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俊英
中醫辨證治療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療效
詹俊英
目的 探討中醫辨證治療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鞍山市中醫院兒科接收的76例小兒支氣管哮喘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患兒給予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觀察組患兒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方法,比較兩患兒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哮喘發作次數。結果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哮喘發作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效果,降低哮喘發作次數,安全可靠。
小兒支氣管哮喘;中醫辨證治療;臨床療效
支氣管哮喘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且多發的一種肺系統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喘息、咳嗽、哮鳴音、氣促或咳痰等,易反復發作,患兒易出現張口呼氣等癥狀,嚴重影響其健康發育[1]。致病原因主要為氣道高反應,或與過敏、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小兒支氣管哮喘病癥可由兒童時期發病一直伴隨到其成年,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會造成難治情況[2]。為提高患兒治療效率,減輕臨床癥狀,降低哮喘發作次數,臨床對其進行了中醫辯證治療,效果明顯。本研究就中醫辨證治療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接收的76例支氣管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經肺功能等檢查并結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進行判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哮鳴音、氣促或胸悶等癥狀。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2~13歲,平均(7.0±2.8)歲;觀察組患兒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1~13歲,平均(6.9±2.9)歲。所有患兒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依據WHO制定的診斷標準[3],主要臨床癥狀為喘息、胸悶、氣促或咳嗽等,易反復發作,多于清晨或夜間發病且癥狀不斷加??;病因多與呼吸道感染、化學性刺激、運動或接觸變應原等密切相關;臨床表現出呼氣狀況,病發時常伴彌漫性哮鳴音。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英國格蘭索威康制藥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224),在0.5 ml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中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至2.0 ml或2.5 ml霧化吸入;同時聯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AstraZenecaAB,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90079)噴鼻治療,8歲以上每日2次,8歲以下每日1次。觀察組患兒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方法,根據患兒癥狀具體分型采取對癥中藥方劑治療。對于出現咳喘、發熱、黃痰且伴發痰粘稠、胸悶、胸痛、口渴、舌苔黃、脈浮數等癥狀患兒,辨證分析為痰熱壅肺證,以平喘、止痛、化痰為治療原則,采用清氣化痰丸治療,主要中藥成分包括黃芩、瓜蔞仁、清半夏、膽南星、陳皮、杏仁、枳實和茯苓,口服用藥,6 g/次,2次/d。對于咳嗽、喘息、寒戰、清痰、喜飲熱飲且不口渴、舌苔白、脈浮緊患兒,辨證分析其為風寒范肺證,以宣肺、止咳、平喘、祛風為治療原則,采用三拗湯治療,主要中藥有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和炙甘草,各30 g等分添水煎熬,每次口服15 g,并加5片姜片一同熬。對出現咳痰、氣促、鼻塞、乏力、面色白、便稀、舌苔淡、脈弱等癥狀者,辨證分析其為脾肺氣虛證,以生津潤燥、益肺健脾、止咳、化痰為治療原則,采用人參五味子湯加減治療,方劑的組成有:人參5 g、黨參5 g、白術3 g、茯苓3 g、五味子5 g、麥冬5 g、甘草3 g、浮小麥10 g、神曲5 g、生姜3片、大棗3枚,水煎服,3歲以下給予100 ml口服治療,4~6歲給予150 ml口服治療,7歲及以上按成人用量,均分為2次服用,同時對伴有氣陰不足的患者可加用玉竹、山楂治療,對反復咳嗽、咳痰者加陳皮、防風進行治療。所有患兒的用藥劑量均需遵循醫囑并且根據具體情況隨證加減治療。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患兒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哮喘發作次數。
1.5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兒哮鳴音、喘息等哮喘癥狀、體征全部消失;有效:治療后,患兒哮鳴音、喘息等哮喘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無效:治療后,患兒哮鳴音、喘息等哮喘癥狀、體征均無改善跡象[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2.2治療前后哮喘發作次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哮喘發作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哮喘發作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哮喘發作次數比較(次±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哮喘發作次數比較(次±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5.5±1.9 4.1±1.8觀察組 38 5.6±2.0 2.1±1.1 t值 0.018 4.127 P值 >0.05 <0.05
