電行業所面臨的日益激烈的競爭,特變電工未來的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 暴金玲. 多元化經營對于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3(6): 185-188.
[2] 陳巖, 蔣亦偉, 王銳. 產品多元化戰略、企業資源異質性與國際化績效[J]. 管理評論, 2014(12): 131-142.
[3] 金曉斌, 陳代云, 路穎等. 公司特質、市場激勵與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J]. 經濟研究, 2002(9): 67-73.
[4] 靳明, 鄧廣華. 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與績效關系研究[J]. 財經論叢, 2009, 11(6): 86-94.
[5] 蔣先玲, 秦智鵬, 李朝陽. 我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戰略和經營績效分析一基于混合并購的實證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 2013(1): 158-167.
凌麗娟(1992,2,3-);女;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