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劃萍 吳志坤 汪東穎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體質研究室,上海201203
醫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動態分析及高校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
徐劃萍吳志坤汪東穎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體質研究室,上海201203
目的了解上海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醫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發展變化趨勢,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及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據。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測試法和數理統計法,選取我校2011級五年制醫學生150名,其中男66名,女84名,來自不同專業方向不同班級,對其2011~2015年共5學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比較其5年間身體形態、身體功能及身體素質狀況的變化。結果男生連續5年平均肥胖率為24.5%,女生肥胖率在2.4%,女生的較低體重率為45.5%;男生肺活量大學5年期間呈連續增長,至大五時達到峰值4410 mL,女生的肺活量水平大一至大四呈連續增長趨勢,至大四達到峰值3086 mL;男女生握力大一至大三均呈連續增長趨勢;女生立定跳遠大三、大四、大五呈顯著性提高;與大一相比,男女生大三、大四、大五連續三年臺階試驗后三次脈搏之和均顯著下降;男生體質健康水平大一到大三均呈上升趨勢,女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大學5年間一直呈上升趨勢。結論我校男女生體質健康水平存在總分偏低、男生超重及肥胖較多而女生較低體重偏多等情況,其他各指標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環節,建議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以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特有的強身、健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功能,切實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體質健康;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dical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ur university”for short),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level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reform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Methods Taking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150 medical students(66 boys and 84 girls)who entered our university in 2011,from different classes,different speciality,were selected,their physical health test data during 2011-2015 years was analyzed.The five-year data of their body shape,body func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condition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average obesity rate of boys was 24.5%in five consecutive years,the girls'obesity rate was 2.4%,the lower weight rate of girls was 45.5%;boys'lung capacity were continuous growing in five years,the peak value was 4410 mL,the girls'lung capacity showed a trend of continuous growth from freshman to senior with peak value 3086 mL;boys'and girls'power of gripping were in continuous growth trend from freshman to junior,the girls'standing long jump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rom grade three to grade five;compared with the freshman,boys'and girls'sum of three times pulse after step test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declined from grade three to grade five;physical health level of boys were on the rise from freshman to junior,the girl's physical health levels were on the rise in five years.Conclusion The total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in our university are on the low side,the overweight or obese rate of boys and the lower weight rate of girls are on the high side,other indicators also exist different degrees of weak links,and we should establish"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education mod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body building,heart strengthening,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enhanc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level really.
[Key words]Physical health;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 education mode;Physical education
2015年11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1],結果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繼續呈現低齡化傾向;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2009年上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抽樣調查結果表明[2],上海大學生肥胖率約為15%,超過全國平均標準;大學男生的耐力和握力偏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不容樂觀早就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務院頒發了中央七號文件,《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也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多年,使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和重視。大學生雖已成人,但仍處于學校向社會過渡的階段,在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方面均有很大的可塑性,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3]。
上海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是一所中醫院校,學生學制較長,課業負擔較重,本文對我校學生連續5年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進行分析,以了解我校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并提出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為我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體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1.1對象
