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娜
沙利度胺聯合苯丙氨酸氮芥及潑尼松治療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的療效
徐 娜
目的 探討沙利度胺聯合苯丙氨酸氮芥及潑尼松對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診治的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患者83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抽簽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1例患者應用苯丙氨酸氮芥聯合潑尼松方案治療,研究組42例患者在苯丙氨酸氮芥聯合潑尼松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沙利度胺,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結果 ①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3.8%,骨髓瘤復發率為7.1%;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43.9%,骨髓瘤復發率為24.4%;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與骨髓瘤復發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或P<0.05)。②研究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雙下肢水腫、肢端麻木、紅色斑丘疹、便秘和嗜睡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沙利度胺聯合苯丙氨酸氮芥、潑尼松對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其復發率,但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可作為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的首選用藥方案。
沙利度胺;苯丙氨酸氮芥;潑尼松;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
骨髓瘤是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之一,起自骨髓漿細胞,好發于40歲以上人群,其中以男性居多。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是對于挽救性治療毫無反應,或多次治療后達到微小緩解,隨后再次復發的骨髓瘤[1],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與心理壓力。目前,化療是骨髓瘤的首選治療方案,放療、手術僅作為輔助性療法。本研究就沙利度胺聯合苯丙氨酸氮芥、潑尼松對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診治的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患者83例為研究對象,均經病理檢查、詢問病史等明確診斷為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排除無法耐受本研究所用藥物或嚴重過敏者、合并神經系統疾病者及血管、腦、肝、腎等器質性病變患者。83例患者按隨機抽簽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41例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年齡49~80歲,平均(63±3)歲;Durie分期:Ⅱ期11例,Ⅲ期30例;病理類型:IgG型20例,IgA型11例,輕鏈型10例。研究組42例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9~79歲,平均(63±3)歲;Durie分期:Ⅱ期13例,Ⅲ期29例;病理類型:IgG型23例,IgA型10例,輕鏈型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理類型及Durie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苯丙氨酸氮芥聯合潑尼松方案治療,即靜脈滴注5 mg/(m2·d)苯丙氨酸氮芥(英國葛蘭素史克,規格:50 mg/支,批號:160213)、40 mg/(cm2·d)氫化潑尼松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規格:2 ml:10 mg/支,批號:160114),7 d作為1個療程,共治療12個療程。研究組患者應用沙利度胺聯合苯丙氨酸氮芥、潑尼松方案治療,即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口服沙利度胺片(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規格:25 mg×20 s,批號:151209),2片/次,2次/d,4周作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參考《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2]評估臨床療效,直接標準:①2個直徑最大的腫瘤體積縮小50%及以上;②溶骨性損傷再鈣化;③尿液或血清中的M蛋白在原來基礎上減少50%及以上。間接標準:①骨髓內漿細胞在原來基礎上減少80%及以上,或降低到5%及以下;②血鈣水平恢復正常;③血尿素氮水平恢復正常;④血紅蛋白上升20 g/L,或紅細胞壓積上升0.06,且上述變化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⑤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原來基礎上改善2級及以上。觀察兩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隨訪兩組患者至2016年6月,記算其骨髓瘤復發率。
