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靜靜
(廣西科技大學 圖書館,廣西 柳州 545006)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
薛靜靜
(廣西科技大學 圖書館,廣西 柳州 545006)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視角,筆者借用Excel軟件對相關統計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從而為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提供一定的方法論,對擴展圖書館的功能有重要的意義。
高校;圖書館;地方特色文獻;文獻計量
圖書館自古以來是保存人類文明記錄的地方,為了讓人們在現在以及未來能夠吸取歷史的精華,更好地創造未來,各圖書館應該吐故納新、自我調節、吸取營養,積極滲透到各個方面,特別是地方特色文獻,需要圖書館進一步擴展社會服務功能。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地方特色文獻在高校圖書館的館藏中所占的館藏比例特別小,有的高校圖書館甚至沒有地方特色文獻的館藏。因此,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對于擴展圖書館的功能有重要的意義。
圖書館界學者程煥文認為:“圖書館之所以稱其為圖書館,之所以在信息資源與信息服務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時代,仍然能夠生機勃勃,不被谷歌等取代,并且日益發展壯大,其關鍵是在于圖書館擁有互聯網無法替代的獨特學術資源、文化資源、空間資源和社會資源”。高校圖書館應該憑借自身的學術資源優勢,通過參與地方文獻建設,積極拓展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筆者以“高校圖書館”和“地方特色文獻”為主題詞,對2006-2015年這10年間的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所收錄的文章進行“篇名”搜索,共檢出39篇相關論文。本文擬借用Excel表格對39篇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利用文獻計量學中的幾個經驗核心定律,分別從來源期刊、發表年度、研究層次、作者與機構等五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和研究趨勢。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布拉德福定律,從來源期刊角度來分析,更加有助于對文獻資料的有效收集、整理與分析。
文獻計量學中的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國著名文獻學家S.C.Bradford于20世紀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獻分散規律的經驗定律。S.C.Bradford認為:如果將期刊按其數量的多少,以遞減順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為專門面對這個學科的核心區、相關區和非相關區。各個區的文章數量相等,此時核心區、相關區以及非相關區期刊數量之比為1∶n∶n2,其中,n為大于1的常數。
根據布拉德福定律統計,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研究的39篇論文分布在33種期刊中,見表1。
根據表1的數據來計算,3個區域期刊種數的比例為5∶8∶20,顯然不符合S.C.Bradford的布拉德福定律。這說明在2006-2015年的10年間,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研究的期刊尚未形成核心區域,只能說明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還處于待發展階段。

表1 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來源期刊數量分布表
某一時期的論文發表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學科在該時期的理論研究水平,同時,也反映了該學科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年份與年論文量作為兩個分析維度,將2006-2015年間的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上有關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39篇論文制作成結構圖(圖1)。

圖1 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研究趨勢
從表2的數據折線來看,我國高校圖書館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研究中,還處于初步的研究過程中。但是,2011年關于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論文達到了10篇,其中有2篇論文是核心期刊發布的,即《圖書館學研究》雜志出版的王倩、張贊梅和劉翔這三人的《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特色文獻數據庫建設情況綜述》,以及《圖書館工作與研究》雜志出版的王曉麗、石晶和張文彥這三人的《地方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研究——以內蒙古陰山文化數據庫為例》。這說明,在2006-2015年的10年間,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研究與圖書館社會服務性的功能擴展有著一定的關系。
由于時間限制,在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顯示研究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研究共有5個研究層次,即基礎研究(社科)包含了18篇論文,行業指導(社科)有10篇論文,工程技術(自科)有2篇,高等教育有1篇,職業指導(社科)有1篇,這些社科和自科的研究數據說明圖書館領域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發展階段還是處于基礎起步階段。
根據科學家Price的普賴斯定律“在同一主題中,半數的論文為一群高生產能力作者所撰,這一作者集合的數量上約等于全部作者總數的平方根”,可以從統計數據中計算出,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研究中,有發文量為兩篇以上的作者可以作為核心研究作者群,因此,筆者根據檢索結果統計了核心作者群的數據,見表3。

表3 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核心作者群統計表
表3數據信息可以說明高校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研究領域還尚未形成核心研究作者群,該領域的研究亟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此外,僅靠圖書館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其他專業領域的學者共同參與,以便更好地促進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對研究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的機構進行分析,可以使人們從整體上把握和分析科學研究統計數據。統計數據顯示,研究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的機構共有38家,其中吉首大學和陜西理工大學的發文量均為2篇,也是單一機構的最高發文量,其他研究機構的發文量均為1篇。因此,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急需擴展社會服務功能,進一步參與地方特色文獻建設研究。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實提高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研究的層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價值。
6.1高校圖書館應開展地方特色文獻收集的工作,傳承地域特色文化
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聯系地方文化單位和地方文化工作者,拓展收集地方特色文獻的渠道,豐富高校圖書館的地方特色文獻館藏資源,以便更好地為地方文化建設服務。
6.2高校圖書館應該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建立地方特色文獻數據庫
借鑒目前已有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高校圖書館應研究建立一種資源整合、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保障體系;建立地區傳統文化資源綜合評價體系,從資源文化要素、價值要素、效用要素、發展預期和傳承能力角度對文化資源進行科學的有效的評估;研究如何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構建傳統文化數據庫平臺,組成當地的信息資源網,促進其共建共享。
6.3提高和強化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社會服務意識
轉變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將其服務拓展到社會中來,參與到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中去,體現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價值,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形成一個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團隊。
高校圖書館應該轉變傳統的服務理念,走出校園,通過與政府、企業、科研等部門的聯合,充分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的價值,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評價,建立特色數據庫,并形成本地信息資源網,發揮自身的社會功能,為促進傳統文化資源的轉換與產業化,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通過對區域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不僅對其進行了保護與傳承,最重要的是強化了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對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為促進傳統文化資源的轉換與產業化,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通過對區域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不僅使其得到保護與傳承,最重要的是強化了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對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英.高校圖書館地方特色文獻數據庫的建設[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06(3).
[2]韋瑛.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新理念[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5).
[3]王倩,張贊梅,劉翔.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特色文獻數據庫建設情況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1(6).
[4]黃穎梨,黃瑩樺.論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J].科技信息,2011(19).
[5]王曉麗,石晶,張文彥.地方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研究——以內蒙古陰山文化數據庫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11).
[6]鄭文暉.地方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探討——基于廣東省高校圖書館地方特色文獻數據庫的調查[J].河北科技圖苑,2011(5).
[7]張展.高校圖書館應建立地方特色文獻數據庫[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10).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20
G258.6;G253
A
1673-0194(2016)18-0177-02
2016-08-20
2014年度廣西科技大學科學基金項目(??粕?419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