隨機選取我校2011級五年制醫學生150名,其中男66名,女84名,來自不同專業方向、不同班級,對其2011~2015年共5學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方法
文獻資料法:搜索中國期刊網近五年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相關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測試法: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方案,測試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握力、臺階試驗、800/1000米等。
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學生2011~2015學年測試數據中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臺階試驗等項目逐一進行分析,其結果見表1。

表1 男女生連續5年體質健康測試各項指標得分比較(x±s)
2.1學生連續五年身高體重變化
統計發現,我校男生肥胖率遠高于女生,男生連續5年平均肥胖率為24.5%,女生肥胖率在2.4%。男生的超重率也高于女生,男生5年平均超重率為7.9%,女生5年平均超重率為3.6%。值得關注的是,我校學生的較低體重率非常高,且遠高于超重率和肥胖率,男女生的正常體重比例均偏低。大學階段學生的生長發育已趨穩定,身高標準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營養及健康狀況,我校學生身體形態中男生肥胖和女生較低體重比例偏高的現象值得關注。
從表1可以看出,男生大四出現了大學階段的體重峰值,為(67.08±9.86)kg,與大一和大三比有顯著性升高,與大二比有非常顯著性的升高。男生大四時體重增長較快,大四處于臨床實習期,此階段學生體育鍛煉較少,學生的生活相對不規律,體育鍛煉減少等可能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女生5年的體重變化比較穩定,均為53 kg左右,但大二與大一比有顯著性下降,大三比大二顯著性升高。
2.2學生連續5年肺活量變化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男生肺活量大學5年期間呈連續增長,至大五時達到峰值(4410±625)mL,其中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均比大一有非常顯著的提高;女生的肺活量水平大一至大四呈連續增長趨勢,至大四達到峰值(3086±419)mL,但大五時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2.3學生連續5年握力變化
從表1可以看出,男女生握力大一至大三均呈連續增長趨勢,其中,男生大五達到峰值,為(52.40± 9.40)kg,女生大三時握力值最高,為(34.71±6.19)kg。男生大二、大三、大五時的握力比大一顯著增高,大四比大三顯著下降;女生大二比大一顯著增高,大四比大三顯著下降。
2.4學生連續5年立定跳遠變化
2.5學生連續5年心血管功能變化
反映學生心血管功能可以選測臺階試驗或中長跑,本批學生大學5年期間,大二時選測的是中長跑,其他年級均進行臺階測試,對4年臺階測試的結果進行比較發現,男女生大三、大四、大五連續3年較大一相比3次脈搏之和均顯著下降。女生大四、大五較大三也有顯著下降。三次脈搏之和數值越低,反映心血管功能越好。
2.6學生連續5年體質健康測試總分變化
體質健康測試總分反映了學生總體體質健康水平,從表1可以看出,男生體質健康水平大一到大三均呈上升趨勢,大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大五又回復到上升狀態,達到5年的最好水平。男生大四時正是學生在醫院臨床實習的時候,此時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可能與其工作壓力較大、課外鍛煉急劇減少有關。女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大學5年間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中,大三、大四、大五的體質健康水平較之大一、大二均有非常顯著的上升。
我校男女生體質健康水平存在總分偏低、男生超重及肥胖較多而女生較低體重偏多等情況,其他各指標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環節,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建議建立一種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突破以往以班級為單位和師生灌輸式的傳統教學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4],讓學生養成主動鍛煉、終身鍛煉的習慣。
3.1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中提出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與此同時,體育課程也經歷著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體育目標的重大變革。當前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應該是在注重“終身體育,健康第一”體育理念培養的前提下,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發展學生個性,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5],在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基礎上,著重強調掌握體育運動技能與學習、工作、生活的關系[6],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促使體育為自身的終身健康和發展服務。
離散小波變換是由Mallat快速算法實現,設第i尺度上的低頻分量為ai,高頻分量為di,正交小波濾波器h(低通)和g(高通),小波分解和合成的Mallat算法可表示為:
營造優良的體育教學環境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包括客觀環境及人文環境[7]。體育課是一個充分展現、放松自我的課堂,不同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及接受能力不同,教學時應照顧到這些差異。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和需求,同時也不能忽視學校體育的基本目的和任務,忽視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8]。在具體的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差異性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分層教學等手段協助教學模式的運用[9]。同時發掘體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價值,促進其更好地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10]。
體育考核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顯示、反饋和導向的作用。如果不能有效地對評價結果進行利用,沒有評價結果的信息反饋、激勵等績效體育考核機制,就難以保持體育教育教學的實質意義[11]。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的體育教學應建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考核機制[12]。避免過分注重技能考核,應重視過程的評價和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綜合態度、考勤、課外鍛煉情況等進行考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13]。
3.2結合校情進行教學模式各環節的優化
3.2.1營造校園體育氛圍體系和諧社會下要求建立和諧校園,和諧校園首先應該是健康的校園。體育在健康校園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健康校園應營造出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在體育氛圍的熏陶下,吸引學生自覺走進陽光下,走到操場里進行鍛煉。營造校園體育氛圍體系,可以通過舉辦體育文化節、改革校內運動會、體育專題講座、體育征文演講、體育知識競賽、校園健康路徑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意識及體育行為習慣。另外,應注意開發和利用體育積極的功能,將體育活動延伸至社區等場所,開拓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與社會的銜接[14]。