支氣管哮喘是兒科較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發病季節以秋冬季為主,具有發病率高、易反復發作、病程長等特點[5]。近年來,受環境影響及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兒童易發病的主要原因與脾腎不足、肺功能弱、機體免疫力低等有關,且其機體、臟腑發育不完全,另外受環境驟變、飲食不佳或吸入粉塵等誘導,會引發呼吸道氣道反應,導致患兒出現喘息、氣促、張口呼吸、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或伴有肺部哮鳴音等癥狀,最終致哮喘發生。西醫稱其為變態反應,需結合患兒臨床癥狀,在肺功能、血液等輔助檢查下進行綜合評估確診。小兒支氣管哮喘需要及時給予有效治療,病程越長,越難以取得有效治療效果。如果患兒發病一直延續至成人,可嚴重影響其機體健康發育和成長。
中醫理論認為,小兒支氣管哮喘屬于“痰喘”或“哮證”范疇[6],病變部位在于肺部,因肺失肅降、外感風邪、寒濕所致。治療應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治療,避免因盲目治療導致病程延長,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增加患兒痛苦。中醫采用辨證論治思路對患兒進行辨證分型,根據實際辨證類型給予治療。有研究表明,中醫辨證論治可有效改善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癥狀,減低哮喘反復發作情況[7]。經探討分析,采用中醫辨證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西藥治療,治療后哮喘發作次數顯著低于西藥治療,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7],表明其可行性。
小兒支氣管哮喘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不同病變時期的病癥分型不同,中醫辨證治療依照患兒具體病變癥狀結合脈象觀察,對辨證分析為痰熱壅肺證患兒,給予清氣化痰丸治療,此證患兒治療的目的是平喘、化痰、鎮痛,而清氣化痰丸的主要組成有黃芩、瓜蔞仁、清半夏、膽南星、陳皮、杏仁、枳實和茯苓。其中,黃芪有益氣固表、潤肺健脾等作用,瓜蔞仁有清熱、潤肺、祛痰、化痰等作用,清半夏與膽南星均有除燥、化濕、祛痰、清熱、止咳等作用,陳皮有化痰、健脾、平喘等作用,杏仁有潤肺、止咳、平喘、鎮痛、化痰等作用,枳實有消痰、鎮痛、行氣等作用,茯苓有益肺健脾、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經炮制后具有清肺、化痰、鎮痛、平喘、止咳、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對辨證分析為風寒范肺證患兒,采用三拗湯治療,該方劑起到了宣肺、平喘、止咳、散寒、祛風等作用,其主要組成有麻黃、杏仁和甘草,且均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炙用,麻黃有宣肺、平喘、散寒、止咳、解熱等作用,杏仁有潤肺、鎮痛、平喘、化痰等作用,甘草有鎮咳、抗炎、解毒、抗痙攣等作用,姜片有祛風散寒、除濕等作用,綜合應用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祛風散寒、解毒清熱、抗炎、鎮痛等功效[8]。辨證分析為脾肺氣虛證患兒,采用人參五味子湯加減治療,治療的目的是生津潤燥、化痰、止咳、益肺健脾,該方劑中主要組成有人參、黨參、五味子、白術、茯苓、麥冬、甘草、神曲、大棗等,人參有益肺、健脾、生津止渴等作用,黨參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增強抵抗力、改善氣虛等作用,五味子有鎮痛、增強體力等作用,麥冬有益肺、生津止渴、平喘、止咳、祛躁等作用,甘草有止咳、抗炎、解毒、祛痰等作用,神曲有健脾和胃等作用,白術有健脾、益氣、改善乏力等作用,大棗有提氣、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諸藥合用具有益肺健脾、生津止渴、潤燥、止咳、化痰、平喘、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等功效[9]。采用中醫辯證治療,選取中藥材對患兒進行對癥治療,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去除病灶,有效起到改善肺部病癥作用,而且中藥治療無毒副作用,安全性高,與西藥相比不良反應比較少[10]。而且,小兒患病時正處于機體發育時期,新陳代謝旺盛,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時適當加減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病能力等中藥,可進一步促進患兒病情恢復,改善癥狀,減少病情復發。
綜上所述,對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效果,降低哮喘發作次數,安全可靠。
[1]秦春.中醫辨證論治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臨床分析[J].光明中醫,2016,31(4):502-503.
[2]張承威.中醫辨證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1):194-195.
[3]莫明華.中醫辨證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5):85-86.
[4]黃偉雄.中醫辨證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2):35-36.
[5]高維.中醫辨證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16例療效觀察[J].國醫論壇,2015,30(4):34-35.
[6]徐麗.小兒支氣管哮喘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和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4,1(10):1739,1741.
[7]曾繁政.中醫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效果研究[J].吉林醫學,2014,35(15):3266-3267.
[8]袁曉紅,尹躍兵.小兒支氣管哮喘緩解期中醫辨證論治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9):24,39.
[9]俞國平,陳武倫.平喘止咳辨證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5,47(6):187-188.
[10]翁志國.辨證分型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6):27-28.
R725.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9.044
鞍山市中醫院,遼寧鞍山 1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