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寶坤
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評價
杜寶坤
目的 探討分析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葫蘆島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抗凝、控制血壓、抗腦水腫等藥物治療,同時應用依達拉奉注射液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醒腦靜注射液,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比較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含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GCS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且NO含量、NOS和iNOS活性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在臨床上,針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時,除了應用抗凝、控制血壓、抗腦水腫等藥物之外,應聯合使用醒腦靜注射液,其療效優于常規用藥的療效,且安全性高。
醒腦靜注射液;腦卒中;臨床效果;評價
臨床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即為腦梗死。作為并不罕見的腦卒中類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分為5種病型,分別是大動脈粥樣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動脈閉塞型、其他明確病因型及不明原因型。多年臨床實踐證實,治療腦卒中的有效方式是降纖、抗凝,同時還需要采取溶栓、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應用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卒中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因此,本研究對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29例,將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43~76歲,平均(48±4)歲,病程4~25 h,平均(8± 4)h;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5~78歲,平均(49±4)歲,病程4.5~24.0 h,平均(7±4)h。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1],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偏癱、神識不清、言語障礙、口舌異常;次要癥狀為頭痛眩暈、飲水發嗆;凡出現上述癥狀者即為腦卒中。所以患者均經過常規檢查頭顱CT、磁共振成像(MRI),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大面積腦梗死或伴有腦出血的患者;急性出血性腦卒中及出現深昏迷或腦疝的患者;對藥物嚴重過敏者;未按要求服藥及治療者;不易合作或精神不正常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控制血壓、血糖,降脂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1片/d,胞磷膽堿(胞二磷膽堿1000 mg)4支,1次/d,靜脈滴注。另外,依據患者病情判斷是否應用甘露醇藥物。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應用依達拉奉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患者應用依達拉奉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250 ml,1次/d,同時聯合應用20 ml醒腦靜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半個月。
1.3評價指標 ①基本痊愈: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百分率減少91%至100%,病殘程度0級,可正常工作、操持家務;進步: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百分率減少18%~90%,病殘程度1、2、3級;穩定:治療后較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百分率減少小于18%或增加不超過18%;惡化:治療后較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百分率增加超過18%或病死。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進步例數)/總例數×100%。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③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含量。④不良反應包括肝腎功能、丙氨酸轉氨酶、血尿常規是否變化,出現異常。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NIHSS評分和GC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和GC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高于觀察組,且GCS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和GC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和GCS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NIHSS評分 GCS評分對照組 34 7.4±1.44.6±1.6*10.0±2.012.4±1.8*觀察組 34 7.5±1.83.6±1.7*#9.6±1.614.8±2.2*#
2.3NO含量、NOS和iNOS活性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治療后NO(μmol/L) NOS(U/ml) iNOS(U/ml)對照組34 93±29 76±16*42±9 35±8*38±5 33±6*觀察組34 98±30 62±25*#43±10 31±6*#38±7 29±5*#
2.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1例(肝功能異常),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2例(輕微皮疹、肝功能異常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9%;及時停用藥物后,兩組患者癥狀均有所緩解。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49,P>0.05)。
腦梗死是指腦部血管血栓、痙攣,腦部出現供血不暢現象,進而妨礙部分腦組織的正常運轉。近年來,老年腦卒中患者數量不斷攀升。根據調查顯示[2],腦卒中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影響亦愈來愈大。腦梗死屬于缺血性腦卒中范疇,腦部血管發生血栓、痙攣是造成腦梗死的關鍵因素。腦梗死通常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當有關腦組織供血不足時,腦部會出現神經細胞死亡、缺氧等癥狀,而缺損的神經功能會引發行為功能出現異常現象,如果未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方式進行治療,將會危害患者的終身健康,這對老年患者的生命質量及健康具有嚴重影響。因此,在對腦梗死進行治療時,務必要注重腦部血管的疏通,使腦部循環正常[3]。
相關研究證實[4],在生理狀態下,NO作為一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無機小分子,分泌的并不多,但是,其對舒張血管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一旦患者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在應激反應和內皮細胞損傷的病理影響作用下,NO大量合成后與超氧陰離子形成ONOO-自由基對線粒體酶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會造成影響[5]。另外,兩者通過合成激活基質金屬蛋白酶,從而引發腦水腫。之所以出現腦水腫的表征,是因為細胞毒作用造成的。由于NOS是NO合成的限速酶,因而NO是否能在NOS催化下生成非常關鍵。以種類來源對NOS進行劃分,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經型一氧化氮合酶是其中的兩個種類,而另外一類就是iNOS。由于iNOS僅在病理狀態下表達,所以往往用來測定神經損傷、腦水腫等癥狀。反之,治療神經損傷、腦水腫等癥狀就需要對iNOS進行抑制。
現階段,醒腦靜注射液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類藥物。作為靜脈注射制劑,醒腦靜注射液的基礎成分與安宮牛黃丸大體一致,其主要成分有麝香、梔子、郁金、冰片等,針對有血熱、毒素的患者有良好的療效。具體而言,其功效有涼血解毒、開竅醒腦、清熱瀉火。其中麝香、冰片對抑制炎性反應和減輕腦損傷具有積極作用;梔子中的熊果酸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郁金行氣活血,能改善腦組織血供,并配合其他藥物,是通腦開竅的有益成分。總而言之,針對腦出血、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性腦梗死、重癥顱腦損傷及酒精中毒等疾病的治療,應用醒腦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發熱、神智不清等癥狀。由此證明,醒腦注射液的臨床適應證范圍并不狹窄。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研究結果與李虹[6]應用醒腦靜注射液組的總有效為93.9%,未應用醒腦靜注射液組的總有效為75.8%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還顯示,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高于觀察組,GCS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且觀察組患者的NO含量、NOS和iNOS活性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由此證明,在使用抗凝、控制血壓、抗腦水腫等藥物治療腦卒中患者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醒腦靜注射液,有利于提高療效。另外,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相當,由此可知,醒腦靜注射液的安全性較高。
雖然,醒腦靜注射液可以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對于器質性病變治本和治標以及功能性昏迷的療效還需進一步證實。因此,應加強針對醒腦靜注射液的基礎性研究,以探究其是否具有修復器質性病變損傷的功能,從而進一步探究醒腦靜注射液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時,除了應用抗凝、控制血壓、抗腦水腫等藥物外,應聯合使用醒腦靜注射液進行治療,其療效優于常規用藥,且安全性高。
[1]馬愛霞,李洪超,馬駿捷,等.醒腦靜注射液和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評價,2013,30(3):173-177.
[2]許風雷,高麗霞,吳泰相,等.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梗塞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5 5(7):549-554,565.
[3]魏波.醒腦靜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7):1784-1786.
[4]張波.醒腦靜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6):755-757.
[5]朱新喜,翁建芳,劉晶晶,等.醒腦靜注射液配合顱腦降溫儀治療重癥腦卒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7):42-42.
[6]李虹.醒腦靜注射液在腦卒中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3):51-52.
R743.3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9.028
葫蘆島市第四人民醫院,遼寧葫蘆島 125003
杜寶坤(1974.12-),本科學歷,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