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麗
摘要:本文從維護老農保參保人利益、實現新老農保制度順利銜接角度,針對實際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平穩有序開展新老農保過渡工作的具體措施進行闡述。
關鍵詞:新老農保;銜接過渡;存在問題;對策措施
一、尤溪縣新老農保銜接過渡工作基本情況。
尤溪縣于1992年開始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老農保”,是根據民政部《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文件精神執行的一種社會保險,采用完全個賬儲蓄積累式保險模式,主要有普通農民、村干部、鄉鎮企業職工、農村計生對象、民辦幼師、農村籍義務兵、少年兒童、殘疾人等養老險種,基金采用“省級代管、市級監管、縣級平衡核算”模式進行管理。2011年3月起,尤溪縣開始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為積累模式的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并同步終止“老農保”新增參保業務辦理。2014年7月起,根據福建省政府確定的“積極穩妥、保障權益、分類處理”原則,尤溪縣全面開展老農保與城鄉居民保制度銜接過渡工作,當時“老農保”參保總人數為18876人,基金累計結余2191.48萬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縣已有10897人辦理了轉退保業務,其中退保3661人,轉保7236人,轉退保總金額1495.52萬元,完成銜接任務的60.63%。
二、尤溪縣新老農保銜接過渡工作存在問題
㈠老農保政策頻繁下調待遇,參保人對銜接過渡普遍存在逆反心理。一是待遇啟領年齡延后,造成老農保參保人少領養老金。老農保制度實施初期,參保人可以選擇50周歲或55周歲啟領待遇, 2001年10月,閩勞社〔2001〕635號文件將待遇啟領年齡統一確定為60周歲,這就使老農保參保人少領5年至10年的養老金。二是利率下調,養老金實際支付標準低于原預測標準。老農保支付標準是在20世紀90年代銀行存款高利率情況下設計的,近年銀行存款利率的不斷下調,老農保年增值利率也相應從最初的12%降到現行的2.5%,已無法兌現當初預測的高標準養老金。三是個賬養老金計發系數調整,轉新農保后個賬養老金支付標準下降。2009年新農保制度實施后,《福建省人社廳關于做好老農保與新農保銜接過渡等工作的通知》將老農保個賬養老金計發系數由原116統一調為139(與新農保一致),造成個賬養老金減少。老農保政策頻繁調整,使參保人的待遇不斷縮水,導致參保人對轉新農保或退保都普遍存在不滿心理,增加了銜接過渡工作的難度。
㈡老農保參保人信息不完整和不準確,增加了參保身份認證難度。老農保制度實施初期,由于辦公自動化水平較低、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素質,錄入的參保人員信息存在不完整和不準確現象:不完整指參保繳費證和信息系統中均無參保人照片和聯系電話等重要信息;不準確指普遍存在或名字、或出生年月或家庭地址不準確現象。主要原因是老農保初期是手工填報信息,大部分是由村干部口頭詢問后代填寫,參保人在居住地的常用名和身份證上的往往不一致,而在農村普遍存在出生年月新歷農歷混淆現象,再加上現行的二代身份證與參保時登記的一代身份證有差別,導致原來登記的信息無法成為現在準確的參保身份標識。
㈢老農保時間跨度長,參保人員流動性增加了聯系難度。尤溪縣有大量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和已搬遷至泉港等地的街面庫區移民以及部分婚嫁異地的參保人,由于時間跨度長,一部分參保人的保險證已遺失,加之參保金額小,以200元-500元居多,影響力小,家人甚至有一部分參保人自己都不確定有無參保,給鄉村干部及時準確聯系到參保人增加了難度,存在老農保信息系統有個人賬戶信息卻無人來認證的現象,目前全縣仍沒有沒有聯系上的參保人有2210人。
三、實現新老農保平穩有效過渡的對策措施
㈠宣傳引導,平穩過渡。銜接工作開展初期,縣、鄉鎮、村分別召開工作動員會和培訓會,讓鄉村干部做好政策宣傳落實,提高群眾過渡意識。同時組織鄉村干部進村入戶宣傳,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對參保人的抵觸情緒進行耐心疏導,確保銜接過渡工作平穩有序。
㈡調查摸底,核實確認。根據老農保參保人員的不同情況,通過查閱檔案信息、入戶調查、信息公示等多種方式結合,對參保信息進行核對,以從老農保信息系統導出的《老農保個賬基本情況》表的信息記載為依據,檔案記載與參保人手中的繳費證一致的,予以確認;不一致的,需參保人提供當地派出所、村委會出具的有效證明或其他有效憑據,核實后予以確認;對檔案信息中姓名、出生年月錯誤的,以二代身份證為準,并予以更正;對繳費證遺失的,由參保人寫遺失聲明,村委會證明后予以確認,努力做到“不漏一人、不錯一人”。
㈢分類處理,穩妥推進。將老農保參保人員信息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及其他社會保險信息比對,比對結果分別作標識,結合老農保參保人意愿進行分類匯總處理。一是對2014年7月1日前年滿60周歲已領取待遇人員,依據民政部、人社部制定的8.8%領取系數計發個賬養老金,從2014年7月1日起并入城鄉居民保疊加發放;二是對16-59周歲參加城鄉居民保的參保人員,可自行選擇退保或轉城鄉居民保(簡稱轉保),選擇退保的一次性退還個賬積累總額,選擇轉保的將個賬積累總額轉入城鄉居民保個賬,待其年滿60周歲時,疊加發放個賬養老金。三是對已參加企業保或機關保的參保人員,參保人可選擇退保,也可選擇將個賬儲存額轉至其直接親屬在本縣的城鄉居民保個人賬戶。四是對既不愿轉保,也不退保的或暫時聯系不上的參保人,對其個賬資金暫時進行封存處理。
㈣實行補償,保障權益。對銜接到城鄉居民保的參保人加發過渡性養老金和繳費年限養老金:對2014年7月1日未滿60周歲的參保人,待其啟領待遇時,疊加發放個賬養老金(老農保個賬積累總額/139)、過渡性養老金[(老農保個賬金額-500)÷500×3+(老農保個賬金額-1000)÷1000)×3]和繳費年限養老金(按老農保個賬儲存額除以100計算,但最長不超過老農保參保時間至2011年新農保制度實施時的年數,每折算一年繳費年限,月加發養老金1元);對2014年7月1日前年滿60周歲已享受待遇人員,按其轉保時老農保個賬余額計算銜接待遇,加發繳費年限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無余額的,不享受銜接待遇。
結語
妥善解決新老農保銜接問題,實現新老農保的有效銜接、平穩過渡,有利于切實保障老農保參保居民的利益,維護社會安定穩定,也有利于保障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延續性,增強公信力、吸引力,促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