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芹,邵國珠
(長春財經學院,長春 130122)
試論會計學專業教學方法與手段
周淑芹,邵國珠
(長春財經學院,長春 130122)
目前,會計工作逐漸趨于網絡化、國際化、快速化。因此,從事會計學專業的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從而滿足現代化會計的需求。本文詳細地闡述會計學專業教學的方法與手段,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會計操作能力的提升。
會計學;教學方法;手段
近年來,隨著會計工作逐漸趨于網絡化、國際化,并在人們生活中廣泛的運用,會計教學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學校加大了對會計專業的資金投入。學校通過深化改革會計學專業教學方法與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促進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從而改善目前我國會計人員參差不齊的現狀。
1.1實際教學的手段和方法脫離實際
就目前的會計學專業教學過程而言,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手段單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講解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另外,學生對知識體系中各個環節的操作要求沒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導致在以后的上崗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優勢。最后,用人單位需要的會計人才主要偏向于實際操作能力強、上手快的技能型人才,但學校則偏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對實際操作的培訓。
1.2實踐教學計劃和大綱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可行性
首先,會計學的專業科目繁多,教學目標制定不合理,與實際需求相違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大綱的制定,導致教學計劃缺乏嚴密性;其次,部分學校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隨便設定會計學課程,而實際過程中卻沒有與其相關的教學計劃,只是用一些舊大綱代替。最后,教學過程十分隨意,教學內容沒有創新、改革,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3教學過程中缺乏與技能考核相關的標準及方法
就我國會計專業的考核過程而言,大部分高校的主要考核方式為紙質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缺乏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還有部分高校在會計技能的考核方面,由于缺乏相應的場地、設備,導致考核內容缺乏操作性,沒有達到考核目的。同時,教學計劃和大綱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考核制度的規范性、實用性。
1.4缺乏一定規模的實踐基地
首先,由于教師對會計認識不充分,認為會計還是傳統的寫寫算算,沒有向學校申請相應的實習場所;其次,部分教師缺乏相應的會計教學經驗,對學生沒有進行明確的指導,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實踐能力的重視。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會計學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教師應該進一步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2.1有效使用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教學過程逐漸趨于電子化、網絡化,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通過將會計專業課程與多媒體、網絡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會計教學過程中包含大量的圖標、數字,通過使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減少畫圖時間,形象、生動地講解會計知識,如將會計報告、財產調查方法等制成電子課件,從而更加清晰、明了地進行講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2.2結合課堂內容,加強學生自主實踐練習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對學生能力的鍛煉。由于會計課程具備很強的操作性、技巧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應該加強對學生動手練習課程的訓練。其次,在會計實訓等課程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自主性為教學目標,針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后,給學生布置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其理解力。
2.3以“文學”的方式講授會計課,在會計課中融入哲學理念
要多培養“雙師型”教師,在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文學知識,按照主謂賓對會計學的概念進行分解,幫助學生記憶。如在講“資產”的概念時,概念較長,學生很難掌握,但如果教師將概念進行化簡,并按照主語、謂語進行講解的話,就會提取出來“資產是資源”這一定義,并通過補充一些定語,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背誦效率,縮短背誦時間。同時,在會計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則要以身作則,教育學生在未來的會計工作中恪守職業道德,了解自身社會責任,從事會計行業時不要知法犯法。
2.4開展講座式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首先,教師要對目前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組織課堂教學。其次,教師通過整合會計專業中的相關理論,舉辦一個講座。同時,可以和學生相互配合,讓學生提問,教師講述,或讓學生私下積極、充分地準備資料,自己講述,教師在下面提問,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概括整個專題的重點、難點。最后,通過讓學生自己準備、自己講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并通過教師提問,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形式,給學生提供自學、展現自我的機會,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加強學生在會計工作中對會計理念的運用。
2.5加強會計電算化培訓工作
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學校的微機房,對學生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培訓,幫助學生掌握審核、制證、編制報表、記賬等與會計電算化軟件相關的應用程序,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會計工作。
通過加強教師在會計教學對學校多媒體、計算機設備等的利用,可以進一步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培養綜合型會計人才,滿足當今社會會計工作的需要。
主要參考文獻
[1]鄭俊梅.淺析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76
F230-4
A
1673-0194(2016)18-0257-01
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