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華域汽車謀變
文‖《上海國資》記者陳怡璇
圍繞汽車內飾、底盤平臺、智能駕駛、新能源驅動系統四大業務板塊,華域汽車啟動業務創新升級發展模式

2015年11月13日,證監會核準批復華域汽車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73億股新股,募資資金總額89.7億元;2016年1月14日,華域汽車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辦理完定增股份登記托管事宜,標志其定增順利完成。
根據定增方案,控股股東上汽集團以其持有的匯眾公司100%股權作價45億元參與認購;同時募集現金44.62億元,用于智能駕駛主動感應系統(ADAS)研發、新能源汽車大功率集成化驅動系統平臺研發以及多個現有業務升級改造投入等項目,進一步助力企業“十三五”期間的轉型發展。
華域汽車表示,此次定增,一方面完善了華域汽車的業務結構,使其原有底盤系統產品實現由單體功能件向整體解決方案的戰略轉變,形成了具備國內領先水平的底盤系統集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募投項目,在智能駕駛、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綠色制造和輕量化發展等業務方面實現突破。
這是華域汽車登陸資本市場以來首次進行股權融資,定增方案獲得各方認可。
2015年3月12日,華域汽車宣告停牌,4月23日上汽集團、華域汽車同日發布公告,同意將上汽集團旗下匯眾公司全部股權轉讓給華域汽車,由此啟動定增工作。11月13日,華域汽車順利獲得證監會出具的定增批復。
12月24日,華域汽車向281名特定對象發出《認購邀請書》,經過市場詢價過程后,按照“價格優先、認購金額優先、認購時間優先”的原則,最終確定定增的發行價格為15.75元/股,發行數量為5.695億股,發行總規模達到89.7億元。
根據非公開發行股票情況報告書,此次定增采用集團資產認購和現金認購兩部分。一方面,控股股東上汽集團以其持有的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簡稱“匯眾公司”)100%的股價作價45億元認購2.86億股份。另一方面,其他新股由其他投資者以現金認購的方式,募集現金總額44.62億元,認購對象包括平安大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共計7名機構投資者。
匯眾公司歷史悠久,其作為上汽集團下屬從事汽車底盤及零部件生產銷售的企業,為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和上汽自主品牌等各款乘用車提供配套的底盤系統產品,并成為首個進入北美OEM市場的中國轎車底盤生產企業。同時,匯眾公司長期以來注重汽車底盤研發投入,形成較強的生產研發能力。2014年度,已實現營業收入147.0億,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3.95億元。
據了解,匯眾公司過去一直歸屬于上汽集團股份公司,最初的業務包括商用車和底盤零部件兩大主業,在輕型客車、重型卡車等領域具備一定的整車開發制造能力。此后,上汽集團將匯眾公司的商用車業務板塊剝離出匯眾公司,融入上汽集團的整車業務板塊。由此,匯眾公司成為專門從事汽車底盤系統零部件生產制造的企業。
市場人士認為,對于上汽集團來說,此次將匯眾公司底盤業務置入華域汽車,將使得上汽集團進一步集中整車等主業,更好地打造零部件產業鏈競爭優勢,提升其核心競爭能力。而底盤集成業務一直是華域汽車過去戰略布局的空白點,收購匯眾公司將進一步完善華域汽車的業務結構。
長期以來,華域汽車原就擁有汽車底盤相關功能件的業務,收購匯眾公司使得華域汽車獲得了自主掌握的底盤系統平臺和集成能力,通過在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與華域汽車現有的相關零部件業務板塊進行協同,底盤系統產品可實現由單體功能件向整體解決方案的轉變。
更重要的是,置入匯眾公司,也為華域汽車未來探索新能源汽車底盤系統打下了基礎。市場人士表示,雖然華域汽車各子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的電動電機、轉向機、傳動系統、制動系統等技術領域都有現成產品,但由于新能源車的底盤系統與傳統汽車的底盤系統不同,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底盤系統的集成能力,匯眾公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圖1:華域汽車總銷售收入單位:億元
此次募投主要集中于幾大重點領域。其一,智能駕駛領域。
智能自動駕駛是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汽車主動安全已被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寫入法律法規要求,2015年成為中國C-NCAP加分項。預計2018年不配備主動安全系統的車輛將無法獲得五星評分。因此智能駕駛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華域汽車表示,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新技術與汽車能源革命的交集,正推動汽車產業新生態的形成,改變著競爭格局及發展方式,為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
根據募投項目,在智能駕駛主動感應系統研發項目中將募投資金3.08億元用于智能駕駛主動感應系統中毫米波雷達、攝像、遠紅外線、激光雷達等技術的研發。據華域汽車表示,目前華域汽車技術中心研發團隊正開展前期技術開發,預計2017年有望實現產業化。
其次,圍繞新能源汽車,開展新能源汽車大功率集成化驅動系統平臺的研發工作。目前華域汽車公司旗下的華域汽車電動系統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和電力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發和生產,已獲得26項專利授權,涵蓋80%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對電機設計、生產試驗的要求。此次定增投入了超過8000萬元委托其開發相關技術。
據介紹,華域電動公司與上汽集團、眾泰汽車、九龍汽車、廈門金旅等已建立新能源車配套供貨的長期戰略關系,2015年,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和電力電子控制系統銷售收入已突破億元。
第三,圍繞產業升級,一方面,推進綠色和智能制造,例如上海圣德曼精密零部件制造項目、華域三電空調壓縮機項目;另一方面,開展輕量化發展,應用新型汽車材料,例如汽車零部件高端粉末冶金項目和賽科利熱成形件、模檢具項目。
此外,據定增報告顯示,此次配套募集資金中將拿出19.97億元用于償還公司債券和銀行貸款,進一步優化財務結構。截止2015年9月30日,華域汽車合并口徑資產負債率為55.96%。本次定增完成后,華域汽車資產總額和凈資產總額同時增加,短期內現金流大幅提升,有利于降低華域汽車財務風險,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近年,華域汽車保持年銷售收入20%-30%的增長速度(見圖1)。自2009年以來,已實現累計現金分紅55.67億元;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1-9月實現合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億元、35億元、45億元、36億元。
作為獨立供應零部件企業,華域汽車一直堅持“零級化、中性化、國際化”的三大戰略方向。“零級化”,即實現零部件與整車的同步開發,主機廠在方案制定的初期階段即與零部件企業對接溝通,加強前端配合,通過系統化設計、模塊化供貨,在自主研發能力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使得零部件企業具備與主機廠項目同步開發的能力。
“中性化”,即積極拓展除上汽集團以外的其他國內外優質客戶,強化QSTP(Q即質量、S即服務、T即技術、P即價格)市場競爭力。
“國際化”,即提高公司及產品品牌國際影響力;推進國際合作與并購,加快進入全球供應體系,完善全球布局。據汽車咨詢公司IHS調查顯示,過去5年,全球汽車平臺數量減少約50%,而總產量增31%;全球平臺車型的產量占總體市場65%,其中前25名的全球汽車平臺占總體市場的50%,汽車零部件行業呈現全球平臺化布局的趨勢,國際化合作勢在必行。
2013年,華域汽車55億元收購延鋒偉世通50%股權;2015年完成延鋒和江森全球汽車內飾業務的重組,華域汽車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內飾供應商。而除內飾以外,華域汽車在輕量化鑄鋁業務、搖窗機業務、車燈、燃油系統等方面實現國際化布局。就汽車內飾業務而言,華域汽車目前在1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93個生產(研發)基地,預計2016年將為華域汽車帶來超過200億元增量收入。無疑,國際化發展和全球性經營啟動了華域汽車業績騰飛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