3.2.2體育網絡精品課程建設體育網絡精品課程的建設可以緩解體育課時較少、教學任務重的矛盾。通過各單項體育的課程建設,將標準技術動作拍成視頻共享到網絡,學生可自行下載揣摩、學習。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動作技術,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能使動作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和掌握[15]。同時,各體育項目的淵源、鍛煉的理論意義都可共享到網絡,適當彌補體育課堂理論講解不足的矛盾,給課堂留下更多的交流、自行鍛煉的時間。
3.2.3學生體質健康動態監測利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機會,樹立學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與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定期參與體育鍛煉,其意義遠遠超過測試的本身[16]。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結果應反映到課堂教學,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的薄弱環節,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時,體育課堂應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體質健康狀況,根據學生測試結果,開出相應的運動營養處方,指導學生課余進行有目的的、科學的鍛煉,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服務、私人定制的探索[17]。讓學生觀察體質健康水平的變化,指導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真正將體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3.2.4陽光體育的開展及兩項體育技能的培養陽光體育的開展要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在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礎上,結合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進行開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及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構建陽光體育的長效機制[18],宏觀機制是指陽光體育教育層面,如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等,從微觀來看,可以利用高校的互聯網、校園網、廣播站、學校社團等形式,推動陽光體育的開展[19]。
結合學校的體育傳統,并且考慮到體育項目在日常鍛煉中的可操作性及便利性,讓學生選擇掌握兩門體育技能,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如我校傳統保健體育積淀深厚,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傳統保健體育強調運用意念引導身體運動,從而實現體內陰陽平衡、氣血通暢[20],且該類項目不受場地、性別的限制,隨時隨地可在課余進行鍛煉,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較好的鍛煉效果。
高校體育教學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該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同時通過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鍛煉的積極性,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讓學生掌握一兩項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1]教育部.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Z].2015.
[2]上海公布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抽樣監測活動結果[J].上海教育,2009(1):33.
[3]吳國峰.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教育學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3):66-67.
[4]高銀華.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的優化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9(5):164-166.
[5]魏勝輝,顏海波.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異化與規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5):10-13.
[6]尹繼林,李乃瓊,陳軍.“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J].體育科技,2016,37(1):136-138.
[7]王娟娟.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運動持續意識的路徑分析[J].求知導刊,2016,53(9):41.
[8]王大鵬,遲猛.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J].體育科技,2015,36(5):112-113.
[9]羅江波.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75.
[10]殷培紅.思想道德教育引領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2-43.
[11]陶宏軍,龔劍.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開設研究生體育課程的探索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3,27(5):150-151.
[12]張永康,王賀文.高校體育教學考核應圍繞“以人為本"的改革構想[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23(4):35-37.
[13]王伯金.普通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育模式深化研究[J].民營科技,2015(11):238.
[14]李盈盈.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與學校體育環境的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90-91.
[15]江炬,王紅震.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高校體育教學現狀與改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7):85-87.
[16]胡振禹,黃希斌,郭建忠.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J].體育科技,2015,36(6):129.
[17]聶慧.高校制定針對體質健康的個性化運動處方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98-99.
[18]趙國武.陽光體育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J].菏澤學院學報,2016,38(2):135-138.
[19]張潔,吳瑛.“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上海市中學課外體育活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6):80-82.
[20]殷宏亮.淺析傳統保健與養生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142-143.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dat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 education mod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XU HuapingWU ZhikunWANG Dongying
Students Fitness Research Offic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R807.4
A
1673-7210(2016)09(a)-0157-04
2016-06-02本文編輯:張瑜杰)
上海市學校體育科研項目(HJTY-2014-C07)。
徐劃萍(1981-),女,博士,主要從事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