1.4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血清或尿液中的M蛋白消失,且各項實驗室指標均恢復至正常水平;部分緩解:至少有1項直接指標達到要求,或2項及以上間接指標達到要求;進步:上述直接指標中有1項有所好轉,2項及以上間接指標達到要求;無效:上述直接指標均未達到要求,或間接指標中僅1項達到要求[3]。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3.8%,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43.9%,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雙下肢水腫、肢端麻木、紅色斑丘疹、便秘和嗜睡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2.3骨髓瘤復發率比較 研究組42例患者中,復發3例,未復發39例,其骨髓瘤復發率為7.1%;對照組41例患者中,復發10例,未復發31例,其骨髓瘤復發率為24.4%。兩組患者骨髓瘤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骨髓瘤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骨髓漿細胞、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蛋白質增生過度,以持續性脊柱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且往往伴有貧血、腎臟損害、高鈣血癥及多發性溶骨性損害疾病。目前,骨髓瘤的致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慢性感染、電離輻射、工業污染、農業毒物、遺傳因素及慢性抗原刺激等有關。骨髓瘤的發病率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10%~15%,已超越急性白血病[4]。骨髓瘤好發于脊椎、顱骨、胸骨、肋骨等部位,并呈進行性加劇,部分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容易產生神經根壓迫癥狀與截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乃至生命安全。
骨髓瘤遷延難愈、復發率高,是難治性惡性腫瘤之一,臨床治療以化療為主,但傳統化療方案的臨床療效較差,其完全緩解率極低,且絕大部分患者治愈后很快復發。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患者采取傳統化療后,其生存期僅為6~9個月[5]。近年來,骨髓瘤的臨床治療已經取得較大進步,但仍為無法治愈性疾病之一,且患者反復發作或進展后易對于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6]。其中苯丙氨酸氮芥、潑尼松聯合方案是臨床治療骨髓瘤的一線化療方案,其在臨床上應用時間長達40年[7],盡管能夠在短期內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延遲疾病進展,但復發率較高,故考慮在此基礎上應用新一代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或單克隆抗體。
沙利度胺是谷氨酸衍生物,屬于免疫調節藥物之一,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骨髓瘤的臨床治療中,其突破性地改變了復發性骨髓瘤的傳統化療策略,獲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沙利度胺治療骨髓瘤的作用機制為:抗血管增生,抑制骨髓瘤細胞的持續生長并誘導其凋亡,調節細胞因子表達,減少骨髓基質和骨髓瘤細胞結合,并對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發揮直接抑制作用。既往研究證實,沙利度胺單獨應用于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約30%的患者能夠實現部分緩解,其中位生存期延長至14個月,1年生存率為60%[8]。而沙利度胺聯合多種傳統化療藥物的方案治療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完全緩解率[9]。此外,潘銘等[10]應用沙利度胺聯合潑尼松、單藥潑尼松對骨髓瘤患者進行維持治療,結果證實沙利度胺組患者的1~2年無進展生存期均較單藥潑尼松組高。沙利度胺廣泛的免疫調節、抗腫瘤機制決定了其在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重要地位,不論是在鞏固與維持治療、誘導化療或復發難治階段治療中,其均為最佳治療選擇之一。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達73.8%,遠高于對照組的43.9%,且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充分證實了在苯丙氨酸氮芥、潑尼松用藥基礎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療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療效顯著;同時,研究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便秘、嗜睡、雙下肢水腫、肢端麻木、紅色斑丘疹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見沙利度胺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沙利度胺聯合苯丙氨酸氮芥、潑尼松治療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并能克服傳統化療方案耐藥性高的缺陷,推薦用于治療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
[1]屈元姣,劉陶文.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進展[J].實用腫瘤雜志,2013,28(4):351-355.
[2]胡致平,林圣云,沈建平,等.來那度胺為主的聯合化療方案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2013,22(9):762-764.
[3]賁海祥.沙利度胺聯合馬法蘭、潑尼松治療難治性復發性骨髓瘤43例[J].交通醫學,2015,29(3):250-251.
[4]翁翔,顧超,翟麗娜,等.硼替佐米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2014,23(8):674-679.
[5]鐘小華,陳慧,邵惠弟.硼替佐米聯合沙利度胺以及地塞米松治療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毒副反應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4,13(2):182-183.
[6]李新,郭彩虹,黃仲夏.來那度胺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4,11(5):36-40.
[7]樊建玲,侯健.來那度胺在多發性骨髓瘤中的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2,10(3):32-35.
[8]陳文明.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36(2):116-120.
[9]朱曉峰,王安友,蔡曉燕.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進展[J].臨床醫學,2014,34(7):115-117.
[10]潘銘,楚文瑛.難治性復發性多發性骨髓瘤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治療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5):33.
R733.3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9.038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血液科,遼寧沈陽 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